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南大学兽医病理学问答题作业答案
1、坏死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有三种。1)凝固性坏死:是以蛋白质变性、凝固为主,使坏死组织变成灰白或黄白色、质地比较坚实的凝固体,
坏死灶与周围健康组织常有一暗红色界线。镜下可见坏死区域细胞结构消失,但细胞外形和组织的轮廓仍存在。
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有贫血性梗死、干酪样坏死、蜡样坏死和坏疽。2)液化性坏死是以酶性消化为主使坏死组织
变为液态,主要发生在脂质含量高而蛋白含量少和蛋白酶含量多的组织。3)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等类型,前两者多为继发于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性坏死。干性
坏疽常见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尚通畅的四肢末端,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腐败变化较轻;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
外界相通的内脏,也发生于动脉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且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气性坏疽也属湿坏疽,
系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所致,除发生坏死外,还产生大量缺陷体,使坏死区 按之有捻发感。
2、描述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答:肝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的病例。急性肝淤血时,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表面呈暗紫红色,质地
较实。切开时流出大量紫红色的血液,切面上大小静脉均扩张。镜检,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窦状隙扩张,充满
红细胞,小叶间静脉也扩张,充满血液。淤血较久时,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切面可见到红黄相间的网
格状花纹,状如槟榔切面的花纹,故有“槟榔肝”之称。长期淤血时,中央静脉和汇管区的结缔组织因受氧化不全的代谢
产物刺激而增生,最后导致淤血性肝硬变。
3、简述水肿发生的原因和机理。
答:不同类型水肿的发生原因和机理不完全相同,但多数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发病环节,其中最主要是血管内外液体交换
失平衡以及球-管失平衡导致的钠、水在体内潴留。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引起细胞间液生成过多 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毛细血管和微静脉
通透性增高 4、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5、淋巴回流受阻
(二)球-管失平衡导致的钠、水在体内潴留 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2、肾小管对水、钠吸收增加
4、叙述疾病的概念、疾病的特征和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各期的特点。 答: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并表现出机体生命活动障碍,动物的生产能力下降
及经济价值降低。
疾病的特征:1、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2、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3、疾病是一种矛盾斗争的过程。4、生产力下降是动物患病的标志之一。
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各期的特点:分四个阶段。1、潜伏期: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开始,到机体出现疾病的最初症状时为止,这一阶段称潜伏期。由于病因的特点和机体本身状况 的不同,潜伏期的长短不一。同一种传染病,其潜伏期的长短也不一样。有些疾病,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体的侵入部位有关。2、前驱期 从出现最初症状开始,到疾病的主要症状开始
暴露为止,这一阶段为前驱期。这一阶段,机体的机能活动和反应性均有改变,但只出现某些非特异性症状,在临床上,根据这些症状很难对疾病进行确诊。 3、明显期
指前驱期后,疾病的主要症状或典型症状完全暴露的阶段。这一阶段,不同疾病所表现出的症状不同,具有特异性。因此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4、转归期 经过明显期后,疾病 进入结束阶段。这一阶段,有些疾病结束很快,称骤退。有的疾病结束很慢,称渐退。 5、叙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以及血栓形成的过程。
答:血栓形成的条件:1、心血管内膜损伤 2、血液状态改变 3、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栓形成的过程:1、血管内膜粗糙,血小板沉积,局部形成漩涡 2、血小板继续粘集,形成血小板梁,小梁周围有白细胞粘集 3、小梁间形成纤维蛋白网,网眼中充满红细胞 4、血管腔阻塞,局部血流停滞,停滞之血液凝固。
6、简述肝细胞颗粒变性和水泡变性的病理变化。
答:肝细胞颗粒变性: 肝脏发生颗粒变性时,表现为肝细胞肿大,胞浆内充满淡红色的颗粒状物。胞核常被颗粒物掩盖而不清楚。病变轻微时,颗粒细而少;病变严重时,
颗粒粗大而量多,使整个细胞体积明显肿大,互相挤压,以致肝细胞索增宽,肝窦变窄,甚至闭锁,故而眼观肝脏肿大,呈灰黄或土黄色贫血状态。
水泡变性的病理变化:轻度的水泡变性,肉眼常常不易辩认,多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只有当皮肤和粘膜发生严重的水泡变性时,由于变性的细胞极度肿大,破裂,胞浆
风的水滴积聚于角质层下,即形成肉眼可见的水泡。光镜下,变性的细胞肿大,胞浆内含有大小不等的水泡,水泡之间有残留的胞浆分隔,所以外观呈蜂窝状或网状,以后小水泡相互融合
成大水泡,甚至整个细胞被水泡充盈,胞浆的原有结构完全破坏,胞核悬浮于中央或被挤压在一侧,细胞显著肿大,胞浆空白,形成气球。
7、简述坏死后肝硬变的病理变化。
答:较常见的是肝脏缩小,有时也见肿大。肝脏被膜增厚,边缘锐薄,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突起。肝脏色彩不一,脂肪变性严重者呈土黄色或黄褐色, 伴有胆汁淤滞的呈黄绿色。切面有许多圆形或近圆形的岛屿状再生结节,结节周围有较多的灰白色的结缔组织包围,肝内胆管明显,管壁增厚。
镜检:有许多结缔组织增生,将肝小叶分割成许多岛屿状的假小时,有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的小胆管。
8、良、恶性肿瘤有哪些区别?
第一:分化程度 良性肿瘤分化好,异型性小 恶性肿瘤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第二、核分裂象 良性肿瘤无或少,不见病理核分裂象 恶性肿瘤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第三、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缓慢 恶性肿瘤较快
第四、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恶性肿瘤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第五、继发改变 良性肿瘤少见 恶性肿瘤常见,如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 第六 、转移 良性肿瘤不转移 恶性肿瘤可转移 第七、复发 良性肿瘤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恶性肿瘤易复发
第八、对机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恶性肿瘤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组织;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恶病质
9、描述肺淤血的病理变化。
原因:由左心衰引起,左心腔内压力升高,阻碍肺静脉回流,造成肺淤血。病理变化: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
流出泡沫状红色性血液。镜下,急性肺淤血特征是肺泡毛细血管夸张充血,肺泡壁变厚,可伴肺泡间隔水肿,部
分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出血。慢性肺淤血,除见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出血更为明显外,还课件肺泡壁变厚和纤维化
。肺泡腔除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心衰细胞。肺质地变硬,肉眼呈棕褐色,
称肺褐色硬化。肺淤血患者临床上有明显气促、缺氧、发绀,咳出大量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