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3、在此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聆听。 二、学习歌曲: 1、出示歌曲谱例
2、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意境
3、视唱歌曲的旋律,感受三拍子的节奏感。 4、填词视唱,纠正错误的地方。 5、完整演唱。 三、拓展延伸 1、再次播放歌曲录音 2、学生聆听体会歌曲的意境
3、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演唱歌曲:如齐唱、对唱、轮唱 4、分组比赛
5、拓展延伸:在欣赏一组优秀的国内外童声合唱曲。感受优美的和声效果
教学反思:
课后拓展作业 继续搜索指挥国内外童声合唱的资料
第二单元:《我们学校的合唱节》
第三课时
课 题:欣赏《街头少年、五彩缤纷的大地、游击队歌、茨岗》 课 时:第5课时 课 型:欣赏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作品的内涵,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
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 教学重点:欣赏曲教学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合唱曲的旋律特点 教材分析: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同志于1937年年底创作的,本歌的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的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的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这是一首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革命歌曲。
教学方法及手段:欣赏感受的方法教学 教 具:多媒体、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历史上的二十世纪初期,日本侵略者开始入侵我国,在东三省建立了所谓的满州国。到1937年入侵中原,
问:标志着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抗日战争的开始的事件是哪一个
归结: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实行三光政策,非常残忍的践踏中国大地。中国人民有着坚强不屈的光荣传统,全国人民众志诚诚,奋起抗战,参加抗战的有正规军队,也有很多的地方武装——抗日游击队等。 问:想了解当时抗日游击队战士的战斗生活吗——出事课题: 《游击队歌》
二、欣赏《游击队歌.》
1、置疑:塑造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形象 2、欣赏:(放音乐影像) 3、引导讨论…… 4、引导归结: 三、模唱(一)
1.置疑:同学们随音乐轻声模唱歌曲旋律,同时考虑一下:本歌音乐能分几段。
2.播放音乐(录音)
(提示注意变声期内的歌唱姿势与方法) 四、讨论歌曲曲式结构。 1、引导学生讨论…… 2、引导归结:
两段体(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 五、欣赏其他几首乐曲
1、分别播放其他几首乐曲,进行对比 2、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课后拓展作业 继续搜索合唱相关的资料
第三单元:《多彩的乡音》
第一课时
课 题:歌曲《桔梗谣》 课 时:第6课时 课 型:欣赏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朝鲜族歌曲的聆听和歌唱、舞蹈作品的欣赏和律动,初步感受朝鲜族音
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学唱朝鲜民歌《桔梗谣》,充分感受颇具起伏感的三拍子内在韵律,歌声轻快明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简单的律动,体味朝鲜族舞蹈的内在韵律,即以内在的呼吸带动
外在的动作,并以此进一步感受朝鲜音乐的特征。
教学重点:欣赏曲教学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合唱曲的旋律特点 教材分析:
歌曲《桔梗谣》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因此取名《桔梗谣》。歌曲采用3/4节拍,音乐轻快明朗,富有韵律感。歌曲是由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三、四乐句和第六、七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作了发展,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教学方法及手段:欣赏感受的方法教学 教 具:多媒体、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桔梗谣〉〉歌曲一遍 二、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在韵律 (一)感受 1、这首歌是几拍子
2、老师用点手心来感受三拍子,你也试试(师示范一个乐句,注意要很好地表现那种韧性)
3、你还能用哪些动作来表现歌曲的节拍(四个动作) (二)表现 1、集体表现 2、分组表现 三、感受朝鲜舞蹈的韵味
1、师:听出这是一首哪个民族的歌曲吗(朝鲜),老师想和着这音乐跳一段朝鲜舞,看后请说说舞姿有什么特点生-------
师:朝鲜族人民把鹤作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舞蹈中柔韧、飘逸的“鹤步”,深刻体现了朝鲜女子的善良与纯洁。
2、大家观看一段朝鲜族舞蹈的录象。
3、介绍:我国的朝鲜族聚居在吉林东北省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散居在牡丹江、松花江、鸭绿江和辽河流域一带,约180万人,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 4、点题:前面我们听到的音乐,看到的舞蹈都和一首朝鲜民歌有关,它就是〈〈桔梗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