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卫市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实践与思考(2)
题;以新建示范点为切入点,搬迁花庄子,整合大庄点,打造新亮点,将居住分散的农户集中搬迁到新建设示范点,复垦农田,整合土地资源,解决了村庄环境差和农居占地与耕地保护间的矛盾问题。
(三)强化考核,确保工作实效
加强农村危房抗震改造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要的民生工程。为了把这项工程办好、办实,我市把农房抗震改造工作列为为民办的15件实事之一,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规划管理局、财政局、民政局、沙坡头区各镇(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抓好农村危房抗震改造工作。各镇(乡)作为农房抗震改造工作主体,实行了领导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委、政府把此项工作纳入部门、镇(乡)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加大评比考核力度,每周、每月对各镇(乡)改造进度排名,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评比,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了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四)多方投入,健全保障体系
资金投入是确保农房抗震改造和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也是难点和重点。市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建立以农户投资为主体,区、市扶持为辅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实行“群众自筹、项目带动、政府补助、社
5
会参与”办法,多方筹措资金。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市人民政府每年向农业发展银行融资1亿元,对改造土坯房户按照7000元/户标准给予扶持,对建设轻钢结构农房按1.5万元/户进行补助。各部门、各镇(乡)也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加大对农房改造的补助力度。市民政局积极争取自治区民政厅危房危窑项目资金,扩大困难户救助范围,对确定为救助户、扶持户的农房抗震改造户补助10000元。二是设立专项资金。市人民政府从2008年起设立农房改造专项资金3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专项用于农房改造和“塞上农民新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以此激发、调动各镇乡抓好农房抗震改造和“塞上农民新居”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借力发展。积极向自治区争取农房抗震改造资金,轻钢结构抗震房钢材、水泥配套。四是自力更生。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出钱出力,投工投劳,美化自己的家园。五是形成合力。市直各有关部门(单位)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积极协助镇(乡)实施道路硬化、绿化、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推动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几点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开展“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房抗震改造工作,
6
实现村容整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趋势和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我市城区“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和农房抗震改造的实践中,我们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加强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在充分调动各种宣传手段的基础上,把示范村作为典型,以自己身边的建设成果来引导和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热情,转变群众的思想认识。通过宣传和发动,使广大群众转变观念,认识到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事关自己生活质量的现实问题,以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2、目标考核、形成全社会参机制。制定责任目标,定期督促检查,各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抓紧抓好村镇规划建设,组织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提供多类型的村镇规划、设计图纸供镇村参考。抓住机遇,广开渠道,整合资金,千方百计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的投入。相关部门要把项目捆绑,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和支农资金。同时,多方筹集社会资助,努力调动农民投资投劳,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镇的积极性。建立健全“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筹资机制,广辟资金渠道,全方位加大对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投入。
3、典型示范、整体推进。从整治村容村貌入手,狠抓“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杂物、清违章建筑,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院,逐步达到“四化”即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路灯亮
7
化、村庄绿化,彻底治理脏乱差现象,让农民喝上干净水,用上卫生厕,住上漂亮房,走上平坦路。
4、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各级村镇规划管理机构。针对村镇规划管理区别于城市规划管理的特殊性,各镇(乡)应设立相应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管理。二是加强对村镇规划(防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严格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村镇规划执法水平,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三是乡(镇)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及时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加强执法力度,切实维护村镇规划的严肃性,巩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四是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建管并举,巩固建设成果。在抓好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村庄管理的新思路,巩固整治成果,努力形成村民共建共享的良好环境卫生管理运行机制。
5、加大对农村危房抗震改造的投入力度。我市是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农民收入低,建房一次性投入大,许多经济收入不高的家庭,建房困难大。加之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需大量资金,建议加大农村危房抗震改造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制定农村推广运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的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危房抗震改造工作的整体推进。
6、建立农村住房产权产籍管理法律体系。农村住房制度改革滞后,直接阻碍着农民住房财产进入市场流通。目前,城市住房早已实现了“一户两证”,被金融信贷认同,可以进入市场自
8
由买卖。而农村宅基地属集体所有,房屋归农户私有,不能单独作为完整的房地产产权进入市场交易。建议加快立法进程,使农民住房也可自由流转、买卖、抵押。
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