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艺术学问答题(自己整理的)
首先,我们必须为没一个概念,每一种思想的表现寻找到最明确、最生动的动作细节来表现。其次,我们应该牢记外在言行是人物内在的思想、性格所引起的,编剧在设计人物动作时,要注意不能零碎、分散,而是围绕着人物的思想性格,设计一套完整的动作体系,把动作当作人物性格在某种情境下出现的总和。最后,我们要特别注意用表情动作来刻画人物。
15、剧本创作在选取题材时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影视剧本中,题材指的是编剧从接触到的大量生活素材中选择、剪裁、、加工而成,在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事件或现象。它是作品中人物、事件、环境的总和。
选材时要注意:1、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2、观众感兴趣的题材。3、选择可视性强的题材。4、选择内涵丰富的题材。 16、举例说明小说和影视剧本的关系和不同。
答:小说和影视剧作都是叙事性作品。他们之间存在改编的基础:1、他们都在作品提供的时间内讲述一个故事2、都以人物、环境、事件作为主要的情节因素3、都要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4、影视剧作与小说都是使用文字来表述的。此外,小说丰富的内涵可让导演和编剧从中找到灵感和素材。
不同之处:1、小说直接以文字为叙事媒介来表情达意,影视剧作的文字叙述却只是用来对镜头“模声拟画”,通过声画镜头来抒发情意。2、就表达方式而言,小说以文字塑造形象,但这种形象的完成依赖于人的想象和概括思维来完成,因此具有模糊性;同时,这种形象的完成是在时间的流程中进行的,不存在空间的具体性,是线性的。而影视叙事以视听画面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并对感官印象加以综合、概括,其形象具体清晰。3、就接受方式而言,小说是以个体阅读为基础的,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不断停顿、回溯、重复阅读。而影视采用一次性的、大众化的观赏方式、这就要求在改编时尽可能使故事的情节集中,线索清晰而简单,人物不能太多。 17、影响改编的因素有哪些?
答:1、改编者的思想和素质。改编者所具备的思想和功力将直接影响改编的可能与结果的成败,改编者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与原作者不可能绝对一致,改编者的生活体验、文学素质及影视艺术修养都代表了改编者的实力。2、改变观念的异同——忠实性和创造性。改变的忠实性和创造性是兼而有之的的,重点在于如何遵循忠实原著,又发挥改编者的创造力(如水浒传里李逵的“直”与“憨”)3、改编的集体性与大众性。改编者在挑选原作、改变过程中都要充分注意到:既要与导演、演员充分合作。又要以广大观众的需要为前旨,对剧本进行定位,才能使改编获得良好的效应。 18、改编的方法有哪些?
答:1、浓缩,如《红楼梦》。2、节选,如《武松》。3、取材,如《黄土地》《红楼丫头》;将外国作品本土化,如黑泽明就将《麦克白》《李尔王》分别拍成《蛛网宫堡》和《乱》。4、挪移,如红高粱、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5、自由合并,如罗生门就是芥川龙之介的《筱竹丛中》与《罗生门》合而为一,改编而成的。
19、改编者要思考的三个问题:1、我要拍一部什么样的电影?2、怎样才能拍得最好?3、改编要考虑从何处入手,从什么地方开始。
20、影视剧本对时间地点的组接原则有以下几点:1、是否符合影视思维逻辑。2、是否有利与情节发展。3、是否有利于对人物的塑造。
21、什么是情境?如何设置情境?
答:所谓情境,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事件的情势(剧作者为推动剧情发展而设置的特定环境)。
如何设置情境:1、影视剧本的环境设置要仿生活化,而情境的设置更要求自然,符合生活逻辑。2、情景设置要具有表现
力,情境是仅次于人物的第二号演员。
22、什么是影视剧作的主题?对于剧作中的主题表现,剧作者要注意那几点?
答:影视剧作的主题是指通过艺术形象所表达出来的剧作中心思想,是剧作者经过对题材的发掘、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是剧作者生活积累、价值观、美学观的集中表现。(它是作品的灵魂)
对于剧作中的主题表现,剧作者要注意几点:1、主题表达的含蓄。2、主题确定的鲜明、准确。3、主题完成的开放性、 23、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有何异同?
答:影视和戏剧表演共同性在于安排好角色与演员的关系,其实也就是表演时的被动与主动的关系;演员对角色可进行再创作;他们表演的工具材料都是演员的形体;影视和戏剧表演具有“三位一体”,演员本身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材料与创作工具,同时又是创作的作品。
不同之处:1、表演的生活化、逼真性与夸张化、写意性之别。2、表演的无序、不连贯与连续、有顺序的不同、3、表演的对象不同。4、摄影、剪辑制约下的表演和舞台现场表演的区别。舞台戏剧表演是体现了才能存在,而影视表演是存在就意味着表现。
24、影视演员有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演员的形象、气质、风度、专业才能以及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的不同,可把演员分成不同的类型。一般有类型演员、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三种。
类型演员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形象与气质的特点专门扮演某一类型角色的演员,其中也包含特型演员。如璧克馥的飘零孤苦的弱女型、约翰韦恩的行侠仗义的西部牛仔型、海华丝的性感妖艳的荡妇型等。
本色演员是运用自己的先天条件和素质、气质、风度。尽可能保持自身魅力去塑造与自己相近角色的这类演员。如阿诺德施瓦辛格在《终结者》《真实的谎言》《第六日》的角色。
性格演员是指善于运用表演技巧来塑造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善于挖掘角色色彩特征的演员。如前苏联演员契尔卡索夫有“千面人”的赞誉。如美国演员霍夫曼在《毕业生》《午夜牛郎》《克莱默夫妇》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25、戏剧表演历史上关于表演的两套理论体系及两者的关系
答:在戏剧表演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以法兰西戏剧演员哥格兰为代表的“表现派”和以前苏联戏剧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代表的“体验派”之争。
表现派强调演员的自我存在,在演员身上同时体现着两个自我,即心灵的自我和身体的自我。再创作角色时,心灵、理智的自我不参加表演,它只起到监督、指导那个外在的自我,即身体自我表演的作用。 体验派却强调演员要完全忘记自我的存在,要尽可能地和角色保持一致。
关系:戏剧表演的两套理论体系都有它“片面的深刻性”,其实体验与体现再表演时两者缺一不可,是表演艺术的两个基本方面。关于体验和体现的辩证关系,我国表演艺术家金山概括说:“没有体验,无从体现。没有体现,何必体验?体验要真,体现要精。体现在外,体验在内,内外结合,互相依存。”
26、导演的中心地位是如何形成的?有的电影强调绝对的纪实特点,是不是对导演中心职能的否定?
答:电影艺术中导演中心地位的确立,是与电影艺术最终确立后的特性分不开的,那就是电影对场面调度和蒙太奇这两种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段的依赖。另外影视艺术的综合性也需要一个创作中心来保持风格的统一。所谓“综合”指的是杂而为一:各门其他的艺术必须放弃自己独立的个性,成为影视这个新的艺术门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然而这么多且杂乱的艺术元素和辅助手段进入电影时,却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来完成。如何是这么多人为一个新的艺术服务并完成一个主题,
需要一个协调中心,导演当然应运而生。 答:
27、举例说明场面调度对导演风格形成的意义。
答:场面调度主要是导演在舞台上对表演活动的位置进行艺术处理,是舞台排练和演出的重要表现手段。它包括演员调度,镜头调度以及两者的有机结合。
举例:如王家卫在《重庆森林》中,深夜,当阿武于快餐店前打电话给有知道的朋友时,这是镜头明显是倾斜的,这一方面说明阿武本身的生活失去了重心,被现实看轻以及他心里的空虚,另一方面更显出他较之于电话另一头谈话者的无足轻重。王家卫在这部影片中,还大量运用摇拍的技巧,故意造成画面不平稳,且摇摆跳动,正是这种对场面的处理,使所有王家卫的作品里的角色都有一种无根感,有无跟流露出一种对生命苍凉短促的感受,对应于香港在九七大限下,自由、社会和20世纪末双重的不安,转而为在情感上近乎贪婪、偏执的专注,和对于时间流逝无尽的焦虑。
而在我国大型电视剧《长征》中,,李德强制命令刘伯承组织建宁保卫战时,李德从坐着到站着说话,到走到刘伯承背后,又急速回身咄咄逼到刘的身旁,这一场面调度也揭示出李德刚愎自用、盛气凌人的性格。最后从造型意义上讲,画面具有纵深感、立体感和丰富的层次感,意在表现剧作的的历史深度和创作的严肃性。
可见,场面调度在影像导演风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导演通过场面调度不仅能够刻画人物性格,描绘人物心理;还可以通过场面调度来渲染环境气氛,表达特定的哲理和意境。任何一个聪明的导演都不会放弃对场面调度的使用。 28、影视作品的节奏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节奏对于影视艺术的作用?
答:从艺术反应的生活本身及影视艺术对镜头的以来出发,先把影视作品中的节奏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再把外部节奏分为镜头运动形成的节奏和镜头剪辑形成的节奏。
内部节奏其实就是影视作品所反映的事实本身所具备的节奏,它是由情节和事件发展的内在矛盾或人物的内心情绪的起伏等因素而产生的。内部节奏是有内在紧张关系造成的。如《三国演义》曹操杀董卓这场戏就是一种内部节奏:外部运动上的慢节奏与心里感觉上的快节奏的统一。
镜头运动形成的节奏既包括镜头的推拉摇移跟等镜头外部的运动,也包括镜头内部焦距的调整。摄影机无论采取哪一种运动方式,速度的快慢都要形成一个自然的外部节奏。如《铁皮鼓》《红色娘子军》。
镜头剪辑形成的节奏就是把拍摄的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的重新组合时产生的影视艺术的节奏。因此,剪辑也就成了影视作品节奏的重要形成方式。镜头转换速率的快慢构成剪辑率。
除了上述几种节奏产生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改变镜头拍摄时的速度来制作快镜头和慢镜头来形成特殊的节奏。慢镜头实际上是时间的延长,可以造成特定的抒情效果 。而快镜头则可以制造紧张气氛,有时也能造成一种喜剧效果。 节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推动情节发展。2、引起观众情绪上的起伏。 29、什么是细节?细节包括那两个方面?细节的作用有哪些?
答:所谓细节,实际上是指影视作品中的某种能够集中反映事物本质特征、揭示作品内涵的“特写”,这里的特写不仅是指特写镜头,更是只影视作品对特定信息元素的着意刻画和突出表达。
细节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人物情绪的刻画和西部动作的描绘;另一个是物件细节,是指对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的某些物件的运用和处理。
细节的重要作用:它可以作用于故事的情节结构,推动故事向前展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它可以借物抒情,传达一种情绪或情感。他还可以通过强调,让观众思考,表达导演的人生哲学。
30、影响导演风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波布克曾把这些因素概括为:1、题材的选择。2、剧本结构。3、画面。4、演员表演。5、剪辑。6、辅助元素的运用。
从导演创作的过程来看,这六个方面包括了影视创作的三个阶段:导演构思阶段、实拍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 31、什么是影视策划?
答:策划是一种程序,指的是根据目前掌握的有关信息,判断事物未来变化的趋势吗,确定可能实现的目标,以此来设计、选择能产生最佳效果的资源配置与行动方式,进而形成正确决策和实施方案,并努力保障目标实现的过程。影视策划就是对电影电视进行策划策划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滴营销。 32、影视策划人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1、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广博的学识。3、策划实践经验。4、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5灵活的社交能力。
33、影视策划的程序?
答:1、立项(确定目标、调查研究)2、创意(基本构思、选择策略(找准“卖点”、找准“定位”))3、设计(编制方案:what/who/where/when/why/how/hou much/effect效果、讨论审定)4、实施。5、总结(信息反馈、总结与研究、拓展增值)。
34、概述电视节目销售阶段采取的几种主要形式。
答:1、以贴片广告的形式实现电视节目的销售。2、以契约的方式合办具有特殊内容的电视节目,如知识竞赛、教育性专题节目等。3、以出售时间段的方式实现电视节目的销售,如有些电视台把时间出卖给用户,由用户在其购买的时间段传播自己认为应该向受众传输的信息。不过,电视台要有节目的终审权。4、以交易会的形式直接销售电视节目,如上海电视节、成都电视节都属于这类销售方式。5、以出售频道资源的方式实现电视节目的交易,如把某某频道出售给固定的用户,由用户利用特殊电视频道播放由电视台允许的电视节目。 35、影视作品经营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1、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2、坚持竞争的原则。3、坚持适应受众需求的原则。4、坚持节目编排的“动态性”原则。5、坚持节目编排创新的原则。 36、影视制片人需要哪些素质?
答:1、制片人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执行政策的能力。2、制片人应该是影视节目制作过程的“通才”。3、制片人应该懂得做人的工作,善于调动包括导演在内的全体摄制组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4、制片人应该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5、制片人必须具有高水平的聚财能力和用财艺术。6、必须具有准确把握受众心理活动规律的能力。7、必须有较强的自我推销意识。8、必须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9、具有全方位的法律意识。10、具有坚定的爱国思想和强烈的祖国意识。 37、什么是制片人?他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答:制片人他应该是这样一个人,他有某部影片的构思,他为影片纸片筹措资金,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他拥有某个实际上的创作控制权,并最终组织销售和发行。(美国古德尔《独立制片》)
角色定位是:1、是栏目宗旨的实施者和报道计划的组织者。2、是题材选择的把关者和节目质量的责任者。3、是采编人员的协调者和影视业务的指导者。 38、好莱坞类型片的基本元素什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