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 图文
明清时期(1368--1840)
——中华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一、知识整合
一、政治 (一)君主专制
1、明太祖废宰相,权分六部 。中央设立都察院和监察御史,监察百官。
2、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很少参决政事。明成祖时“内阁 ”出现,皇帝顾问内侍,内阁大学士有“票拟 ”权,取决于皇帝“批红 ”。
3、清初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但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康熙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三足鼎立。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4、军机处:(1)职能:跪受笔录、草拟谕旨、上传皇帝 审批、下达各级执行。(2)特点:简、速、密 。(3)影响: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君主专制,巩固中央集权,专制皇权顶峰。 (二)中央集权
1、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别隶属中央部门;
2、清雍正帝设军机处,皇帝诏令直接传达地方 ,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3、选官制度:科举实行八股 取士,依据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3、地方设按察司,监察地方官员。 二、经济 (一)农业
1、土地政策:重农 抑商 ,厚本抑末;抑制兼并。2、生产工具:风力水车。 (二)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
(1)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领先世界。
(2)制瓷,青花瓷(宣德珍品),瓷都景德镇 ,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3)纺织业:苏杭等地设立织造局 ,苏州、杭州和南京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2、民营手工业:
(1)地位:明中叶以后,民营 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 手工业,占据主导 地位。(2)生产工具:花楼机。
(3)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雇佣与被雇佣;商业 资本转化为工业 资本。 (三)商业
1、表现:城镇商业依然繁荣;农副产品商品 化;区域间长途贩运,出现商帮;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兴办票号(如晋商)。 (四)对外关系 1、继续朝贡贸易
特点:朝贡与赏赐完成贸易;官府 控制;政治 目的大于经济 目的。 2、海禁
1
(1)明朝:明初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实行“海禁”: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由官方主持进行。
(2)清朝:对付东南沿海抗清斗争,厉行海禁。 (五)思想文化
1、官方主流正统:理学到心学
陆王心学:“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致良知 ”和“知行合一”;强调内心修养。 2、民间异端兴起:批判正统
(1)李贽:挑战正统思想,批判道 学家虚假说教,强调正当私欲,离经叛道,自称“异端 ”。 (2)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 思想(实为“民本”)。 (3)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 ,朴实学风;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王夫之:世界是物质 的,物质变化有规律可循;考察研究认识客观对象;相对静止,绝对运动。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六)科技文艺 1、科技发明
(1)数学:珠算应用普及并外传。(2)农业:徐光启《农政全书》(3)中医:李时珍《本草纲目》。 2、文学成就
(1)地位: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2)代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最为著名。小说集《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3、艺术发展
(1)书画艺术:明文征明行书。明清文人画。特点: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气、写意画为典型。代表:明徐渭《牡丹蕉石图》、清郑板桥《墨兰图》。
(2)戏剧艺术: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道光年间,“徽汉 合流”形成京剧;“同光十三绝”,走向全国;民国 时逐步走向世界。 提炼深华
1、设立军机处怎么样使中央集权加强。
军机大臣按皇帝意旨拟写军国大事决策的诏令,上传皇帝审批后,直接传达地方官员执行。绕过内阁,实现地方集权于中央,最终使中央集权于皇帝。 2、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六要素) 促进因素: 阻碍因素: (1)资本:商业资本活跃,商帮活跃。 (2)市场:城镇商业繁荣,潜在市场广阔, 国外市场广阔。
(3)劳动力: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 (4)技术:民营手工业发展,出现花楼机; (5)资源:物产丰富,农业发展,农产品商品化; (6)交通:长途贩运发展,京杭大运河, 内河航运、陆路交通。
2
3、明清时期哪些历史现象或史实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民间异端思想:
李贽:批判正统思想,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脱离物质生活空谈仁义道德 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限制君权,早期民主思想,工商皆本。 顾炎武:经世致用,关心国计民生。
王夫之: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考察研究认识客观对象。朴素唯物主义。 明清小说:
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红楼梦》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衰亡史,封建伦理纲常对人性、爱情的扼杀;再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情形。)
二、综合运用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康熙、雍正、乾隆,或简称康雍乾三朝,处清代前中期,1644-,共历134年(1661-1795),恰好是清史268年的一半。清朝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社会进步,大都在这个时期完成,学术界通称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清朝是中国封建文明发展的最后阶段,但对“康乾盛世”又该如何看待?围绕“康乾盛世”,历来歧见甚多。很多学者认为,“康乾盛世”是封建文明的鼎盛时期,应充分肯定;但有一些学者对比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认为“盛世”之说过于勉强,是部分学者“捧”出来的。
依据材料,你赞成哪种观点?并用史实论证。 思路:表明观点,史论结合。
(思维误区:1、观点不明确,2、史实不符合,3、有史无论或有论无史,4、答题规范化。)
观点一:康乾盛世是封建文明鼎盛时期。
论证:政治方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国力强盛,疆域广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皇帝作为,官吏廉洁奉公。平定三番、击败格尔丹、镇压大小和卓叛乱,收复台湾,消灭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打败沙皇俄国侵略,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安全。朝贡贸易,周边国家臣服清王朝。国家GDP世界第一。
经济方面:农业经济繁荣,人口增加,“摊丁入亩”,“永不加赋”。手工业发达,技术领先,制瓷承接外国订单,丝织业发达,苏州、杭州、南京是丝织业中心。城镇商业繁荣,出现商帮,商业资本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文化方面:儒家文化继续发展,编订《四库全书》;出现进步的早期民主思想,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思想家。文学艺术繁荣:小说蓬勃发展,《红楼梦》《聊斋志异》相当著名;文人画发展,郑板桥《墨兰图》;戏曲争辉,徽剧进京。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促进中国天文学、数学的发展。
与中国古代其他时期相比,康乾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繁荣兴盛,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辉煌时期。
3
观点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封建文明衰落时期。
政治方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完全人治社会,采取非常手段统治国家,严刑峻法、民族歧视、把人民当成奴才,政治腐败,出现大贪官和珅,埋下农民起义隐患。盲目自大,自诩天朝上国,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文化潮流。
同时期的欧美国家,纷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和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实行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权利。
经济方面: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外贸易萎缩,阻碍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朝贡贸易使国家财政负担扩大。小农经济体制在自然灾害面前相当脆弱。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被民营手工业取代。
同时期的欧美国家,新航路开辟后,进行殖民扩张,发展海外贸易,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大大提升,寻求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思想文化方面:继续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盛行,进行思想文化专制。思想文化缺乏创新,《四库全书》是总结归类,禁毁了很多书籍;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军权,提倡民本思想。文学艺术作品反映市民阶层需要,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反映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同时期的欧美国家,思想解放运动方兴未艾,文艺复兴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用文学艺术形式反对天主教会束缚,抨击封建道德;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传播人文主义;启蒙运动反对天主教会神权统治,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并涌现一大批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家、改革者、文学家和政治家。
科技成就方面:工业革命中手工经验运用于技术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应用生产,并带动发明和使用机器潮流。伽利略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牛顿创立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生物学领域细胞学说确立。
与同时期欧美发展相比,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已经落后了,封建文明缺乏新活力,向近代文明转型缓慢,迟滞发展。
二、读图回答问题:
图1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图2 清朝军机处内景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