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浙江省学考语文模拟试题(九)
2012年浙江省会考语文模拟试题(九)
(311261)浙江省杭州市第六高级中学 曾良策 (13588283664)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I、Ⅱ和答卷I、Ⅱ。试卷共6页,有五大题,2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I、Ⅱ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铅笔将答卷I的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括号或方框涂黑,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I、Ⅱ的相应位置上。
试卷 I
一、(本题有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误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下载(zǎi) 给予(jǐ) 脊梁(jǐ) 博闻强识(zhì) ....
B.遒劲(qiú) 歆羡(xīn) 通缉(jī) 悄声细语(qiǎo) ....C.发酵(jiào) 龟裂(jūn) 棱角(lénɡ) 自出机杼(shū) ....D.翘首(qiáo) 编纂(zhuàn) 偌大(ruò) 流言蜚语(fēi) ....
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题纲 水龙头 神智不清 委曲求全 B.松弛 泊来品 明枪暗箭 精兵简政 C.安详 摄像机 唉声叹气 要言不烦 D.辐射 候车室 耳题面命 悬梁刺股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白描是使用最 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 (2)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 ,与黄庭坚、蔡襄、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3)中美两国保持正常稳定的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处理中美关系应着眼于全球,着眼于21世纪。我们主张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严格遵循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各项原则,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中美关系 会得到改善和发展。
A.凝练 别具一格 只要/就 B.简练 独树一帜 只要/就 C.简练 独树一帜 只有/才 D.凝练 别具一格 只有/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沿着木板小径走到黄龙顶峰的琼瑶彩池时,面对它奇异的景色,我们不禁赞叹这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
B.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集上网、收发邮件、看电影、听音乐、导航、拍照、摄像等功能于一身,真可谓无所不为。 ....C.今年的春装以休闲、淑女、中性为主要风格,流行的图案越发抽象了,点、线、面各种元素的交织,构成了更加光怪陆离的神秘几何图形。 ....
D.没有人不害怕失败,没有人不渴望成功,然而冠军只有一个,所以偶尔的失败是不足为训的,....可怕的是失去了自信和热情。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
1
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
B.省气象台的资料显示,我省今年7月份每天的平均气温为31摄氏度,创下了历史平均最高气温。 C.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D.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相当完善的构造、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6.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茶当是草木精华累世修炼而成。天地之清气所养、山间之灵坡所育、雨前之甘露所滋。 此乃饮茶之至境。
①最宜农家处子新沐后无语采摘、竹篓中轻放浮搁;
②一分苦涩,几丝清凉。茶灵充满,茶意本然。拟有人生之况味,又似有宇宙之禅机。
③最宜汲深山清泉盛于砂壶,拾林间松枝燃于泥炉,壶置炉上,火烧水开,俟温度适中后备冲茶之用;
④最宜二三素心野老、散淡闲人处江湖之远,栖泉石之间,琴舞松鼠,棋敲闲花,风过竹响,云飘水流,无心有意间啜饮一口,言来语往中齿舌余香。
⑤最宜形拙貌朴之泥砂壶泡茶、外赭内青之泥瓷杯饮茶,既可醇其原味,复可赏其形色; A.②①③⑤④ B.①⑤③④② C.①③⑤④② D.②④①⑤③ 7.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在信中,我这样叙述道,“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 8.下列句子有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物种起源》是奠定生物进化论理论基础的一本重要著作。《(物种起源)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以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
B.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和代表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外形丑陋而心灵崇高的人物形象——伽西莫多。
C.《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爱情喜剧。寄托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渴求幸福、反对禁欲的人文主义理想。
D.李密在向晋武帝上奏的《陈情表》中,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诉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文章处处有根据,句句是实情,没有浮华之语,合情合理,感人至深。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曲肱而枕之 B.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C.项伯尝杀人,臣活之 D.泣孤舟之嫠妇 ..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C.沛公奉厄酒为寿,约为婚姻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有鱼焉 则将焉用彼相矣 ..
B.其广数千里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C.翼若垂天之云 樊啥曰:今日之事何如 ..D.我腾跃而上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2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雁荡山天下奇秀。
C.义,亦我所欲也。 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13.对下面《论语》章节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A.阳货想见孔子,他说:“来!予与尔言。”可见他的态度是谦恭的。 B.阳货虽想争取孔子,但他们政见不同。
C.“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看上去是一番好意,替孔子着想,实则是假惺惺的。 D.孔子曰:“吾将仕矣。”好像是听从了阳货的劝说,实则是一种随口敷衍的话。 1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的文体。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婉约清丽,后者豪迈奔放。
B.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之一,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散文《故都的秋》等。
C.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他的作品具有“含泪微笑”的风格和“出人意料的结局”。
D.高尔基和托尔斯泰都是俄国作家。长篇小说《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
15.下列对词的内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柯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A.词的上片记今游,重在写景抒清;下片忆往事,重在抒情言志。
B.上片中“谁主沉浮”的理性诘问,反映了毛泽东探求宇宙奥秘的魄力。
C.追忆往昔是由今游引起,当年“携来百侣曾游”是在与今游同一特定的环境中。 D.下片通过忆往昔同学指点江山等具体意象,显现出当年的豪放气概与战斗精神。 16. 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二、(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说到《盛京赋》,人们自然会想到赋(尤其是汉赋)这一古代重要文体的发展源流。赋是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长期交流、渗透、融合的产物。自从战国后期诞生以来,特别是汉代大赋的出现,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直陈今世之政治得失”。号称“赋圣”的司马相如确立了汉大赋“劝百讽一”的体例:通篇大肆铺陈辞藻,极尽夸饰、赞美之能事,最后带上几笔,略显讽谏之意。典型的赋,一般包括三大部分,即序、正文和被称作“乱”的结尾。它的“丰辞缛藻,穷极声貌”,非常适合对盛世的歌功颂德,能够迎合封建帝王的豪华追求与骄奢心理。因而与政治结合得
3
比较紧密,很受最高统治者的关注。
这种汉大赋,有一些是咏诵名都胜邑的——主要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的皇都,以彰显帝京文化,盛赞政治体制、礼仪制度。内容多是渲染城池形胜,描写帝王游猎,罗列宫观物产,杂谈禽兽草木,等等。最早的有杨雄的《蜀都赋》,傅毅的《洛都赋》,而以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为最著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有徐干的《齐都赋》,刘桢的《鲁都赋》,左思的《齐都赋》,而声名最为显赫的是左思的《三都赋》。迨至唐宋时代,赋这一文体出现了诗性化、散文化、抒情化的趋向,那种大赋形制的京都赋就相对稀少了。
乾隆帝这篇以陪都为题材的三四千字的大赋,具备了一般赋体文学的基本特征,诸如用韵、对偶、讲求文采,铺张扬厉,以咏物、言志为旨归,以意象、形象为表现手段,等等;同时,可以明显地看出,无论其内容与形式,都深深刻上了汉大赋的烙印;而且囊括了前代多数京都赋的内涵。像班固的《两都赋》,主要状写东西二都山川形胜、物产丰饶、宫室之美、田猎之乐,并且包孕了抑奢崇俭的内涵;而左思的《三都赋》,是写三国时期三个京都的壮美形势,刻画封畿的环境、市井的繁荣、宫室的瑰丽、游乐的盛况。三篇既是一个整体,又各自有所侧重,蜀都写其险阻,吴都写其富饶,魏都写其壮伟和典章制度。《盛京赋》集其大成,既陈述此次恭谒祖陵的宗旨、感受与经过;更写出盛京的地理位臵、山川形胜,地域广阔,物产丰饶;又追怀开国时期文武功臣;再由彰显军威的围猎,延及耕桑农事,国富民殷,宫室富丽,内容十分繁富,显现出意在雄视百代的帝王文学的气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当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有些句子袭用前人辞赋名篇;堆砌、凑合,杂沓、繁琐;而且使用一些生字僻字,晦涩难懂。应该说,有些缺陷也是此一文体本身带来的,不独此赋为然。……
其实,正如王国维所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各种文体都有其发生、发展,兴盛与衰颓的必然历程。近年,国内掀起一阵作赋热潮,“名城赋”之类的作品经常载诸报端。但实事求是地说,除了部分具备赋体特征、文学性较强者外,许多作品有其名而无其实。有一些敷衍成篇,无非像那类既不合乎格律又缺乏文采的所谓“传统诗”,是不具备传诵价值的。(节选自2010年11月2日《天津日报》)
17.下列有关对《盛京赋》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盛京赋》是清高宗乾隆帝创作的、能让人联想到“赋”这种古代重要文学体裁的发展渊源的大赋。 B.《盛京赋》是乾隆唯一以都市为题材的作品,沈阳人将把它作为文化名片让人感受沈阳历史上的陪都文化。
C.班固《两都赋》、左思《三都赋》和乾隆《盛京赋》这三篇既是一个整体,又各自有所侧重。 D.《盛京赋》既陈述谒陵宗旨,又抒发感受,更写山川形胜,内容丰富,技巧高超,瑕疵明显。 1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长期渗透与融合,催生了赋,赋的渊源应追溯到先前的《诗经》和《楚辞》。 B.赋的重要功能是直陈今世之政治得失,它与当时的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备受统治者的关注。 C.历代“京都赋”都讲究文采,以咏物言志为旨归,但因讲究文采而堆砌辞藻、使用生词,晦涩难懂。
D.受赋体文学的影响,近年来,“名城赋”之类的作品经常载诸报端,大部分作品具有收藏价值。 1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唐赋主要歌咏名都胜邑、渲染城池形胜、描写帝王游猎等,故有诗性化、散文化、抒情化的趋向。 B.《盛京赋》集大赋之大成,有压倒百代帝王文学之气魄,就连《齐都赋》《鲁都赋》也稍逊风骚。 C.《盛京赋》具有一般赋体文学的体裁特征,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烙上了汉大赋的深深印迹。 D.《盛京赋》包括了前代多数京都赋中描写京都盛景、歌功颂德、禽兽草木、引用名篇、追求文采等内涵。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
【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