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7 大气压(含解析)
16.(2018?广州)(1)图一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 734 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2)关于图一现象的成因,十七世纪有两种观点,观点一:否认大气压存在,玻璃管内本应充满液体,液面下降是因为管内的部分液体变成气体,管内气体越多,液面下降越多。观点二:管内液面上方是真空,大气压支撑起液柱,帕斯卡为了验证哪种观点正确,将两根长12m规格相同的玻璃管分别装满水和酒,倒置在相应液体槽中,酒的密度比水小,且比水易变成气体,若观点一正确,应出现图二中 甲 图的现象。若观点二正确,应出现图二中 丙 图的现象。
【分析】(1)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是指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据此读图可得出结果;
(2)根据观点一知:管内部分液体变成气体,管内气体越多,气压越大,液面下降越多找出相应图; 根据观点二知:管内液面上方是真空,大气压支撑起液柱,根据p=ρgh分析解答,找出相应的图。 【解答】解:
(1)由图可知,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为734mm,因此,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34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根据观点一知:管内部分液体变成气体,管内气体越多,气压越大,液面下降越多;酒比水易变成气体,管中气体多,气压大,液柱低,应出现图二中甲图的现象;
根据观点二知:管内液面上方是真空,大气压支撑起液柱,酒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p=ρgh知,大气压一定,密度小的酒,液柱高,应出现图二中丙图的现象。 故答案为:(1)734;(2)甲;丙。
17.(2018?恩施州)如图。老师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当地气压为标准大气压),试管的顶端混入了部分空气,实验时测得管内水银柱的高度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760mm;如果将试管顶端开一个孔,管内水银柱最终会 下降至管内外液面相平 。
9
【分析】(1)试管的顶端混入了部分空气,这些空气会对管内水银柱有个向下的压强,据此判断; (2)当在管顶开一个小孔,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1)试管的顶端混入了部分空气,这些空气会对管内水银柱有个向下的压强,会导致管内水银柱高度减小;
(2)当管顶开一个小孔时,管内的水银与外界的大气相通,此时外界大气压对管内水银也有个向下的压强,所以管内的水银不仅不会从小孔喷出,反而会立即下降。此时托里拆利管和水银槽实际上是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最终管内外液面会相平。 故答案为:小于;下降至管内外液面相平。
18.(2018?连云港)打开收音机,将调谐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放大;取一节旧的干电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地接触,你会从收音机里听到“咔嚓”声,此实验可以证明 电磁波 的存在;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 。 【分析】(1)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着电磁波; (2)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1)收音机能接收电磁波,取一节旧的干电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连,不能听到持续的“咔嚓”声;进行时断时续的摩擦,才会产生电磁波,产生的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所以能产生“咔咔”或“喀喀”等杂声,此实验可以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2)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电磁波:引力。
19.(2018?威海)如图是我国战国时期的青铜汲酒器示意图,长柄上端与球形底部各开一小孔a、b.当汲酒器内充满酒水,向上提升长柄取酒时,应使开口a 闭合 (选填“闭合”或“打开”),酒水不流出是由于 大气压 的作用。
【分析】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10
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解:当汲酒器内充满酒水,向上提升长柄取酒时,若a打开,则ab两个小孔都与外界大气相通,酒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若a闭合,则a孔与外界大气隔绝,而b孔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酒水不会流出,所以应使开口a闭合。 故答案为:闭合;大气压。
20.(2018?徐州)如图所示的希罗喷泉,用3根管子连接3个容器,容器a是敞口的,容器b和c是密闭的。容器中有一些水,管B有水喷出。管A中水流的方向是向 下 ,容器b中气体压强的大小比外界大气压 大 ,要增大喷泉的高度,应增加容器 b 的高度。
【分析】气体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小,气压越大。
【解答】解:管B有水喷出是因为A管中水从上方的容器向下流入c容器,c容器的水逐渐增加,c容器上方空间的气压增大,c与b又是连通的,故b容器上方气压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和B管水产生的压强,使得管B有水喷出;
将容器b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水在b容器内气压的作用下喷出; 增加容器b的高度,使得B管内水的压强减小,喷泉的高度增加。 故答案为:下;大;b。
21.(2018?广元)如图所示,将一薄木尺的长度用多层报纸紧密地覆盖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与报纸之间几乎没有空气),已知报纸的上表面积为0.21m2.则大气对报纸上表面的压力为 21000 N;在木尺右端快速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要将报纸掀开,则力F至少为 7000 N(假设报纸不破损,报纸对木尺的压力全部作用在木尺最左端,大气压取1.0×10Pa,报纸和薄木尺的重力忽略不计)。
5
【分析】(1)根据p=,求出大气压力;
11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求出F。 【解答】解:(1)根据p=得: F=pS=1.0×105Pa×0.21m2=21000N; (2)设薄木尺长度为L,则图中动力臂l1=Fl1=F2l2,
=
,
;
,阻力臂l2=
,F2=21000N,
=21000N×
解得: F=7000N。
故答案为:21000N;7000N。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2.(2018?黄石)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两个探究实验。实验一:探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1)小强与小磊合作,自制了一个气压计,从玻璃管的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使管内水面上升到瓶口以上,如图所示。
(2)小强托者气压计从一楼开始上楼,每上一层观察一次管内水面与瓶口的高度差,小磊将数据记录成如下表格
楼层 1 2 3 4 5 6.4 6 7 高度差(cm) 5.0 5.5 5.8 6.1 6.7 7.0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出:在一楼至七楼的过程中,随距地面的高度增大,大气压将均匀 减小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请分析该气压计的工作原理:瓶内封闭气体的压强等于 大气压 与 管内外液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 之和。
(5)表中高度差为什么在一楼至二楼的阶段变化比其它楼层大? 玻璃管倾斜了 。(答一种原因即可)
【分析】(3)大气压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对水柱进行压强分析即可解答;
(5)当大气压一定时,瓶内水柱的高度是一定的,若玻璃管倾斜了,水柱的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