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理
教育资料
第21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课下达标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安徽芜湖一个体户因雇工经营“傻子瓜子”而致富,名噪一时,当时很多人主张“动他”(对这个个体户进行处罚)。对此,邓小平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人心不安,得不偿失。”邓小平这样说是基于( )
A.改革的基本政策是人心所向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已明确 C.雇工经营属于社会主义经济 D.经济体制改革允许私营经济存在
解析:选D。材料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改革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故A项错误;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材料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不符,故B项错误;改革是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与材料中“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不符,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与材料中“一个体户因雇工经营”相符,故D项正确。
2.1988年8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价格改革的基本内容,也就是“五年内理顺价格”,前三年走大步,后两年微调,计划五年物价总计上涨70%到90%,工资上升90%到100%,政策一出台便在全国引起震动。“物价闯关”很快就呈现出全面失控的趋势,出现了罕见的全国性抢购和挤兑存款的风潮。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
A.价格改革过于急切 C.市场物资过于匮乏
B.物价存在“双轨”制度 D.经济秩序严重混乱
解析:选A。过于急切,与材料中“物价闯关很快就呈现出全面失控的趋势”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五年内理顺价格”,没有涉及“双轨”制度,故B项错误;全国性抢购与材料中“计划五年物价总计上涨70%到90%”直接相关,并非由于物资过于匮乏,故C项错误;材料中“价格改革”不等于经济秩序严重混乱,故D项错误。
3.1979年到1984年,政府规定的粮食的收购价格有三种:统购牌价、超购加价、市场价格。这一规定( )
A.适应了农村改革的现实需要 B.确立了市场体制的发展方向 C.强化了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 D.解决了粮食流通的区域障碍
解析:选A。这一时期政府对粮食收购价格的调整,显然与我国农村正在进行的家庭联
教育资料(一)
教育资料
产承包责任制是密切相联的,它必然适应了农村改革的现实需要,故A项正确;“确立了市场体制的发展方向”,这一目标正式确立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政府在这一时期所采取的粮食收购政策,显然是在打破而非强化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故C项错误;“解决了粮食流通的区域障碍”,这些粮食收购政策的调整显然与粮食的区域流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
4.《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分别指( )
A.人体经营、集体经济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评价。“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指的是家庭经营,个体经营;“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指土地仍实行公有制,仍是集体经济。故本题选A项
5.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对经济进行整顿,造成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在民间,有人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该转一转阶级斗争了”。面对这一局面( )
A.我国全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 C.国家开始改变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D.国家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
解析:选B。“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故A项错误;面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困境,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放了思想,故B项正确;从改革开放时期就已经开始改革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故C项错误;有人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该转一转阶级斗争了”,这些思想与开放浦东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6.改革20年后的小岗村可以形容为“江山依旧,旧貌依存”。沈浩(小岗村前任书记)认为小岗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明星村的原因正是当年的分田到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庭联产责任制改革未给小岗村带来任何变化 B.小岗村的落后在于比其他明星村改革的要晚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 D.沈浩反对分田到户,要求恢复农业集体化的模式
解析:选C。 A项“未给小岗村带来任何变化”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
教育资料(一)
教育资料
以后,小岗村最早进行农村改革的尝试,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故C项正确;沈浩认为分田到户导致小岗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明星村,但不能说明沈浩反对分田到户,要求恢复农业集体化的模式,故D项错误。
7.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有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解析:选C。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没有融入大量外资,故A项错误;1985年-1992年两权分离,与材料80年代初不符,故B项错误;1978年-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处于放权让利阶段,故C项正确;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故D项错误。
8.农村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果,连续几年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但也出现了卖粮难以及收购粮食“打白条”问题,被认为是“超常规发展”带来“低水平过剩”。这反映了当时(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失去活力 B.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滞后
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因此并未失去活力,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发展乡镇企业的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也出现了卖粮难以及收购粮食‘打白条’问题”说明当时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初仍存在计划体制的影子,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未涉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
9.学术界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自发性城市化)和“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国家主导的城市化)。其中,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 )
A.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B.中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解析:选C。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是国家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属于“自
教育资料(一)
教育资料
上而下的城市化”,故A项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同样是政府主导的对外开放政策中的关键环节,亦属于“自上而下的城市化”,故B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尤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是中国农民阶级的伟大创举,属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党的领导下完成,属于“自上而下的城市化”,故D项错误。
10.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
A.标志着城市经济改革的开始 B.有利于实现城乡人员的交流 C.解放了个体劳动者活跃了市场 D.建立了市场经济新格局
解析:选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故A项错误;城镇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的是城乡之间的经济往来和交流而非人员交流,故B项错误;允许个体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这就冲破了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必然有利于市场的活跃,故C项正确;市场经济的新格局出现在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开放之后,故D项错误。
11.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自此,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服务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是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为了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
解析:选D。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设立是在2013年9月,故A项错误;题目问的是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的目的,南京江北新区是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说的是南京江北新区的地位,故B项错误;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设立南京江北新区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故D项正确。
12.2010年,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20周年纪念。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浦东开发标志着中国( )
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
教育资料(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