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天河区(二)
2015年天河区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语 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5分)
一、(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噩耗/惊愕 陨落/损失 B、洗濯/斟酌 绥靖/气馁 ........ C、赎罪/私塾 取缔/真谛 D、缄默/娴熟 怄气/抠门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盛名 观瞻 转弯抹角 人情练达 B、招徕 辐射 中流底柱 销声匿迹
C、沉缅 诀窍 风靡一时 周道如砥
D、缄默 缔造 袅袅烟云 引颈受戳 3、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我是歌手》第三季总决赛当晚,7位唱将粉墨登场,决战音乐之巅。他们纷纷施....展浑身解数,或是传神演绎,或是创意改编,只为广大观众献上一场龙吟凤哕般的音乐盛宴。........最后,韩磊凭借实力夺得“歌王”称号,真可谓是实至名归。 ....
A.粉墨登场 B.浑身解数 C.龙吟凤哕 D.实至名归
4、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 C、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D、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6、某中学团委为选定入团仪式的活动地点进行了一次投票活动。请根据下图的内容,续写一段话,推介你认为适合的活动地点并说明理由。(5分)
1
尊敬的团委:
获悉团组织要选定入团仪式的活动地点,我推介
理由是:
推介人:XXX 2015年4月30日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3分)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B、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E、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F、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
①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初中语文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2分) 在月下,诗人们感慨万千。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抒发了深切的爱国之思和亡国之恨;杜牧的“ , ”则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忧虑。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 (2)满坐寂然(《口技》) .
2
(3)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 (4)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5)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5分)
三、(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弗敢加也,必以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 ..B、何以战 不以物喜 ..C、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中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反映了乡人的目光短浅,反衬了曹刿的爱国精神。
B、文中曹刿经过与庄公的对话,知道庄公忠实于自己的下属,凭借这点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C、鲁庄公把迎战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护上,是“肉食者鄙”的典型体现。
3
D、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12、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想象“簌簌衣巾落枣花”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2分)
(2)这首词写了什么季节的乡村生活情景?表现出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情?(3分)
四、(9小题,4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18分)
信息时代,你还会写信吗?
从电话到电子邮件,从语音聊天到视频对话,从短信到彩铃,当信息时代各种通讯工具铺天盖地、风起云涌时,传统书信方式还应不应该保留?书信文化又将何去何从?
调查资料:
来自邮政公司承德市分公司的数据显示,该公司的平常信件2005年为5439165件,2006年为3259537件,2010年为2494534件,2013年仅为802212件。
安徽省邮政局在合肥市街头问卷调查结果,64%的市民认为现在与亲友沟通的最佳方式是打电话,24%的人选择手机短信,选择电子邮件的市民占8%,而赞同书信联系的寥寥无几。
安徽省邮政局办公室副主任范新宇介绍说,安徽邮政部门处理的信函业务中,用于民众通信的“民函”逐年下降,目前不到20%,而2004年统计,人均信函量不足5件,其中属于私人通信的人均不足1件,节日也不会有明显增加。上海的情况也类似。据报道,上海邮政的信函业务总量中,家书所占的比例只有5%,平均每人每年不到1封。
安徽大学受访的47名学生中只有11人表示目前仍有写信的习惯;合肥市银杏园小区的随机走访调查,12户人家也只有1户承认在过去的2年中写过信。一位老先生感慨地说:“我已经6年没有写过信了!”。
一份针对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显示,参与调查者中,有80%和家人最常用的联系方式为手机,其余均为网络通讯工具。接受调查者多表示,自己身边很少有给家里写信的人了。他们认为,信件邮寄起来实在太慢,写起来又很麻烦,远远不及一个电话、一段语音来得简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