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5:33:49

一、 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起点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

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得出结论: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即“市民社会”。马克思在这里认为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和原动力,私有制是国家的支柱,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不是相反。此时,马克思已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完成哲学世界观的转变。

在1844年初,新刊物《德法年鉴》创刊。马克思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标志着马克思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了共产主义者,完成了政治上的转变。 二、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1844年,马克思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初步解剖了市民社会,全力寻找认识市民社会本质的突破口,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是一次思想突破,其标志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先后于1844年秋、1845年春和1846年春写出了《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在唯物史观形成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揭露、分析和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秘密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正面阐述了历史的发源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思想与现实的关系、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态等问题,这表明唯物史观的诞生已经为期不远了。

1845年到1846年是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质变阶段,标志就是1845年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认识的本质以及新世界观的本质和功能等进行了科学阐发,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的总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等著名论断,为新世界观的创立建构了一个框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历史的前提、历史与交往方式的关系、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等重要思想,全面制定和概述了唯物史观。前者是“唯物史观的天才萌芽”的形式,后者是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详细制定”,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表明唯物史观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历史观诞生了。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对唯物史观进行全面讨论的一部著作,其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第一次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阐发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意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核心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它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作为马克思一生的两个重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清算了以前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从而使社会发展的探索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它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成为科学。列

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理论成为科学,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得到宏扬和传播,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不断取得胜利。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

内容:①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②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③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④人同人相异化。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以及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

马克思借助异化劳动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

理论形成

在1842~1843年间所写的《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著作中,马克思尚停留在研究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异化问题的阶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异化劳动的观点,并以此作为自己异化观的出发点。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运用异化劳动观点,进一步揭示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和前此社会的主要异化形式“私有制异化”,即作为国家形式的政治统治的异化以及劳动作为人的自身否定的社会活动的异化。

从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经济学手稿(1857一1858)》和《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来阐明异化的本质。其实质在于表明人所创造的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异己的、与人对立的东西。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内容作了深刻的概述。

马克思认为异化决不是永恒存在的现象,而是受一定生产关系制约的历史现象。因此,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制约的异化,必将随着这种生产关系的彻底消灭而消灭。

西方学者对于异化问题的研究。

尼采从唯意志论出发,把人的异化归结为放弃生存的意志。

存在主义者从唯我主义出发,把异化及其克服归结为人的自我选择。

新弗洛伊德主义者E·弗罗姆,从感觉论的主观唯主义出发,把异化说成是人的一种体验方式。这些异化学说,都不是历史地从人们的社会关系考察异化产生的根源,而是侧重于从生理、心理、道德、技术等思想文化方面找原因。所以,它们不仅弄不清异化的真正本质及其根源,重复了把异化与对象化、物化等同的错误,而且具有掩盖资本主义制度为异化真正根源的倾向。 理论发展

霍布斯和洛克虽然没有使用这个概念,但是他们用别的概念表达了与格劳修斯相同的思想。在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中,异化除表达上述思想外,还包含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卢梭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不能转让,除非在社会契约中放弃这种权利和自由,转让给代表他们的国家。卢梭的这种态度,表明了他要求个人权

利和自由的意向。卢梭还揭露了人的社会活动及其产品变成异己东西的事实。这样,他就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两重关系上,深化了异化概念的内涵。卢梭在异化思想上的推进,终于成为向德国古典哲学异化理论过渡的桥梁。

,费尔巴哈力图从唯物主义观点阐述异化。但是,他只是说明了宗教的一个本质方面,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使人本身的力量变成了凌驾于人之上的超自然的神的力量。此外,对于黑格尔唯心主义异化理论所包含的许多深刻内容,他都无力加以扬弃。 现代意义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奴役劳动、物统治人等种种弊端,进而阐述扬弃异化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理想。中国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统一,但在提供效率、富裕和自由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改革开放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解放生产力为宗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马克思批评过的市场经济负面因素没有给予足够重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可以对此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搜索更多关于: 唯物史观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一、 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起点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 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得出结论: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即“市民社会”。马克思在这里认为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和原动力,私有制是国家的支柱,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不是相反。此时,马克思已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完成哲学世界观的转变。 在1844年初,新刊物《德法年鉴》创刊。马克思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导言》两篇文章,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标志着马克思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了共产主义者,完成了政治上的转变。 二、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1844年,马克思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