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天河区(二)

2015年天河区(二)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23:29:32

洁方便。

网友晒手写书信引发热议:

书信写作被称为“最温柔的艺术”。有社会学学者分析,网友追怀手写书信时代,是因为“通信的快乐本身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书写,即表达,这样的表达已经成为一种修辞方式;二是等待。等待在主观上也是一种期待,这样的期待让人感到有希望。”实际上,一些名家的书信常常是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仅凭书信作品,就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朱自清、梁实秋、郁达夫、徐志摩等作家,就有许多为我们所熟知的作品是以书信体写成的,像鲁迅的《两地书》,徐志摩的《爱眉小札》等,体现了书信文化在人类生活中,尤其是在表达人类情感方面的巨大作用。

有人说,书信艺术代表一个郑重其事的年代,而书信艺术的没落,则是某种传统文化精神的丧失,网友晒手写书信、求笔友、互发明信片等行为,实质上暗含了对这种文化精神的依赖和留恋,但这并不表明,人们真的要回到手写书信的时代,今天,手写书信已经很难再用于实现给家人报平安、和朋友约见面等日常生活中真正的通信意图,正因如此,我们看到的以网络为媒介形成的手写书信交流、互发明信片等行为,其形式感往往大于工具性,缅怀手写书信是网友自发寻求“慢” 、“等待” 、“见字如晤”等生活体验的艺术化行为,也可看成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体召唤,这一点无疑是值得欣慰的。

你还写信吗?

他们这样说??

“记得上高中时,写信交笔友特别时髦,现在好多年没摸过信封了,写信的格式都忘得差不多了。”“80后”小伙子刘明感叹,互通书信是中学时代纯真美好的回忆,收到来信的喜悦仍然历历在目,但现在,有事打个电话,在QQ上留言或发个微信,几分钟就能解决。“现在的通信技术这么发达,何必要写信那么麻烦!”刘明说。

“见字如面,书信总能给人一种亲切感。”毕业后远赴甘肃当小学教师的山东菏泽姑娘王同焕一直保持着给父母写信的习惯。她认为,打电话说不了几句就挂了,而提笔写信时,不自觉地就真情流露了。

“用笔写信,已渐渐成为回忆了。”林莉说,等待收信的心情是很特别的,展读书信、看着受心情牵动的字迹,那时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收到笔友的信。

“用笔写信,已渐渐成为回忆了。”林莉说,现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通讯很方便,年轻人已经习惯用微博、微信等方式发送信息,她最近一次写信已是7年前的事了。尽管如此,她也认为,传统信件在有些方面有着电子邮件无法取代的优势。“亲人、恋人之间,送出一个飘着油墨清香的问候,那份鸿雁传情的感觉更温馨、美好。”

安徽省邮政局副局长姚杰说:“并非随着通信手段的现代化,传统的书信就最终隐退。据我们了解,在美国,人均信函量已达700件,除90%的商业信函外,在电话、网络及其发达的前提下,百姓每年还是会收到70件左右的私人信函。而在德国的一项市场调查,63%

5

的受访者认为离开手写书信的生活是无法想像的,大多数受访者仍然依恋撕开信封时的那种感觉。”姚杰认为,信函在人们生活的“淡出”,并不是由于电子通信发展太快,更多的是人们对书信文化的淡漠和对传统的遗忘。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有话要说”的时候直接拿起话筒、点击鼠标;节日来临,经过网络写手编发的短信在千万人的拇指翻飞中不断克隆、重发,收信人在一笑而过之后清空信箱,那种“手撕信封看祝福”的幸福感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平常信件逐年减少表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话、手机或电子邮件等网络通讯工具。 B、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不仅青少年都不习惯手写书信,连老年人也不习惯写信寄信了。 C、网友追怀写书信时代,是因为写信时有表达的快乐,等待回信时又有一种有希望的期待感。

D、通信技术再发达,传统的手写书信也不会最终隐退,但也无须回到手写书信的时代。 14、以下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

A、“80后”小伙子刘明以后不会选择写信的方式跟朋友沟通。 B、如果林莉恋爱了,她应该会和恋人互通手写书信的。

C、就算父母学会了用电脑用手机上网发信息,山东菏泽姑娘王同焕将会一直保持着给父母写信的习惯。

D、安徽省邮政局副局长姚杰认为人们淡漠传统书信是对传统的遗忘,他很反感没有真情实感的手机短信。

15、“大多数受访者仍然依恋撕开信封时的那种感觉”中的“那种感觉”具体是指什么感觉?(3分)

16、手写书信和电子邮件等现代通信方式各有哪些优缺点?(5分)

17、你认为书信文化会消失吗?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25分)

人间好时节 张曼娟

6

①小时候,没有电视和电玩,连电影也难得有机会看,我的游戏,就是唐诗。 ②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本破破旧旧的《唐诗三百首》,教四岁半的我和一岁半的弟弟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我生命里第一首诗。

③我还不识字,母亲念一句,就跟着念一句,像堆积木似的,把一首诗完整地堆砌在小脑袋瓜里。①就是这二十个似懂非懂的字,敲开了一扇鸟语花香的诗意之门。

④我的母亲是护士,一直都是职业妇女,那两三年,也是母亲很难得的一段家庭主妇生涯。我还清楚记得,背诗的时候,母亲在厨房里揉面,捏出一个个巧致的面娃娃,有豆沙馅的小兔包;芝麻馅的小鱼包,还有小鸟啦,花朵啦,各式各样的,放进蒸笼里去,就在我们背完一首五绝或七绝的时候,鼓膨膨的包子蒸好了。能够准确背出诗来,就能获得一个兔包或是鱼包的奖赏,热腾腾的包子捧在手里,却还瞅着别样的,恨不能多背几首诗。 ⑤吃过晚饭,父母亲便牵着我和弟弟的手,出门散步。我们把白天里背熟的诗,背给父亲听,欲穷千里目,砰,我把一粒石子踢得远远的,更上一层楼,追上去踢得更远,痛快地,砰!

⑥常常,遇见不相识的路人,因为两个用着嘹亮童音,如同歌吟的孩子背诗的声音而驻足,听完之后,看见他们眼中的惊奇和赞赏,我和弟弟仿佛穿上了最华美的衣裳。 ⑦母亲再度工作之后,再没有人领着我们读诗,而我依然爱诗。学校里的老师规定学生背诗,同学们哀鸿遍野,苦不堪言。他们所以为的苦刑,对我而言,却是那样快乐的事。

⑧少女时期,我曾在当时还没拆除的“国际学舍”举办的书展中,买下自己第一本词选,《三李词选》,选的是李白、李后主和李清照。规定自己,每天一定要背一阕词,这三位诗人的词选,统一是感伤的情调,这使我变得多愁善感,沉溺于眼泪与自怜。

⑨有个同学整日里是开心的,如同阳光下的银杏树,哗啦哗啦,一阵风过就闪着细碎的笑声。她很惊讶地注意到我的落落寡欢,于是,有一次我生日,她在卡片上抄了一首诗给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⑩这里面的忧愁呢?追悔呢?感伤呢?为什么既不怀念远去的朋友?也不追忆逝去的情事呢?为什么没有年华老去的无奈?为什么没有时不我予的慨叹?为什么这首诗读完了,竟然对生活有了好多喜悦的情绪,让我忍不住想要出门去,感觉一年四季的风花雪月,感觉活着是一种幸福。

⑾从那时候我就意识到,诗词的世界何其广阔,绝不只是提供了多愁善感而已。 ⑿我从没有什么座右铭,遇见困扰或烦恼的时候,也不求神问卜,我习惯翻阅诗。那些

7

诗人从不吝惜,以他们的生命故事,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⒀一年四季,你喜欢哪个季节?

⒁王国维是春天的拥护者:“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春天的植物从冰雪中挣扎着,冒出头来,等待温暖的雨水,迅速地发芽成长,不过几个昼夜,便蔓延出整片绿意。只要我们仍有热烈投入的目标,焕发青春的狂情,便也能冲破人生霜雪,回到年少时代,无所畏惧。

⒂从古到今,人们运用各种方法,企图留住青春,希望永远保持着春日的生机盎然。然而,最好的回春术,其实不假外求,只要我们心中的火种不熄,便能滋生出一片草原。

⒃司马光在初夏的客邸中,见到了金黄色的花:“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他被向日葵的坚持所感动,将这花视为夏日的力量。柳絮与葵花的不同,就在于这里,柳絮随风飘扬,并没有固定的方向;向日葵却是不管太阳在哪里,它的脸孔都会转向那里,如此执着。

人生走到夏季,约莫都能寻找到自我,发现值得去奋斗的目标了。有了明确方向的人,就像是艳阳下的向日葵,可以尽情绽放。人们看见向日葵,也多能获得一种振奋的鼓舞。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这不仅是心情,也是一种境界。秋天是收获的时刻,也是赏菊的季节,一方面收获自己的耕耘,一方面还能欣赏别人更高的成就,不张狂,不嫉妒,正是学习悠然的好时机。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白居易邀请朋友前来饮酒的诗。下雪之前的气温,酷寒砭骨,最为难熬,然而,诗人却在红泥小火炉上暖着美酒,邀请朋友前来共饮,无限的温暖与浪漫。哪怕是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还是不能放弃享乐与朋友,不能割舍所有生之欢愉。 这些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意,更多时候还有心灵与智慧的启发。我们必须有一首,或是几首诗,要放进人生的行囊里,足以抗御这诡谲多变的人间。 我常想到童年时,背着诗,踢着石子,在黑夜里畅快地奔跑。

让我们一边念一首诗,一边把挫折和烦恼踢开,还给自己一个鸟语花香的好时节。 1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母亲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帮助“我”走进了诗歌的世界;从此,诗歌伴我成长,也助我成长。

B、因为读了太多的感伤的情调诗,我变得多愁善感,耽溺于眼泪与自怜,一直情绪低落消沉,无法自拔。

C、遇见困扰或烦恼的时候,“我”习惯读诗,因为那些诗人从不吝惜,以他们的生命

8

故事,给我们人生启示。

D、我读“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能感受到诗人白居易对朋友情意,感觉是那么温暖而浪漫。

19、为什么“学校里的老师规定学生背诗,同学们哀鸿遍野,苦不堪言”,“我”却感到快乐?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在母亲的培养教导下,已经掌握背诗的规律,觉得背诗并不难。 B、读诗背诗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很喜欢背诗。

C、儿时因背诗而得到他人的赞赏,获得了鼓励;总能在背诗中找到乐趣。 D、在读诗背诗的过程中,能体会到人间的真情,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20、本文写母亲的笔墨不多,但令人难忘,请结合文本分析母亲是怎样的人。(4分)

21、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①就是这二十个似懂非懂的字,敲开了一扇鸟语花香的诗意之门。

②柳絮随风飘扬,并没有固定的方向;向日葵却是不管太阳在哪里,它的脸孔都会转向那里,如此执着。

22、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体会,谈谈你对标题《人间好时节》的理解。(6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60分)

23、题目:陪伴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9

搜索更多关于: 2015年天河区(二)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洁方便。 网友晒手写书信引发热议: 书信写作被称为“最温柔的艺术”。有社会学学者分析,网友追怀手写书信时代,是因为“通信的快乐本身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书写,即表达,这样的表达已经成为一种修辞方式;二是等待。等待在主观上也是一种期待,这样的期待让人感到有希望。”实际上,一些名家的书信常常是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仅凭书信作品,就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朱自清、梁实秋、郁达夫、徐志摩等作家,就有许多为我们所熟知的作品是以书信体写成的,像鲁迅的《两地书》,徐志摩的《爱眉小札》等,体现了书信文化在人类生活中,尤其是在表达人类情感方面的巨大作用。 有人说,书信艺术代表一个郑重其事的年代,而书信艺术的没落,则是某种传统文化精神的丧失,网友晒手写书信、求笔友、互发明信片等行为,实质上暗含了对这种文化精神的依赖和留恋,但这并不表明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