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战备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产品——市场战略2×2矩阵中,新产品与现有市场的结合而成什么战略? [ ] A.市场渗透 B.产品开发 C.市场开发 D.多元化
2.宏观环境分析常用的模型是 [ ] A.SWOT分析模型 B.PEST模型 C.“五种力量”模型 D.生命周期分析模型
3.决定产业竞争强度的竞争力量不包括 [ ] A.政府的力量 B.供应商议价力量 C.购买者议价力量 D.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
4.某企业研究是否会发生通货膨胀是对什么环境的分析? [ ] A.社会环境 B.政治环境 C.经济环境 D.5.物联网产业现在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 ] A.萌芽阶段 B.成长阶段 C.成熟阶段 D.6.“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的做法”是什么战略的形象表述? [ ] A.集中化战略 B.一体化战略 C.差异化战略 D.7.平衡计分卡系统不包括 [ ] A.财务 B.客户 C.内部经营过程 D.8.战略决策者一般不包括 [ ] A.董事会 B.基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9.在《竞争战略》一书中,谁提出了著名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 ] A.波特 B.钱德勒 C.魁因 D.10.SWOT 分析不包括 [ ] A.优势 B.劣势 C.机会 D.11.理性战略学派不包括 [ ] A.设计学派 B.计划学派 C.定位学派 D.12.有形资源不包括 [ ] A.财务资源 B.物质资源 C.组织资源 D.13.战略风险的来源和构成不包括 [ ] A.采购风险 B.运营风险 C.商誉风险 D.14.安索夫认为,成长向量不包括 [ ] A.市场渗透 B.市场开发 C.产品开发 D.15.SCP 范式不包括 [ ] A.结构 B.行为 C.顾客 D.16.业务组合方式不包括 [ ] A.外包 B.进入 C.退出 D.17.利益相关者不包括 [ ] A.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 B.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 C.战略决策者 D.18.企业的品牌属于 [ ] A.有形资产 B.无形资产 C.组织能力 D.19.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企业学习是什么理论的核心? [ ] A.标杆管理 B.平衡计分卡 C.战略创新 D.20.战略联盟是什么理论的应用? [ ] A.资源基础观 B.动态能力 C.战略协同 D.21.企业面临环境机会而又实力很强,应采取什么战略? [ ] A.增长型战略 B.扭转型战略 C.防御型战略 D.22.某牙膏厂原来只生产药物牙膏,现在又增加牙刷生产,这属于A.同心多元化 B.水平多元化 C.集团多元化 D.
第1页共2页
技术环境
衰退阶段
多元化战略
竞争对手
部门经理
安索夫
战略
权力学派
声誉资源
竞争风险
专业化
绩效
调整
内部利益相关者
以上都不是
组织学习
核心能力
多种经营战略
一体化 [ ]
二、名词解释: 1.战略协同 2.定位学派 3.产业生命周期 4.微笑曲线 5.资源 6.核心能力 7.价值链 8.竞争优势 9.一体化战略 10.多元化战略 11.归核化 12.外包
13.战略绩效评估 14.战略风险
三、简答题:
1.战略管理有何特征?
2.简述企业战略管理的构成要素。 3.战略管理可划分为哪些过程?
4.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5.根据明茨伯格的观点,战略管理存在哪十大学派? 6.简述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7.竞争优势丧失的原因有哪些?
8.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和组织要求是什么? 9.如何获取差异化优势? 10.业务组合方式主要有哪些? 11.简述波士顿矩阵。
12.简述战略规划管理体系。
四、论述题:
1.结合理论与实践,谈谈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 2.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你所熟悉的某个行业进行分析。 3.如何进行有效的战略风险管理?
五、案例题:
1.移动电话行业的竞争特点 2.雷诺公司的SWOT分析
3.瑞安航空与易捷航空的竞争战略
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C 5.A 6.A 7.D 8.B 9.A 10.D 11.D 12.D 13.A 14.D 15.C 16.A 17.C 18.B 19.A 20.C 21.A 22.D 二、名词解释:
1.战略协同:战略协同就是具有两个以上业务单位的公司在确定长期目标、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的战略管理过程中,公司拥有的技能、资源在企业内部通过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形成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在各个业务单位之间转移和共享,从而获得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
2.定位学派:定位学派认为,战略制定就是一个企业在产业中进行正确定位的过程,即首先选准产业,然后在产业中谋求有利的竞争地位。定位学派将组织与环境的联系进一步明确到既定行业与市场环境。定位不仅要考虑产业的经济特征,还要考虑环境的文化、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3.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的生命周期指产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产业生命周期模型(Industry life cycle model)是分析产业演变对竞争力量影响的有用工具,它将产业的演变划分为五个连续阶段,对应着五种不同的产业环境:萌芽、成长、振荡、成熟和衰退。
4.微笑曲线:“微笑曲线”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台湾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来描述个人电脑制造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附加价值。
5.资源:资源是企业生产过程所需的各种投入。资源能直接影响企业创造出多于竞争对手的价值的能力。 6.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指公司的主要能力,即使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强项,是其它对手很难达到或者无法具备的一种能力。
7.价值链:价值链分析法是根据企业活动的连续过程来分析企业的能力。价值链分析的原理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家波特提出来的。他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8.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一种特质。竞争力大或强的才有优势,那么这种优势就是独特的,否则它就不可能有更大或更强的竞争力。一般地说,只要竞争者在某些方面具有某种特质,它就具有某种竞争优势。 9.多元化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属于开拓发展型战略,是企业发展多品种或多种经营的长期谋划。也就是企业尽量增大产品大类和品种,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多样的产品或业务,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市场范围,充分发挥企业特长,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经营效益,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10.归核化:归核化是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而减少经营活动的范围。
11.外包:外包是指企业抓住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生产核心部件,而将其他自己企业中需要干,但是自己干不好,或不太愿意干的某些业务活动外包给别人去干。
12.战略绩效评估:战略绩效评估,即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对战略实施的结果从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进行全面的衡量。它本质上是一种战略控制手段,即通过战略实施成果与战略目标的对比分析,找出偏差,并采取措施纠正。
13.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指的是一个未预料到的事件或一系列条件,它们会严重消弱管理者实施其原定企业战略的能力。 三、简答题:
1.战略管理有何特征? 战略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2)战略管理涉及企业资源配置问题。
(3)战略管理活动是计划性与突发性的结合。
(4)战略管理需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中的诸多因素。 (5)战略管理具有方向性与全局性。 (6)战略管理的动态性。
2.简述企业战略管理的构成要素。
根据安索夫的观点,战略管理由四种要素构成,即产品市场与范围、成长向量、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这四种要素的合力形成企业共同经营的主线,并指引企业内外人员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的方向和产生作用的
第1页共8页
力量。
⑴产品与市场范围
产品与市场范围是企业获取未来价值的范围,表明企业属于什么特定行业和领域,企业在所处行业中其产品与市场的地位是否占有优势。
⑵成长向量
成长向量又可称为成长方向,是企业采取某种战略态势的指向,说明企业从现有产品与市场组合向未来产品与市场组合移动的方向,即企业经营运行的方向,而不涉及企业目前产品与市场的态势。
⑶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由企业产品与市场范围中的独特资产及其成长性所形成的强势竞争地位,表明企业某一产品与市场组合的特殊属性,凭借这种属性可以给企业带来有利的位势。
⑷协同作用
协同作用指明了一种联合作用的效果,即1+1>2的效果,表示企业内各经营单位联合起来所产生的效益要大于各经营单位各自努力所创造的效益总和。
3.战略管理可划分为哪些过程?
战略管理过程指战略实现的方式,以支持和引致战略的具体活动为研究对象,一般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与战略实施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⑴战略分析阶段
企业生存于特定的环境之中,认清企业所处现状是战略分析的出发点。战略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影响企业目前和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在战略选择步骤中的具体影响因素。
⑵战略选择阶段
战略选择主要是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拟定并设计企业经营战略方案,为企业战略实施做准备。战略选择阶段主要包括战略选择基础、经营战略选择与战略备选方案三个部分。
⑶战略实施阶段
战略实施阶段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在现有企业文化背景下更好的实施战略;各类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是什么;有哪些不同的实施路线可供选择;成功地实施战略需要什么技巧。战略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战略资源配置与战略控制。
4.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兴起与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到20世纪60年代为战略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 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为战略管理理论的兴起时期。
从1980年开始,企业战略管理进入发展时期。这个阶段有两个标志性成果:一个是由以波特(M. Porter)为代表的战略定位观,另一个是由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Prahalad and Hamel)为代表的资源基础观。
5.根据明茨伯格的观点,战略管理存在哪十大学派?
a)设计学派;b)计划学派;c)定位学派;d)环境学派;e)企业家学派;f)认识学派;g)学习学派;h)权力学派;i)文化学派;j)结构学派。
6.简述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的生命周期指产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产业生命周期模型是分析产业演变对竞争力量影响的有用工具,它将产业的演变划分为五个连续阶段,对应着五种不同的产业环境:萌芽、成长、振荡、成熟和衰退。企业管理者的任务是预测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竞争力量的强度如何变化,并且制定相应的战略,把握机会,克服威胁。
⑴萌芽产业。萌芽产业是刚刚开始发展的产业。在这一阶段,产业的进入壁垒来自于掌握技术上的诀窍而不是规模经济所要求的成本或品牌忠诚。
⑵成长产业。随着产品需求的上升,产业开始进入成长阶段。成长阶段的典型特征是顾客对产品逐渐熟悉,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的效应令产品价格下降,分销渠道也变得成熟起来。
⑶产业震荡。爆炸性的增长不可能无限维持。增长速度早晚会降下来。
⑷成熟产业。振荡阶段之后,产业进入了成熟阶段。市场充分成熟,需求完全来自产品更新,需求增长缓慢或没有增长。增长仅仅来自人口增加为市场带来新的顾客或更新需求的增长。
⑸衰退产业。最后,绝大多数产业都会进入衰退阶段: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需求增长变成负数。
第2页共8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