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仙居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题
仙居中学2012年中考模拟试题(一)
语文试卷
(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31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 )
A. 荇藻(xìng) 嘶哑(yǎ) 蓬蒿(hāo) 道阻且跻(jī) ....
B.慰藉(jiè ) 窒息(zhì) 骸骨(hái) 奄奄一息(ān) .... C.阔绰(chuò) 羼水(chān) 荣膺(yīng) 吹毛求疵(chī ) .... D.窥镜(kuī) 迂回(yū) 惩罚(chěng) 窈窕淑女(yǎo)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D ) A. 女娲 绽开 复盖 莫不关心 B. 慌谬 篷勃 伺候 形貌昳丽 C. 戏谑 驾驭 伶俐 提心掉胆 D. 隐匿 吆喝 腌臜 无精打采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B ) A.张老师慷慨激昂的演讲,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 B.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科研小组通宵达旦工作到凌晨一点。 ....
C.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 .... D.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
A.清华大学采用网络测试的方式,让考生在网上与教授“高谈阔论”,然后由多名教授投票推荐,最后学校决定是否录取。
B.中国要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急需把保护知识产权和执行商标法管理好。 C.微软拼音、双拼、全拼、五笔、智能ABC及郑码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D.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 (B用词不当,“管理好”改为“工作做好”。C改为 “……是很受电脑用户欢迎的中文输入法”。D前半句有歧义)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A.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2011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 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6——9题
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①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里生存。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 ..②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0C~500C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每天都有数小时的地表高温。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也将变得越来越贫瘠和荒凉。
③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原来,干旱地区土壤的肥力本身不如气候温和地区,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和气候温和地区有相同的农林物产。
④以往的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除水之外的第二大必需营养物质。虽然全球气候变暖可让沙漠和其他干旱地区的降水比以往稍微增多一点,但是这只能带来临时性的草芽萌生,并不能阻止沙漠化进程的加快,更不可能带来多样化的绿洲生态,气候变暖在沙漠地区导致的损失比收获要巨大得多。
⑤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的温度会骤然增高,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度以上(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致使大气中不活泼的氮和氧化合,变成二氧化氮。大雨又将二氧化氮溶解成为浓度很低的硝酸,并随雨水降到地面,很快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化合变成很好的化肥——硝石。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因此,干旱地区的氮平衡被恶劣的气候所打破,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⑥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⑦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1期,有删改) 6.对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B) A.全球气候变暖 B.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C.沙漠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水 D. 沙漠地区的恶劣气候 7.下列说法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C)
A.沙漠地区土壤中的氮含量很少,气候不断变暖导致它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 B.即使没有阳光的照耀,沙漠土壤中的氮也会随地表温度的升高而迅速释放出来。 C.如果能有充分的水,那么干旱地区土地的出产就会得到改善。 D.土壤中的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除水之外的第二大必需营养物质。
8.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功劳不仅在大雨,还有雷电 )
A.第③段中“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是指沙漠“变得越来越贫瘠和荒凉”的现象。 B.气候温和地区的氮在土壤和大气中能循环而达到平衡,功劳在于大雨。 C.如果能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减少干旱地区氮的流失。
D.如果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那么沙漠扩张的势头将会减弱。
9.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 这里的“可怜”是“少”的意思,不表现作者思想情感) A.第①段加点的词语“可怜”,重在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B.“在沙漠中,每天都有数小时的地表高温”中的“都”字表示全部. C..第⑤段用了作诠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本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一段文字回答10——12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B )
A.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帛 ;衣食所安,弗敢专(个人专有)也 ...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肉食者鄙(鄙视,小看),未能远谋 ..C.公将鼓(击鼓进军)之;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民弗从也 ..D.且焉(哪里)置土石;惩(苦于)山北之塞 ..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C ) A. 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 .. B. 又何间焉 其间千二百里 .. C. 小大之狱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D.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口气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选文第二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89分) 四、(13分)
13.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赐福)你的。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减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共5分)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①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意对即可)
②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3分) “来”即“来临”是说锦江的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迎面扑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是“变化,”指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表现诗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意对即可) 15.填空(4分)
①《从军行》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投笔从戎、报国立功坚强决心的诗句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抒发诗人念家念国,同时又深感前途迷茫的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③《雁门太守行》中,作者多次用典,含蓄委婉的表达尽忠报国情感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④李白的《月下独酌》中表现诗人孤寂之情,也寄寓着诗人品质高洁的千古绝句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20题
莫扎特的造访 赵丽宏
①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躁不安的时候。但是,有一位音乐家例外,那便是莫扎特。
②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③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1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儿子。
④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么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