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3)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应该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同时,要充分肯定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因此,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仍然是通过劳动,但知识、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16、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答案要点:(1)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29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2)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第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但必须明确,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
30
1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答: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所遭受的严重挫折,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曲折性表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但是不能据此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欣欣向荣。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即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曲折和反复的。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最深刻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对我国的启示:
(1)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把国家的经济搞上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坚定不移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和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地改革创新。
31
※18、如何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
普遍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从而构成具体事物的统一整体;事物外部,事物同所处环境,事物同事物知啊进发生多种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内外交织、纵横交错的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或“巨系统”,任何事物都是世界整体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或子系统,并通过它体现出与其他事物或系统的相关性和联系的普遍性。
※19、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不仅具有高度的革命性,而且还具有严格的科学性。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各项基本原理,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其次,它所揭示社会的发展总趋势是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的;再次,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它的一些个别论断,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而需要修正,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所揭示的道理,决不能因此而说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20、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第一、垄断起源于竞争,竞争是垄断的原动力。
第二、垄断与竞争之间的因果关系。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垄断本身就是竞争的产物。
32
第三、垄断与竞争之间还存在双向转换关系,竞争会转化为垄断,垄断又会加剧竞争,垄断程度越高,竞争就越激烈。
第四、垄断与竞争之间还变现为内部矛盾与内在因素的相互交融关系。
因此,垄断与竞争的内在因素表现为:竞争内部矛盾冲突导致垄断,垄断内在因素激化竞争。
※21、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这样一种否定,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既变革又继承。辩证的否定观作为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它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不要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不要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
它揭示了事物从肯定阶段发展到否定阶段,原先的否定因素已转化为肯定因素,同时又生长出新的否定因素。当新的否定因素战胜肯定因素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又一次发生质变,否定阶段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
3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