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会计学 模拟试题及答案(二套)
6.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应就每个部门及明细项目分别进行编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也应该就每个部门及明细项目进行分别记录。 ( )
7.作为第一层次业绩评价主体的企业所有者,是依据产权关系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进行业绩评价。这一层是管理会计确定内部责任单位、进行业绩评价的重点。 ( )
8.剩余收益和投资报酬率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剩余收益弥补了投资报酬率的不足,可以在投资决策方面使投资中心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取得一致,并且也可以用于两个规模不同的投资中心进行横向比较。 ( )
9.购买者可以利用数量折扣,取得较低商品价、较低运输费、较低年订购费用的机会,使得从大批量中得到的节约,可能超过抵偿增支的储存成本。 ( )
10.战略管理会计认为,有效的评价并不在于使用财务指标还是非财务指标,而是在于它能够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 )
四、名词解释(3×4=12分)
1.经济订购批量 2.机会成本 3.EVA 4.SWOT分析 五、简答题(4×4=16分)
1.什么是成本性态?如何分类?成本性态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2.有人认为:“为改变企业亏损状况,凡是亏损的产品都应停产”,这种认识对不对,为什么? 3.试简述业绩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内涵和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4.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分析指的是什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可采取的战略都有哪些?
六、计算题(共计32分)
1.某厂只生产和销售乙产品,单位售价8元,单位变动成本5元,固定成本总额30000元,预计全年销售量12000件。
要求:
(1)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分) (2)计算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率;(2分) (3)计算变动成本率、盈亏临界点作业率(2分) (4)计算预计销售量下的利润;(2分)
(5)若每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增加2元,固定成本减少11000元,计算盈亏临界点销量。(2分) 2.A公司有一设备可加工A,B,C三种产品中的任一种,生产这三种产品都不需要追加固定成本,该设备最大机器工时为6000小时,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项 目 A B C 单价(元) 120 100 50 单位变动成本(元) 60 40 20 单耗机器工时(小时) 30 25 12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作出应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6分)
3.某企业下属三个投资中心,有关数据如下: 投资中心 投资额(元) 利润(元) A 500000 65000 B 700000 140000 C 200000 50000
企业总的目标是获得18%的投资利润率。 要求:
(1)计算各投资中心的投资利润率;(3分) (2)计算各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3分)
4.C公司全年需用A零件30000件,每次订购费用为1000元,每件零件全年储存成本为6元,零售价每件60元,资本成本率15%。供应商为扩大销售,规定价格折扣情况如下表所示。
订购单位数(件) 折扣(元/件) 无折扣 0~1000 1001~2000 2001~5000 5001~10000 1.00 1.50 2.00
要求:
(1)计算不考虑订单限制时的经济订购批量。(5分) (2)计算最佳订购量。(5分)
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5=15分)
1.C 2.B 3.A 4.B 5.B 6.A 7.A 8.D 9.D 10.C 11.B
12.A
13.A
14.A
15.D
二、多项选择题(1×15=15分) 1.ABCD 2.ABCDE 6.ABD 7.ABCDE
3.ABCD 4.ABCE 5.ABC 8.BCD 9.BC
10.ABCE
15.ABCDE
11.ACD 12.ACD 13.ABCDE 14.ABCE 三、判断题(1×10=10分)
1.√ 6.√
2.× 3.√ 4.× 5.×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3×4=12分) 答案(略)
五、简答题(4×4=16分) 答案(略)
六、计算题(共计32分)
1.解:(1)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30000÷(8-5)=10000(件) 10000×8=80000(元) 或 30000×8/3=80000(元) (2)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率。 (12000-10000)×8=16000(元) 2000÷12000=16.67%
(3)变动成本率、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5÷8=62.5% 1-16.67%=83.33% (4)预计销售量下的利润。 12000×(8-5)-30000=6000(元)
(5)若每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增加2元,固定成本减少11000元,计算盈亏临界点销量。 (30000-11000)÷(8-7)=19000(件)
2.解: A产品的贡献毛益:(120-60)×6000÷30=12000(元)
B产品的贡献毛益:(100-40)×6000÷25=14400(元) C产品的贡献毛益:(50-20)×6000÷12=15000(元)
则应生产贡献毛益最大的C产品。
或 A产品的单位工时贡献毛益:(120-60)÷30=2(元/工时) B产品的单位工时贡献毛益:(100-40)÷25=2.4(元/工时) C产品的单位工时贡献毛益:(50-20)÷12=3(元/工时) 则应生产单位工时贡献毛益最大的C产品。 3.解:(1)A:65000/500000=13%
B:140000/700000=20% C:50000/200000=25%
B:140000-700000×18%=14000(元) C:50000-200000×18%=14000(元)
(2)A:65000-500000×18%=-25000元(元)
4.解:(1)没有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购批量。
Q*=
2????2×30000×1000
= =2000(件) ??6+60×15%
可见,该公司最佳订购量为2000件,或是5000件、10000件。 (2)2000件时年成本合计(59元为该水平的折扣净额)。 订购成本=(30000/2000)×1000=15000(元) 储存成本=(2000/2)×(6+59×15%)=14850(元) 放弃折扣=30000×(2.5-1)=45000(元)
年成本合计=15000+14850+45000=74850(元) (3)5000件时年成本合计(58.5元为该水平的折扣净额)。 订购成本=(30000/5000)×1000=6000(元) 储存成本=(5000/2)×(6+58.5×15%)=36937.5(元) 放弃折扣=30000×(2.5-1.5)=30000(元)
年成本合计=36937.5+6000+30000=72937.5(元) (4)10000件时年成本合计(58元为该水平的折扣净额)。 订购成本=(30000/10000)×1000=3000(元) 储存成本=(10000/2)×(6+58×15%)=73500(元) 放弃折扣=30000×(2.5-2.5)=0(元) 年成本合计=3000+73500=76500(元)
由上述计算可知,订购量为5000件时,成本总额最低,所以,最佳订购量为5000件。
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1×15=15分)
1.( )是指一切成本都可以按其性态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A.货币时间价值假设 B.成本性态可分假设
C.会计实体假设 D.会计分期假设 2.在相关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是( ) A.固定成本 B.单位固定成本 C.半变动成本 A.半固定成本 C.半变动成本
D.混合成本 B.延伸变动成本 D.阶梯式变动成本
3.下列各种混合成本可以用模型y=a+bx表示的是(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