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答案D 解析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不能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选项A错误;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选项B错误;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C错误;选项D的说法是正确的。 8.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D 解析“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选项A错误;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选项B错误;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选项C错误;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项D正确。
9.(多选)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ABD 解析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A正确,C错误。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振幅不变,B正确。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D正确。故选ABD。
10.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
答案变小 介质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11.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 ;“高”指的是 。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 的大小。 答案音调 响度 响度
解析男低音的“低”指的是音调;放声高歌中的“高”指响度;“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即响度很大。
12.用一个纸盒、两支笔和四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如图所示。拨动a、
b、c、d四根橡皮筋, 的音调最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发声的 不同。 答案a 响度
解析四根橡皮筋的长度相同,a橡皮筋最细,越细的橡皮筋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a橡皮筋的音调最高;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时,用力越大,橡皮筋振动的振幅就会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就越大。
13.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 ,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音色 响度
解析能够分辨出熟人的声音是根据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14.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 处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 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 传播途中
解析“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用空心砖砌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15.中国的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穿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
“上天”“入地”“下海”。消音靴能够在 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 (选填“音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答案声源 响度
解析特种兵所穿的消音靴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从声音的三个特征来分析,这主要是减小声音的响度,即是防止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16.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长度直径频率号 /cm /cm /Hz 1 1.50 2 131 1 284 2 31.00 2.00 3 48.50 2.50 656
(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 cm。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
。
(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
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 ; 判断方法:
。
答案(1)20.05 (2)3 (3)不能 没有控制变量 (4)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 若能听到其发声,则说明发出的声音是由摆动产生的,反之则不是由摆动产生的
解析(1)由题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管子的长度是20.05cm。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发出声音的频率最小,则3号管的音调最低。 (3)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见答案。
第3课时 物态变化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18·山东枣庄中考)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0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0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答案C 2.(2018·四川乐山中考)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答案D 3.(2018·山东枣庄中考)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答案B 4.(2018·四川自贡中考)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 D.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答案C ( )
( )
5.(2018·安徽中考)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 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