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多维的教学目标。 二、如何上课:
上课时应关注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注重从学生的不同表现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对教学的设计再加工。 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和释疑。
相信学生,不过多的代替学生完成任务。 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开放思维。
重视评价,善于利用评价的激励作用组织教学。
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三、如何评课: 了解教学内容。
先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 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优缺点。
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精心备课,让你的课堂更精彩
备课的重要性、备课的作用无须多言。然而能够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却只能是少数老师的事了。因为我敢断言,各地教师中,抄教案、追教案的大有人在。很多老师之所以写教案是因为领导要检查,或是评职称需要。尽管写教案不等于备课,备课也不等于写教案,可我认为,对写教案持绝对应付的态度,对写教案持抵触情绪的老师很难在业务上有很好的发展。我也曾固执的认为写教案只是一种形式,然而近几年的阅读和教学实践,改变了我对于备课的看法。特级教师窦桂梅,备《秋天的怀念》一课,九易其稿。著名教师于永正说:“不备课,或者备得不充分,我是不敢进课堂的。” 精心备课,能使我们收获课堂的精彩。设计课堂,就是设计人生。
下面谈谈我对备课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不能让备教材、备教程成为备课的全部 所有老师都承认备课的重要,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上课之前一定要熟悉教材,即通常意义上的“不备课无法上课”。于是不少老
师就有意无意的将备课与备教材等同起来。至于备教程,对多数教师来说,几乎可以不予考虑,至多只要略作考虑。因为多数老师多年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单一。而且用传统的讲授法上课,方便易行,无须多虑。至于上课效果,孩子不想听,则大多归究于学生的学习品质不好。而有的老师则已满足于自己已有的幽默的语言等教学技巧,对自己每节课的“表演”已感满足,事业上缺乏进取心。况且还有“计划不如变化”这句话呢?
如果将备课仅仅理解为备教材,可想而知,这样的备课只能是过于肤浅与粗枝大叶。一个老师,多年来,一直满足于这样的备课,业务上怎么能够成长?我们常常忽视备课的必要环节:备学生、备教法、写教案。 二、备教法,崇尚贾岛“苦吟”精神 对于每一节课,都需在教法上多动脑筋,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对于情境的创设、寻找新知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切入点、如何设计学生课堂展示环节、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等等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策划。窦桂梅老师为一节课九易其稿,苏
霍姆林斯基为教学“植物的根”苦思如何让学生对新知感到好奇,华应龙老师教学“角的认识与度量”一节,找到“玩滑梯”这个小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黄爱华老师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以游戏贯穿课堂??无不经过“苦吟”后才能获得。专家称之为“磨课”。教学上我们不能年复一年的走老路,无激情,缺创新,我们要想让自己的教学生活有更多的感动,我们要想收获成长的乐趣,就得以“苦吟”的精神精心设计教法。 三、 超前备课很有必要
既然备课需要“苦吟”,就需要时间,加之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如果不做到超前备课,很有可能因一个突发任务的干扰而导致匆忙“上阵”。这样,备课就很难做到充分。另外,超前备课,我们可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搜集到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超前备课,也为进行有效的隐性备课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单元备课、教案提前写一两个课时等都是超前备课的常用形式。我在QQ群中得知有的学校领导要求老师提前写七八个课时的教案,我认为不一定妥当。因为教学设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学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