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诗品

诗品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22:27:37

然而在他的诗中,名篇佳句,随处可见;华美典雅的新词丽句,相 继涌现。

观点:陆、谢虽诗承曹植,然诚如《论语》所谓“具体而微”,毕竟远逊陈 思,所以《诗品》云:“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 曹、刘与陆、谢间的差别,也体现了汉魏诗与晋宋诗的轩轾,晋宋 与汉魏相较,诗歌的气象格局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在钟嵘看来,陆、 谢实为晋宋之陈思,这是很明显的。以曹。刘、陆、谢为其时代的 诗歌之首,以此类推,等而下之,其评诗标准是明确的,仍是“干 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 第二,《诗品》论诗体源流。

钟嵘论五言诗之源流有三:一《国风》,二《小雅》,三《楚辞》。《国风》的气骨情文,《小雅》的正变雅怨,《楚辞》的怨悱凄怆,加之藻饰艳丽,三者的组合,正好与钟嵘论诗主张相同。

第三,《诗品》的列品分等。

《诗品》将汉魏至齐梁122位诗人分等列品,以诗人成就的高低,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不入品者,大有人在,因为诗歌成就不大,只得作罢。

《诗品》之所以采用这种品评方式,据钟嵘自己说有三个原因:一是仿照历史上“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传统做法;二是尽管在他之前有过谢灵运《诗集》五十卷,张骘《文士传》五十卷,但其宗旨只在收录诗文,不在品评等级,仍然难见诗人高下;三是当时诗风泛滥,“庸音杂体,人各为容”,好坏不分,优劣难辨,甚至以为曹刘不如鲍谢,所以要撰写《诗品》以正视听。

以上是钟嵘《诗品》的诗歌批评。

以下就钟嵘《诗品》文学观和文学思想的相关问题略加探索。 (一)文学观之用典之风

原文:“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1).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2),撰德 驳奏,宜穷往烈(3)。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4)?” 注释:(1)属词比事,乃为通谈:连缀文词,排列史实,谓之属词比事。这 里属词指写文章;比事指用典故。通谈:常谈。

(2)经国文符,应资博古:经国文符:指治理国家大事的文书、文告。 符:属“符命”一类文体。资:用。博古:鸿博古雅。指文中征 引典故。

(3)撰德驳奏,宜穷往烈:撰德:陈述德行。驳:指驳议;奏:指奏 疏。均为臣下呈献皇帝之公文。此两种公文应尽量称引古人事迹, 以增强说服力。穷:穷尽。往烈:以以往之功绩。

(4)吟咏情性两句:诗以抒情言志为宗旨,自不当以用事为贵。用事: 诗文中的典故。

译文:写作这件事,需要遣词造句,组织史实材料,这是一般的道理。至于 像治国的文章符命,应当博采故实;称颂伟大德行的驳奏文告,理应 尽量追溯过去的功绩。但是以吟咏性情为主的诗歌,为什么要以用典 为贵呢?

观点:毫无疑问,这段话的旨意乃在说明作诗不必使用典故的道理。这里提 出的“吟咏情性”,就是钟嵘认识到的诗歌本质及其核心所在。

原文:“近任昉、王元长等(1),词不贵奇,竞须新事(2)。尔来作者,寖 以成俗(3),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4)。” 注释:(1)任昉:字彦升,南朝梁文学家。王元长:王融,南朝齐文学家。 (2)词不贵奇,竞须新事:谓作诗不贵新奇,竞相争用新典。竞:争 逐。须:资、用。新事:用典可以求新。

(3)尔来作者,寖以成俗:谓近时以来之作者,习以用典为俗。尔来: 近来。寖:渗透,浸入。俗:习俗。

(4)句无虚语四句:“句无虚语,语无虚字”,谓句句用典,语语用典。 虚语、虚字:没有出处的语、字。拘挛:拘束、拘禁,不自然。 补衲:补缀。蠹文:毒害诗文。

译文:近来,任昉、王融等人,作品不以创新为贵,却竞相追求用典的新颖、 猎奇。近来的作者,渐渐形成一种风气。于是,句无不典,语无己意, 牵强附会,拼凑累赘,把诗风败坏得不像样子。

原文:“但昉既博物,动辄用事,所以诗不得奇。少年士子,效其如此,弊 矣(1)!”

注释:(1)昉既博物六句:谓任昉作诗,勤于用事,故未能称善。然当时新 进子弟,辄效其用事,有走火入魔之弊矣。

译文:但任昉既已博闻强记,写诗常常用典故;所以他的诗不算好。时下少 年后进之士,都效法他的用典,大错特错啊!

观点:搬用典故进行创作,必然导致“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诗品序》) 的局面,既不得“奇”,真正具有独创性的诗篇也就难以产生。钟氏 对这种可悲的文坛景况惋叹再三,当然决无可能对不同程度上有滥用

典故倾向的齐梁诗人以高度评价。他们当中,纵然有不少诗人在齐、 梁之际享有很高的名声,但却不能跻身上品之列,只能在中下品这些 较低的等级里找到一个相应的位置。

钟嵘这一品评标准,并不仅仅限于对齐梁诗人,对宋人颜延之也是如 此。钟嵘评颜诗说:

原文:“体裁绮密(1),情喻渊深(2).动无虚散(3),一句一字,皆致意 焉(4)。”

注释:(1)体裁绮密:绮密:华丽深密。 (2)情喻渊深:情致托喻深远。

(3)动无虚散:谓颜诗无散漫芜累之病。动:动辄,每每。 (4)一句一字,皆致意焉:谓一句一字皆致文意。亦“动无虚散”之 意也。

译文:诗体华美繁密,情致寄托深远。行文无散漫芜累之病。一字一句,都 有具体内容。

观点:即一面赞扬颜诗高妙处,一面又说他“喜用古事,弥见拘束”。说他 用典太多,致使诗篇乖于“秀逸”,同样是根据这一标准品评的。 与此相反,钟嵘对汉魏晋宋,尤其对魏晋诗人的作品评价较高。原因 何在?

因为魏晋之际的诗人受典故和声律的拘束较少,“皆由直寻”的创作 方法使“自然英旨”得以充分体现。兼之篇章中因滥用典故,拘于声 病,以致“伤其真美”的弊端得以避免,契合了《诗品序》开宗明义 阐述诗诗“吟咏情性”的重要主张。钟嵘以为,如果在诗歌中让学问、

道德、哲学纷纷涌入,诗歌就会丧失吟咏情性的特点而进入魔道。 (二)文学思想之概述

钟嵘《诗品》的文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可以用八个字来表述,这就是:感情、自然、风骨、滋味。

(1)“摇荡性情”——钟嵘诗歌评论中的感情论; (2)“自然英旨”——钟嵘诗歌评论中的自然论; (3)“建安风力”——钟嵘诗歌评论中的风骨论;

(4)“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钟嵘诗歌评论中的滋味论。

钟嵘的文学思想是很丰富的,以上只是简要概括了一下其文学思想的几个最主要的突出之点。其中,有关“感情论”、“自然论”、“滋味论”在上文中都已或多或少的有所提及,并举例加以解读分析。至于其“风骨论”,提倡“建安风力”,“风骨”和“丹采”并存,也充分体现了钟嵘的美学思想,这些思想在刘桢、曹植、谢灵运等建安诗人身上都能够清楚看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细述了。

钟嵘《诗品》所容纳的内容和蕴含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并非寥寥数页、草草千字就可以囊括的。学生所见甚少,疏漏之处,亦在不免,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搜索更多关于: 诗品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然而在他的诗中,名篇佳句,随处可见;华美典雅的新词丽句,相 继涌现。 观点:陆、谢虽诗承曹植,然诚如《论语》所谓“具体而微”,毕竟远逊陈 思,所以《诗品》云:“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 曹、刘与陆、谢间的差别,也体现了汉魏诗与晋宋诗的轩轾,晋宋 与汉魏相较,诗歌的气象格局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在钟嵘看来,陆、 谢实为晋宋之陈思,这是很明显的。以曹。刘、陆、谢为其时代的 诗歌之首,以此类推,等而下之,其评诗标准是明确的,仍是“干 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 第二,《诗品》论诗体源流。 钟嵘论五言诗之源流有三:一《国风》,二《小雅》,三《楚辞》。《国风》的气骨情文,《小雅》的正变雅怨,《楚辞》的怨悱凄怆,加之藻饰艳丽,三者的组合,正好与钟嵘论诗主张相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