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经典原文8 《天工开物》两则(含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光临”改为“去”;②“寒舍”改为“家”;③“欣慰”改为“高兴”;④“高足”改为“学生”。
我们先看一下宋应星的简历。
宋应星,万历四十三年他28岁,考中举人。但以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稍后,他又出任福建汀州推官、亳州知府,大约在清顺治年间去世。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刻的同情,对官府压榨人民深为不满。他除著《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著作,多已失传。目前,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已经成为世界科学经典著作在各国流传,并受到高度评价。如法国的儒
莲把《天工开物》称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的达尔文称之为“权威著作”。 从这段简短的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宋老先生其实也是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他前半生美好的时光,全部用在了科举考试上,28岁中举后,先后五次进京会试不第,才改弦易辙,走上了科学研究之路,他抛弃书生意气,深入生产生活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把科学研究的成果写入书中。中国波澜壮阔的官场上少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吏,却多出了一个空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科学家。作为现代人,我们可能认为宋应星弃仕从研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在当时,宋应星的选择,却是要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的。他生活的封建时代,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是官本位、官崇拜的时代。那时的知识分子代代传承、无上崇拜的是“满朝朱子贵,尽是读书人”的理念,是农工医商皆为“雕虫小技”的理念。他当时所承受的压力,不仅是学子的议论、家人的不解,抑或
还有整个社会的白眼。令人钦佩的是,在宋应星的手里,终于诞生了一部对中国、对世界影响巨大的科学巨著《天工开物》。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宋老先生并没有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最后还是走上了仕途,李自成打亳州时,他才无奈地从亳州知府的位置上挂印而去。做官,宋应星只能算是庸官,上马不能平天下,下马不能抚黎民,乱臣贼子来了,只能弃官而去。但作为一个科学家,宋老先生确是居功至伟、成绩斐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