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二单元同步练习
里, ,奔向东南去了。 A. 像一朵荷花
B. 像一条鱼
C. 像一片苇叶
D. 像一只鸟
2. 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
老头子浑身没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A. 夸张 夸张 引用 比喻
B. 比喻 拟人 反问 比喻 D. 比喻 夸张 设问 比喻
C. 比喻 拟人 反问 没有用修辞手法
3、“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这老脸呀!??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此段表现了老头子什么心理状态?
课下作业 4、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则材料,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 (2)黑格尔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他们在几年之内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废墟。” (3)普希金:“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一无所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 一件小事
今年春节,我正在东京。便邀了两位日本教授一起去富土山。不巧的是,车刚开出东京,就开始下雪了。富士山去不成了。我们只好折道去箱根看看。当年鲁迅留学日本时,也曾到箱根去过。那是日本最著名的风景地之一。
同行的两位日本教授,一位是国学院大学的芦田肇先生,他负责开车。另一位是中央大学的前田利昭先生,他曾在华东师大住过两年,而我们同校竟无缘相识。不过,这次旅途中发生的一件小事,却使我们彼此认识颇深,至少在我是这样。 长途行车是免不了要吃东西的。我们除了停车喝咖啡以外,在车上也吃了一些点心。这是为了节约时间好赶路。东西吃完,免不了会留下一些废弃的纸袋之类。对于这种生活垃圾,日本人一般是在事后丢弃在专门的垃圾袋中。
但这一次前田先生似乎不太愿意这样做。他把几个纸袋捏成一团,摇下车窗,一边把纸团扔向窗外,一边说:\我也学习学习中国人。\
我这个中国人正坐在车上,当时所受到的被侮辱的冲击难以名状。我想我是不能沉默的,便对他说:\你对中国人的批评我是可以接受的,不过作为一个日本人,你的这种行为恐怕是对日本人的侮辱吧。\大概听出了我的语气中含有明显的不愉快,芦田先生在一旁赶忙说:\他太失礼了,太失礼了。\
前田先生是中国文学的研究者,我和他既是同行,也算是朋友,经常在一起喝酒谈天。可惜,我们互相之间并不真正了解。倒是通过这一件小事,我这一方面不能不对他有了切实的认识。那天的雪越下越大,但我们终于慢慢地上到了一座山的山顶。举目四望,白茫茫的一片。如果天好,站在这里是可以看到富士山的。现在,一切都被大雪遮蔽了。 日本的气候变化无常,一不小心,就会发生尴尬的事。所以,每次外出总得有遭遇意外的心理准备。 5.对\一件小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讲卫生的。 B在异国他乡,须时时保持心理戒备。 C. .认识到知人之难,即使是常在一起的同行、朋友也一样。
D.作者不仅谴责那些不友善的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倨傲态度,也期望中国人能自省、自强。 6.本文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肖像描写 7.概括前田先生的主要表现及其性格特征_____
8.最后一段只是讲天气吗?你如何理解?结合文章中心谈谈。
芦花荡 作业一
1、yào jìn zè cǎn qiú sà yōu 2. 孙犁 《荷花淀》3、A心理 B外貌 4.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
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 自信,自尊。5、白洋淀孤身杀敌。6.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7.抗日救国英勇无畏的孤胆老英雄形象8.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9、把战争的紧张气氛与白洋淀的诗情画意结合起来,表现了作者想极力淡化战争的惨烈而突出白洋淀的诗情画意的纯艺术美的追求。解恨的战斗必然会在内心萌发出一种愉快的情绪,此情此景,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的美丽。 10、比如① 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② 真是足智多谋呀。 ③ 不用枪,一个人对付十几个,了不起。④ 老同志不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他! 11、略12.(1)在“血与泪的代价”前加“付出了” (2)把“英雄”改为“英勇”或“勇敢”13、日本很注意节约资源,注重物资的再生,重视环境的保护,能用法律的手段强化执行。 作业二
1. C. 2. C.3、老头子是非常自信和自尊的,他的责任心非常强,认为只有百分之百完成任务,才算尽到自己的责任。伤心到极至,内疚到极点,他的心在受伤,他的心在流血。他强烈地自责,强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无地自容。
4、【参考要点】:(1)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蛮、凶残,肆意掠夺,破坏人类文明。(2)电视连续剧美化了成吉思汗的形象,把他视作“壮士”、英雄。(如从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5.A6.B7.随便扔拉圾,挟枪带棒的讥讽中国人。 8.既指迷蒙的大雪,又指在日本不时会遇到尴尬的事情,因此要时时保持心理戒备。
3、蜡烛
课前热身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瓦lì( ) 精疲力jié( ) fú 晓( ) 揣在怀里( ) 颤巍巍( ) 鞠躬( ) ...2、下面两个句子中,填入空白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
①一枝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 着柔和的光芒。 ②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要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 。 A、闪耀 闪烁 B.闪耀 闪耀 C、闪烁 闪烁 D.闪烁 闪耀
3、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 之苦的老妇人, 的动人事迹,赞美了 ,讴歌了 的深厚感情。
4、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1)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 ..
(2)老妇人想了半天,??从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 5、课文的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课上作业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读音不完全一致的是( ) A、壳 (1)qiào 地壳 脱壳 (2)ké 贝壳 甲壳 .... B、颤 (1)zhàn 寒颤 颤栗 (2)chàn 颤抖 颤巍巍 .... C、劲 (1)jìng 强劲 劲敌 (2)jìn 用劲 劲头 .... D、食 (1)shí 日食 猪食 (2)sì 食品 食言 ....7.选出衔接最为连贯的一句 ( )
她就搬到楼下去住,住在楼下的人早已搬得一个不剩了。______,老妇人才搬到地窖里去住。
A.后来炮火把楼下也毁了 B.楼下后来被炮火毁了 C.炮火后来把楼下也毁了 D.后来楼下也毁了 8. 揣摩例句的修辞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阅读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回答问题。 9.为什么要对蜡烛的来历作补充说明?
10.这里的“黑色围巾”有何特殊意味?
11.这几段文字描写了老妇人的哪些细节?
12.试揣摩文中描写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课下作业 生存的地方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块生存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岛上虫蛇遍地,处处潜伏着危机,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一个人说:“我就在这里了。这地方现在虽然差一点,但将来会是个好地方。”而另一个人不满意,于是他继续漂泊。他终于找到了一座鲜花烂漫的小岛,岛上已有人家,他们是18世纪海盗的后裔,几代人努力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他便留在这里做小工,很快就富裕起来,过得很惬意。
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财大气粗的他经过那座他曾经放弃的荒岛,他决定去拜访老友。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高大的屋舍整齐的田畴,健壮的青年,活泼的孩子??
老友过早衰老,但精神仍然很好。尤其说起变荒岛为乐园的经历时,更是神采奕奕。最后老友指着整个岛说:“这一切都是我双手干出来的,这是我的小岛。”那个曾错过这个地方的人,什么话也说不出。
是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人再辛苦、再困顿,但他奋斗了,他是生活的主人;有些人再舒适、再富足,但他缺少艰难的创造和奋力的拼搏,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12.第二段的“他们”指哪些人?“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中“花园”是什么意思?
13.第三段“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句承上启下,照应了上文什么语句?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14.老友说“这是我的小岛”。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5.来访者过得很惬意,为什么听了老友的经历什么话也说不出?下文为什么又说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16.结合文中两个人的生活道路简要谈谈你打算如何寻找自己人生的立足点,开创全新的人生。
中考链接 生死攸关的烛光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方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松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 轻松没有持续多久,中尉又把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此时此刻,那烛光仿佛成了这屋子..
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7. 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_____(A. 严谨 B. 严峻 C. 严密D. 严厉)的搜查。 18 第?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 ..(1)______ 。(2)______ 。
19. (1)“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保持原意,把这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 (2)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文中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是为了表现那个中尉______的态度。
20. (1)“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分别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夫人此时既______又______的复杂心理。 (2)其中的比喻句写出了德军的( )
A、态度之蛮横凶恶 B、态度十分友善 C、表情十分可笑滑稽 D、眼神十分专注执著 21.概括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如: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
① 伯诺德夫人 , 。 ② 小女儿杰奎琳 , 。 22. 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 的优秀品质。
1、砾 竭 拂 chuāi chàn jū 2、A 3、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4、(1)表现了战争间歇时短暂的寂静气氛,突出了战争的残酷。(2)“想”表现了老妇人内心的矛盾,“摸”“揣”“爬”突出了老妇人动作的迟缓,年龄的衰老。这几个动词的使用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妇人身上特殊的勇气,使人产生深深的敬仰之情。5、参考答案:最后一段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是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凝结而成的,是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的,是人类永恒的、最美好的感情。6、D 7.D 8.句子运用博喻手法,由本体+两个喻体组成。9.表明蜡烛是老妇人的心爱之物,突出她对战士的爱。 10.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显得庄严肃穆。11.插蜡烛、点蜡烛、做屏障。12.老妇人的心理:对战士的哀痛,对敌人的仇恨。12.指18世纪海盗的后裔意思是像花园一样美好的地方13.照应了“无人的荒岛”,引出了“高大的房屋??活泼的孩子”14.虽然这岛是无人荒岛,但我亲手把他建成乐园,我骄傲自豪啊15.与老友亲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经历相比,他深感惭愧,因而说不出话来。他虽然富裕,却只是别人的雇佣,在小岛的主人老友面前,他当然自豪不起来16.略
17. C。18. (1)蜡烛的秘密被暴露,秘密情报站遭破坏。(2)她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19. (1)你可以不用蜡烛。(2)粗暴(或:凶狠、凶恶)20. (1)夸张和比喻。紧张(或:担忧,惧怕)憎恨(或:仇恨)(2)A。21. ① 取出油灯,吹熄烛蜡;② 推说睡觉,拿走蜡烛。22. 机智 勇敢(或:英勇,勇于牺牲)镇定(或:沉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