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06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
1
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4.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5.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学法指导
学习本诗,要善于想象,在想象中体会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魅力。本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最难用语言描摹的音乐描绘得有声有色,作为欣赏者,要想真正体味出其中的奥妙,就必须进入情境当中,用心、用情来感受。
预习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湓浦口 ( )( ) 铮铮( ) 悯然( ) ....贾人( ) 转徙( ) 恬然( ) ...迁谪 ( ) 浔阳( ) 荻 花( ) ...管弦( ) 捻( ) 霓裳( )( ) ....衣裳( ) 嘈嘈( ) 六幺( ) ...幽咽( ) 西舫( ) 红绡( ) ...呕哑( )( ) 嘲哳( )( ) 钿头( ) ......银篦( ) 虾蟆陵( ) 春江花朝( ) ....二.重点词语
1.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 )
2.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色:( ) 委身:( ) 贾人:( )
3.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命酒:( ) 命,( )
酒,( ) 快:( )
4.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出官: ( ) 恬然:( ) 斯: ( ) 是:( )
2
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 ) 为:( ) 6.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凡:( ) 言: ( ) 7.寻声暗问弹者谁 暗:( ) 8.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 )
9.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手:( ) 续续:( ) 10.间关莺语花底滑 间关:( ) 命:( )
11.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乍: ( 迸:( 12.整顿衣裳起敛容 整顿: ( 13.妆成每被秋娘妒 每: ( 14.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 15.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故;(16.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 ( 17.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 ( 18.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 19.莫辞更坐弹一曲 更: ( 20.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良久:( 却坐:( 三.一词多义
言 ①感斯人言 ( )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 )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 ( )命 ①遂命酒 ( ) ②命曰《琵琶行》 ( )是 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②自言本是京城女。 ( )为 ①因为长句 ( ) ②初为《霓裳》后《六幺》 ( ) ③为君翻作《琵琶行》 ( )语 ①琵琶声停欲语迟 ( )②今夜闻君琵琶语 ( )暂 ①凝绝不通声暂歇 ( ) ②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 ( ) 3
)
) 铁骑:() ) ) ) ) ) ) ) )
)转:( )
)
泣 ①满座重闻皆掩泣 ( ) ②座中泣下谁最多 ( ) 四.古今异义
1.因为长句 古义:( ) 今义:( ) 2.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 ) 今义:( ) 3.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 今义:( ) 4.暮来朝去颜色故 古义:( ) 今义: ( ) 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 今义: ( ) 6.梦啼妆泪红阑干 古义:( ) 今义: ( ) 7.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 ) 今义: ( ) 8.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 ) 今义:( ) 五.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并回答问题: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3.写出具体描写乐声的句子,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教学案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二.基础积累 三.导入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那首悼亡诗是: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他悼亡的诗人是:白居易。
其中“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 “胡儿能唱琵琶篇”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见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胡儿能唱的琵琶篇。 四.文本解读
(一)简析诗前小序 思考:这段小序有何作用?
(二)整理文章结构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