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结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结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9:50:53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技巧、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古诗中不存在“说明”,因此,古诗从表达方式上讲,就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古代诗歌大多是即景抒情,因而描写和抒情用得多。传统的叙事诗少,叙述的表达方式用得就少。议论在诗歌中用得更少,但也有,宋诗要多一些。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具体而言,描写有分为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诗画结合、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等。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二、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李清照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2、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就是诗人张继在国家遭受战争、自己赶考落榜,处于痛苦、彷徨、忧愁和无奈之时,借景抒情之作。

(2)触景生情:指诗人看见眼前景象就引起了他心中长期郁积的情感的一种抒情方式,见景生情,通常前句写景,后句生情。如望月思乡、伤春悲秋、折柳送别、闻雁思归、见流水而思年华等。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相互交融,情景难辨。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4)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如杜甫《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

(5)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周敦颐的《爱莲说》

(6)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咏史怀古诗)

(7)用典抒情: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

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8)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3)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志”与“情”,“志”是志向、情操、爱好、美好愿望等,托物言志大多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把志向寄托在特定的物象上。“情”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人之常情,一般是通过景物来传达。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三、写景手法(描写手法) 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工笔、白描(工笔细描 粗笔勾勒)

(1)白描: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特点。

◆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

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2)工笔: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杜甫《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3、烘托、渲染

(1)渲染:指正面着意描写。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2)烘托: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4、联想、想象

(1)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联想是诗歌艺术的一种技巧.

◆唐代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人在这里,就用了相似联想.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这一处联想,既写出月光的皎洁,又点出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2)想象是指诗人凭借记忆进行回顾或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以想象兄弟们发现登山插茱萸少了一人,表达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之情. 5、绘形绘声绘色(多角度进行描写)

6、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7、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王维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和鸟的叫声衬托山林的幽静 ◆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8、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抒情为虚;物象为实,想像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丰富诗歌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虚)” ◆柳永《雨霖铃》

搜索更多关于: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结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技巧、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古诗中不存在“说明”,因此,古诗从表达方式上讲,就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古代诗歌大多是即景抒情,因而描写和抒情用得多。传统的叙事诗少,叙述的表达方式用得就少。议论在诗歌中用得更少,但也有,宋诗要多一些。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