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新课程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思考
关于新课程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面对21世纪的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学校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致力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并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手段,培育学习的体育兴趣和意识,再满足学生身、心、群和谐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个性,提高身体锻炼能力。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体育教师为中心,以竟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技术传授为主要教学目标,形成了讲解、示范、演示、学生练习的程式化、成人化、训练化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模式,其实是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国家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要有效促进小学生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确定培养学生从小学会主动参与、主动锻炼、主动发展的目标。
二、课题研究综述
新课标下学校体育面临新的任务是由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方式向健康性、保健性、娱乐性、统一性综合体育教育转化。终身体育的健身、保健、娱乐性将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终身体育作为新课标的一种全新的体育思想和理论,它源于终身教育的理论,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精神需要及体育要求而提出的。体育教学,不仅使学生在技术上知道如何去完成某一个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将所学到的文化知识贡献给社会,增进健康是历史赋予青少年的使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引导学生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显著提高。基本从课程改革入手,将教学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融于一体,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并掌握1-2项运动技能,使其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思路是正确的。
然而,体育教学是由传统教学转为快乐体育、健康体育、成功体育的相结合的教学,是迈向终身体育的桥梁与基础,而体育教学改革又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因此,在实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早用主、客观条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和运动中内在的情感因素,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采取各种途径,积极引导学生更加自觉、积极、主动、持久地参与体育锻炼,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终身与体育为伴,终身享受体育。
三、课题思考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主要目的: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注意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均衡,协调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乐学、会练,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完善。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快乐学习,从而出现主动学习态势,养成终生锻炼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和能力。
主要内容:
1、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2、使学生获得锻炼身体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以便指导体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觉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加强学生意志品德的培养。 4、建立学生“体育成长”档案。 5、跟踪学生在社会中的反响。 四、课题思考的操作策略。
1、营造学校体育氛围,提高学生体育意识。
学校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的场所,要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体育意识,体育宣传是实现培养学生自觉参加课外锻炼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多媒体等宣传阵地,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定期开展各种活动,营造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例如我校举行首届读书 暨文化艺术
节活动,以及积极开展了各类体育竞赛(跑长绳、跳短绳、篮球、乒乓球等),举办体育手抄报展览,评选体育积极分子。积极开展全校广播操比赛,成立各班体育兴趣小组,举办体育知识系列讲座,体育观赏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校的体育氛围慢慢形成,师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增多。
在教学中应采用针对性强的教材、注意理论传授与实际锻炼相结合,改变单一的理论教学形式,以多渠道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体育理论课突出以学生终身受用的体育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感到有知识可学,用得上,有兴趣,愿意学,并切实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借以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
2、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自主锻炼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坚持自主锻炼的必备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体育知识:(1)教师要重视学生传授自主锻炼的知识与方法;(2)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创设一定的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锻炼活动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如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采取等形式,指导学生掌握自主锻炼的能力;(3)布置课外与家庭体育作业,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但体育作业应以安全卫生、简便易行,少用或不用器材为好。
3、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
(1)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点燃体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按兴趣分组教学,结合体育教材内容点,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可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在快速跑教学中可采用追逐跑、迎面接力跑比赛等。(3)加强学习目标的教育,通过培养动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体育兴趣。(5)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激发其主动性。
4、重视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和主导者,在学生中起着良好的表率作用。所以,应具
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在积累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努力修正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要有终身体育教学思想。同时要广泛宣传终身体育的深远意义。在教学方法上要勇于创新,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与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自我锻炼方法和独立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
5、重视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有机补充和延续,它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发、早操、课间操的组织管理,举办多层次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激发锻炼的积极性。体育教师是各项竞赛的组织者,不仅要组织校内各项比赛,如篮球、排球、足球、拔河、乒乓球、跳绳等等各项比赛,让学生们增长见识,通过校内、校外的各项比赛,使学生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逐步培养学生们锻炼的主动性、独立性、持久性,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五、课题实施的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重知识教育。要重视体育理论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终身受用的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同时,我们所建立的体育理论体系要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并在今后的生活中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如介绍体育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在生活中应用价值、科学方法和手段;学习运动处方的相关知识,懂得体育评价和监督;了解常见体育运动损伤和防知识;运动医学常识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通过各年龄何段锻炼项目的介绍,让学生明白健康与运动的关系,实现由感性认识的转变,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2、加强体育情感培养。只有当学生对体育有着浑厚的兴趣、深切的爱好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才能自觉地参加体育实践,才能产生积极的表现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所以加强学生的体育美的教育和审美价值的培养是我们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加强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应该努力让学生在欣赏和参与体育运动以及活动中得到美和一个情感体验。
3、加强意志品德的培养。体育意志品德是体育意识的能动方面,是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的目的,并在确定目的支配下,克服行动中的防碍、困难,实现目的的过程。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