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于光电编码器的直流电机转速测量系统设计
(b)
(c)
图3.3 LED数码显示管结构图及其引脚
LED显示管的引脚如上图所示,其中a~g段用于显示数字或字符的笔画,dp显示小数点,而3,8引脚联通,作为公共端。一英寸一下的LED数码管内,每段含有1只LED发光二级管,导通压降为1.2~2.5V;一英寸以上LED数码显示管的每一笔端有多只LED发光二级管以串,并联方式连接而成,笔段导通压降与笔段内包含的LED发光二级管树木,连接方式有关。在串联方式中,确定电源电压Vcc时,每只LED工作电压通常以2.0V计算。 根据LED数码管内各段笔段LED发光二级管连接方式,可以将Led数码管分为共阴和共阳两种。在共阴LED数码显示管中,所有笔段的Led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在一起;而共阳极的LED数码显示管,所有笔段的LED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都连在一起。
驱动方式:采用的数码管驱动为7407,它的全名为7407 TTL 集电极开路六正相高压驱动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图3-8为7407的图以及各个引脚的分布功能介绍。
图3.4 7407管脚的结构
显示方式:
为了节省I/O口线,我们采用的动态显示方式。所谓动态显示方式,就是一位一位地轮流点亮各位显示器(扫描),对于每一位显示器来说,每隔一段时间点亮一次。显示器的亮度既与导通电流有关,也与点亮时间和间隔时间的比例有关。调整电流和时间参数,可实现亮度较高较稳定的显示。若显示器的位数不大于8位,则控制显示器公共极电位只需8位口(称为扫描口),控制各位显示器所显示的字形也需一个8位口(称为段数据口)。
在本设计方案中,我们将采用动态显示方案,并且选择显示5位数的显示。5位共阴极显示器和AT89C51的接口逻辑如图4-7所示。AT89C51的P0口作为段数据口,接上拉电阻到显示器的各个段;P2口作为扫描口,经同相驱动器7407接显示器公共极。 对于图4-7中的5位显示器,在AT89C51RAM存贮器中设置五个显示缓冲器单元30H-35H,分别存放5位显示器的显示数据,AT89C51的P2口扫描输出总是只在一位为低电平,即5位显示器中仅有一位公共阴极为低电平,其它位为高电平,AT89C51的P0口相应位(阴极为低)的显示数据的段数据,使该位显示出一个字符,其它们为暗,依次地改变P2口输出为高的位,P0口输出对应的段数据,5位显示器就显示出由缓冲器中显示数据所确定的字符。
图3.5 五位动态显示电路
3.3.3 晶振电路
晶振(图3.6)是晶体振荡器的简称,在电气上它可以等效成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并联再串联一个电容的二端网络,电工学上这个网络有两个谐振点,以频率的高低分其中较低的频率是串联谐振,较高的频率是并联谐振。
AT89C51单片机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是此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这个放大器与作为反馈元件的片外晶体谐振器一起构成一个自激振荡器。外接晶体谐振器以及电容C1和C2构成并联谐振电路,接在放大器的反馈回路中。对外接电容的值虽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电容的大小会影响震荡器频率的高低、震荡器的稳定性、起振的快速性和温度的稳定性。因此,此系统电路的晶体振荡器的值为12MHz,电容应尽可能的选择陶瓷电容,电容值约为30μF。在焊接刷电路板时,晶体振荡器和电容应尽可能安装得与单片机芯片靠近,以减少寄生电容,更好地保证震荡器稳定和可靠地工作。
晶振有一个重要的参数,那就是负载电容值,选择与负载电容值相等的并联电容,就可以得到晶振标称的谐振频率。
图3.6单片机晶振电路
3.3.4 时钟电路
时钟电路是计算机的心脏,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MCS-51单片机允许的时钟频率是因型号而异的典型值为12MHZ
MCS-51内部都有一个反相放大器,XTAL1、XTAL2分别为反相放大器输入和输出端,外接定时反馈元件以后就组成振荡器,产生时钟送至单片机内部的各个部件。AT89C51是属于CMOS8位微处理器,它的时钟电路在结构上有别于NMOS型的单片机。
CMOS型单片机内部(如AT89C51)有一个可控的负反馈反相放大器,外接晶振(或陶瓷谐振器)和电容组成振荡器,图4-2为CMOS型单片机时钟电路框图。振荡器工作受/PD端控制,由软件置“1”PD(即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1)使/PD=0,振荡器停止工作,整个单片机也就停止工作,以达到节电目的。清“0”PD,使振荡器工作产生时钟,单片机便正常运行。图中SYS为晶振或陶瓷谐振器,振荡器产生的时钟频率主要由SYS参数确定(晶振上标明的频率)。电容C1和C2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是使振荡器起振,其二是对振荡器的频率f起微调作用(C1、C2大,f变小),其典型值为30pF。
图3.7时钟电路框图
3.3.5 发送模块
根据系统功能要求,要使单片机测量的转速能够向上位机发送数据,硬件电路中必须要考虑到单片机的发送部分,由于单片机通过串口发送出来的是TTL逻辑电平(0V和5V),而计算机RS-232总线上输入、输出数据和控制信号为+12V左右的电压,单片机要和PC的上位机通信就必须是电平一致,所以发送部分关键的部分是电平转换和串口发送,电平转换可以用模拟器件进行转换,但是为了方便起见,本次设计采用的是集成芯片,一个芯片加上它的外围电路即可完成电平的转换的工作。结构简单、方便容易,精确度高。本次所采用的是HIN232CP,我们要对其外围电路进行设计,下面我们将详细的叙述。
数据的传输:当电路工作于发送数据状态时,PC机的RTS端输出高电平,经IC1电平转换打开IC3(74LS08)的与门B1,使PC机TXD端输出的数据经红外发射电路发射出去;RTS信号IC1反相后作为CTS信号送入计算机,同时还关闭与门B2;使计算机不接收其它数据信号。该必发器的数据传输速率最好设在9600b/s为宜,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3.6 最小系统仿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