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户小学各学科德育渗透要求-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
三要寻求结合佳点。
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结合,而且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要求的最佳结合点,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是在课堂讲授、教学活动中渗透。各科教学前,教师必须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既要弄清把握教材的知识内涵,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各科教学时,要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
二是在课堂训练、作业试题中渗透。
各科教师在选编课内外作业、练习和试卷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要注意思想性的呈现方式,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三是在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中渗透。
新课程理念提倡课内教学向课外实践延伸,要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是在课堂教学的管理过程中渗透。
科任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要针对学生的表
现,进行随机教育,并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影响教育学生,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风气、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德育对各科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树立强烈的德育意识 1、成才之前先成人
在培养学生的教育中,德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就需要千千万万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应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因此,不论哪个学科的教学都将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放在第一位,各学科的教师在教育中首先要树立这一思想。 2、传授知识是为了育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习惯。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虽然教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但是学生要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社会,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和意志品质。所以从根本上说,教师传授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才。
(二)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知识 1、德育的基本知识
各学科教师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要掌握德育的基本知识,德育基本知识包括德育的任务,德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德育与学生品德发展的关系,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学生品德形成的机制,德育的原则和方法,德育的组织形式,中外德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等。 2、教育学生的心理学知识
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工作,不能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而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各学科教师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主要包括:了解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学生心理需要与品德发展的关系,遗传、环境、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关系,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的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品德行为的形成过程,各年龄阶段的感知发展特点、注意力发展特点、记忆发展特点、思维发展特点、想像发展特点、意志力发展特点、情感发展特点、能力发展特点、男女生心理差异等等。 四、学校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学校要把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中,通过必要的措施来规范和保障其实施;学校要把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纳入到教师年终考核之中,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指标。要在教师思想意识中增强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使教师明确职责、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要在教学目标要求中明确规定各学科、各年级德育要求的任务,使学科渗透德育做到层次化、系
列化。要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科渗透德育课题研究,经常组织学科渗透德育公开课,研讨课和示范课活动。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检查,加强听课、评课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定期总结学科渗透德育的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学科渗透德育的工作水平。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渗透德育中的作用。要为建立良好的学科渗透德育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的学科渗透德育的各项活动,提供必需的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
学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元,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对新的形势要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路子,同时要创新工作方法,使德育工作真正具有实效,通过每位老师的辛勤工作,努力把全体学生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