当前位置:首页 > 新人教版必修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精选20题选择题(含解析答案)
【解答】解: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物质的性质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5.下列气体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SO2 B.SO3 C.HI D.H2S
【分析】浓硫酸属于酸,具有酸的通性,还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能干燥中性或酸性气体,但不能干燥碱性、部分强还原性气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SO2虽然具有还原性,但和浓硫酸不反应,所以能被浓硫酸干燥,故A正确;
B.SO3能被浓硫酸吸收,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 C.HI具有还原性,所以能被浓硫酸干燥,故C错误;
D.H2S具有强还原性,被浓硫酸氧化和浓硫酸反应,所以不能被浓硫酸干燥,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气体性质,主要是浓硫酸吸水性、强氧化性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6.分离CCl4和水一定不需要选用昀仪器是( )
A. B. C. D.
【分析】CCl4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一般用到梨型分液漏斗,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CCl4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可用梨型分液漏斗、烧杯和铁架台,球形分液漏斗可用于反应装置, 故选:A。
第13页(共16页)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 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球形分液漏斗和梨型分液漏斗的区别,难度不大。
17.下列仪器名称为“蒸发皿”的是( )
A. B. C. D.
【分析】蒸发皿可用于少量液体药品的反应的玻璃仪器,根据图示仪器的构造判断。
【解答】解:依据图示仪器构造可知:A为蒸发皿,B为表面皿,C为蒸馏烧瓶,D为坩埚,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实验仪器构造及名称,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熟悉常用仪器的构造及形状特点,明确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是解题关键。
18.《本草纲目》记载:“烧酒,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分离( ) A.丁醇和乙醚 B.碘化钾与碘
C.硝酸钾与氯化钠 D.氯化铵与硫酸钠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即操作方法为蒸馏,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烧酒,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可知,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即操作方法为蒸馏,
A.丁醇和乙醚都是液体,二者沸点不同,需要通过蒸馏分离,故A正确; B.碘化钾与碘在四氯化碳的溶解度不同,需要通过萃取分液分离,故B错误; C.硝酸钾与氯化钠都易溶于水,二者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需要通过重结晶法分离,故C错误;
第14页(共16页)
D.硝酸钾与氯化钠的稳定性不同,可通过加热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明确题干信息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19.中药的煎制直接关系到其疗效.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冷水浸泡
B.
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分析】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物质和液体的分离,一般利用固体的颗粒大小将固体和液体分离,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故A错误; 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故B错误;
第15页(共16页)
C.箅渣取液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 D.灌装是液体转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密切联系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20.《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硝石也。”下列实验中能用该方法完成的是( )
A.除去二氧化硅中少量的氧化铝 B.检验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C.检验Na2Cr2O7和K2Cr2O7
D.除去碘晶体中少量的氯化钠粉末
【分析】由“强烧之,紫青烟起”可知,发生金属的焰色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硅中少量的氧化铝,可加足量盐酸、过滤,故A不选;
B.检验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可选丁达尔现象,故B不选;
C.检验Na2Cr2O7和K2Cr2O7,可选焰色反应,分别为黄色、紫色,与题干实验相同,故C选;
D.除去碘晶体中少量的氯化钠,因碘易升华,可加热除去杂质,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第16页(共16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