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矿井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014年度矿井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应急工作原则
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与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和日常探放水为重点,以全力保障矿井安全尤其是人身安全为核心,做到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处置快捷,尽量将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2 事故风险描述
矿井防治水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水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煤矿发生水灾,小则直接影响矿井生产,大则对煤矿井下生产人员和矿井设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水灾的突发性很强,来势迅猛,救灾难度大,其损失和影响不可估量,是煤矿可能发生的特大事故之一。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型,矿井周边无小煤矿,无报废、关闭的井巷积水区,在矿区范围内仅存在有本矿自身采空区积水和火烧区积水,火烧区积水和采空区积水成为其采掘工程主要水害防治重点;侏罗系直罗组底部粗粒砂岩含水层(第Ⅲ含水层)和火烧区积水是枣泉煤矿矿井采掘的防治重点。枣泉煤矿矿井水害类型包括地表水、老空水、顶板水、底板水、火烧区水、断层水等。
3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宁夏灵武市东南62km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行政区划属灵武市马家滩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0′~106°35′,北纬
第1页,共18页
37°52′~38°02′。
根据矿区含水层岩性组合特征及地下水水力性质、埋藏条件等,将地下水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与断层含水),以下六个含水层:第四系洪积沟谷潜水(Ⅰ)、中侏罗统延安组烧变岩裂隙孔隙层间承压水体(Ⅱ含水层)、直罗组(主要指底部七里镇砂岩)、裂隙孔隙层间承压水(Ⅲ含水层)、1~8层煤之间砂岩裂隙孔隙层间承压水(即Ⅳ含水层)、8~16层煤之间砂岩裂隙孔隙层间承压水(即Ⅴ含水层)、三叠系上统砂岩裂隙孔隙层间承压水(即Ⅵ含水层)。
3.1 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Ⅰ)
指埋藏于沟谷,第四系松散洪积岩层中的潜水。主要有碎石井沟洪积沟谷潜水、倒江沟洪积沟谷潜水和寺儿口子沟洪积沟谷潜水。以上沟谷只有在雨季洪水期间对矿井开采有较大影响(自建矿以来均未发生过洪水。)。
3.2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烧变岩裂隙孔隙层间承压含水体(Ⅱ) 烧变岩是煤自燃过程中,上覆岩层受到不同程度的烧变作用而发生垮落、变形的红色、灰白色岩体。岩石的烧变和破坏程度取决于顶板岩层距自燃煤层的远近和煤层的厚度。
矿区内的烧变岩主要是露头位于地下水之上的煤层,起初是缓慢氧化,热量聚集,温度升高,达到燃点而燃烧。煤层夹于岩石之中燃烧是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进行的,即燃烧缓慢,煤层体积减小也是缓慢的。体积小而产生的空间随时被上覆岩石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形所占据,未能发生像采煤后的采空区覆岩发生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和弯曲变形沉降带的现象。煤层燃烧是露头处开始逐渐向深部发展。由于煤层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第2页,共18页
使其覆岩烧变,岩石烧变后产生孔隙和裂隙,即成为地下水的储水空间。
井田内的火区烧变岩含水体主要为Ⅰ号、Ⅱ号和Ⅲ号火区烧变岩含水体。火烧区积水含水量比较丰富,水头压力高,疏干工艺复杂且历时长,探放水措施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易发生突水事故。因此,在火区附近开采煤层时影响较大;火烧区积水的防治是枣泉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点。
3.3 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砂岩含水层(Ⅲ)
影响矿井开采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之一,分布于整个采区,含水层厚5.7~219.75 m,平均厚度116.63m。岩性主要为灰绿、蓝灰、灰褐色夹紫斑的中、细粒砂岩和粉砂岩,夹少量的粗粒砂岩和泥岩,局部含砾;砂岩的成熟度较低,分选性差,接触式胶结为主。底部为一厚层灰白、黄褐或红色含砾石英长石粗砂岩,俗称“七里镇”砂岩,砂岩底部含石英小砾石,泥质胶结、颗粒支撑,胶结程度较差,松散~较松散,锤击易碎,遇水振荡或手捻可散,其厚度变化规律为自北向南逐渐增大,是1层煤的直接顶板,为直接充水含水层;Ⅲ含水层与火区接触的局部区域具有一定的富水性。据井筒检查孔资料及抽水试验资料,地下水静水位埋深60.25m,标高+1359.54m,地下水流向自南而北流动。
3.4 1~8层煤之间砂岩裂隙孔隙层间承压水(即Ⅳ含水层) 本含水组由三角洲平原相和河流冲积平原相组成。含水层厚度47.65~222.54m,平均厚度153.02m。其厚度变化受粉砂岩、砂泥岩互层影响较为明显,2煤~6煤间砂泥岩互层增多,泥质含量较高,含水层变薄,含水层厚度相对较小,厚度10.30~118.14m,平均厚度47.51m;6煤~16煤间煤层层间距增大,砂质成分增加,含水层变厚,岩性以灰、深灰色中、粗砂
第3页,共18页
岩为主,分选性、渗透性中等,局部地段裂隙发育,厚度46.61~162.28m,平均厚度97.08m,为弱含水层。
3.5 8~16层煤之间砂岩裂隙孔隙层间承压水(即Ⅴ含水层)
1703号、2603号钻孔单位涌水量和渗透系数分别为0.0062~0.0131 / s·m和0.0061~0.012 m/d,矿化度10.5~10.6 g/1,总硬度176~186德度,硫酸根为2.46~2.50 g/1。
3.6 三叠系上统砂岩裂隙孔隙层间承压水(即Ⅵ含水层)
2934钻孔单位涌水量和渗透系数分别为4.778*10-31 / s·m和3.807 m/d,矿化度3.53 g/1,总硬度47.1德度,硫酸根为0.91 g/1。
3.7 断层含水
根据地质资料,井田内落差在20~30m的断层仅有五条,落差大于50米的断层仅有一条。根据实际揭露断层的导水情况可以确定,枣泉井田内所揭露的断层除120107工作面揭露的F11一煤层断层和110202工作面揭露的F44二煤层断层导水外(断层裂隙导水),其余断层均不导水。
4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将受困人员和救援人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4.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4.3 防止事故扩大优先。 4.4 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损失。
4.5 受水害威胁的人员应急避险并采取自救的原则:迅速避开水头冲击,防止冲倒,沿避水灾路线迅速避灾,避灾路线遭破坏不能通过时,迅速进入较高位置避灾,等待救援。
第4页,共18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