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关系研究实施方案
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关系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始终是分量最重、花时最多的部分,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乃至创新精神的重要使命。“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近些年来,语文教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在农村中学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中学生的阅读量少,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环境不善,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另外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中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没有开设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和精神的成长,阅读教学理应承担重任,因为只有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了,才能提高他的写作技能。作文教学在语文当中是半壁江山,但近几年来,作文越来越为众多的学生所厌恶,成了语文老师最头疼的问题。作文教学也因此走进了一个畸形低效的怪圈,使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一个尴尬的处境。.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发挥整体的优化作用,阅读教学过程与作文教学过程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作
用、互相促进,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体运动。如何使这个主体运动达到优化的目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决定从这一课题入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一种基于阅读文本的对话,课堂应包含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而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必将导致文本解读的个性化。课堂上的对话是多角度的、互动的;对话中对文本的解读也是动态性的,生成性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来自于学生与教师同文本之间个性化的对话,而这种对话的关键就在于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个性解读,对话生成”成为个性化阅读教学得以建构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对写作也就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因此,它成了众多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焦点。有些同学“谈文色变”,无话可说。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改革课堂教学,善于点拨学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最终形成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文学作品的鉴赏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而阅读鉴赏的过程是一个学生阅读的过程。个性化阅读,因为能激发阅读主体的能动性参与行为,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能动性,能让学生在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中进入文章的艺术世界和情感领域,于解读中悟得文章的真义。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探究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
(二)有助于促进教师的阅读教学。教师的教学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智力状况的发展,还影响着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研究个性化阅读的主体参与策略,可以促进教师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从而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个性,建构起教师的自我教学特色。
(三)有助于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新课堂的生成。语文教学本是一项最具个性的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有助于个性化阅读教学新课堂的生成,让程式僵化、机械繁琐、讲有余而读不足、析有余而悟不足的阅读教学走出困境,进而灵动多彩,摇曳生姿。
(四)以实效性阅读教学来促写作,学生只有读的多,才能有东西可写。
四、课题小组成员
本课题由李本成校长负责,由牟卿老师组织实施,杨军老师负责资料的收集,记叙文阅读主要参加实践研究者有:牟卿、卿承兴、蒋忠杰;说明文阅读主要参加实践研究者有:谭明;杨军;议论文阅读主要参加实践研究者有:九年级语文教师:李本成、薛虎。预期主要成果以论文结题形式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历时两年,预期2016年8月完成。预期研究成果:第一阶段:课题参与者丰富各种文体阅读教学知识,提出研究方向和具体目标;第二阶段:以研究报告形式对课题实践过程进行小结,并提出未解决问题;第三阶段:再实践,突破难点,形成完整的研究报告;第四阶段:成果展示——论文。
五、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明确阅读目的
教师要引领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如果说课内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是点,那么课外的相关阅读就是面,有点到面的拓展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
2.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应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