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培养
作者:李蕊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06期
摘 要: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狠抓落实,做好体育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学体育;兴趣;态度;体育知识与技能;自觉锻炼习惯
体育是中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更好地生活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中学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培养简要论述如下:
一、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体育活动感兴趣,才能积极而主动地进行理论学习、参与体育锻炼,这样才能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是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是一切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学科的态度。平等、和谐、融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可以在心理与情感上拉近师生距离,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转移到体育学科上来,这样学生自然会对体育活动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其次,引导学生的体育需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不符合学生体育需求的运动项目无法激起学生的内部动机,也就谈不上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机械地执行课程标准,而是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运动项目。这样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 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态度
针对以往学生体育自觉锻炼意识低、行为习惯差的实际情况,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常规来狠抓学生自觉遵守、自觉锻炼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自律意识与自觉态度,产生自觉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一是严抓教学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体育教学中,室内理论课与室外活动课都需要良好的教学秩序。我们要狠抓教学秩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又可以让学生严格遵守体育行为准则,这都有利于学生自觉锻炼态度的养成。二是改革评价内容。对学生体育活动的评价不能只局限于学生对某个技术性动作的掌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