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
2018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
自命题科目《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现代微观经济学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阿.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整套垄断竞争理论以后才逐步形成完整体系的。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奠定基础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经济学发展的简单过程,形成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许多问题在探索之中,国内外都无成功经验,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一些弱点和消极方面,因而必须对市场经济及其运行加强研究和管理,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这里如何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何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因此学习西方经济学,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经验和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吸收当代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结合中国实情,完整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并利用我们所学的经济理论和知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均衡价格的形成,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弹性的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合理投入区域的形成、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规模报酬;四条短期单位成本之间的关系,长期平均成本,成本曲线和产量曲线的关系;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需求与收益,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厂商的短期供给线,行业的长期供给线;完全垄断的形成,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与费价格竞争的手段,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长期均衡的比较;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要素的需求线,要素供给原则,工资的决定;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两个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垄断与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市场失灵,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国民收入的含义及理解;AE–Y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内外均衡;平衡预算与职能财政思想,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宏观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菲利普斯曲线;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乘数与加速数的交互作用模型。
三 教学内容及知识考核点
第一章 引论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稀缺与经济性的关系、宏、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机会成本的含义及理解、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实证与规范经济学的含义及相互关系。了解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经济学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意义。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1、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含义 2、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内容 3、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 二 西方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 边际分析方法 2、 均衡分析方法
3、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4、 经济模型
5、 理性人假定。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和发展
一 西方经济学的萌芽时期(15世纪~17世纪) 二 西方经济学的形成时期(17世纪~19世纪)
三 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890~1935年)
四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936~20世纪70年代初期) 五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 第四节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意义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需求与供给的概念、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需求规律与供给规律,均衡价格的含义及形成,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含义、实施背景及其影响。了解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供给与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第一节 需求
一 需求的含义 二 需求规律
三 影响需求的因素
第二节 供给 一 供给的含义 二 供给规律
三 影响供给的因素
第三节 均衡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一 均衡价格与产量的含义 二 均衡价格的形成
三 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供求定理 四 对均衡的干预:限价
第三章 弹性理论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要求掌握需求弹性的含义、弹性的计算、弹性与企业总收益之间的关系,谷贱伤农和赋税分摊。了解供给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的含义与计算及影响弹性的因素。
一 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二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三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四 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总收益的关系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掌握商品的效用、边际效用、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消费可能性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概念,掌握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和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分别推导需求曲线,商品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与需求曲线的形状。了解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 一 欲望与经济学
二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三 效用和边际效用 四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五 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六 消费者剩余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 一 序数效用与消费者偏好 二 无差异曲线 三 消费可能性线 四 消费者均衡
五 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第三节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一、正常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二、低劣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三、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第四节 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 一 消费者对风险方案的偏好 二 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
三 风险条件下的决策:保险市场的例子
第五章 生产理论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掌握生产函数、生产等量线、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成本曲线、规模报酬等概念。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的形成,要素最适组合,规模报酬变动的原因。了解企业的性质与作用,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中资源最优配置的数学证明。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一 生产要素 二 生产函数 三 生产时期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一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二 短期生产函数中的资源配置:合理投入区域的形成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一 生产等量线 二、等成本线
三、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第三节 规模报酬 一 规模报酬的含义
二 规模报酬变动的原因 三 规模报酬的表示方法
第六章 成本理论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要求掌握三条短期总量成本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四条短期单位成本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了解成本的含义与分类,短期成本曲线和短期产量曲线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和种类 一 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 二 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三 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 四 利润
第二节 短期成本理论 一 短期成本的含义与种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