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通生物化学习题集
1、自然界游离核苷酸中,磷酸最常见是位于( ) A 戊糖的C-5′上 B 戊糖的C-2′上
C 戊糖的C-3′上 D 戊糖的C-2′和C-5′上
2、可用于测量生物样品中核酸含量的元素是( ) A 碳 B 氢 C 氧 D 磷
3、下列哪种碱基只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 ) A 尿嘧啶 B 腺嘌呤 C 胞嘧啶 D 胸腺嘧啶
4、 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 A 2′,3′磷酸二酯键 B 糖苷键
C 2′,5′磷酸二酯键 D 3′,5′磷酸二酯键
5、 核酸对紫外线的最大吸收峰在哪一波长附近( ) A 280nm B 260nm C 200nm D 340nm
6、 DNA变性是指( )
A 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 B 多核苷酸链解聚
C DNA分子由超螺旋→双链双螺旋 D 互补碱基之间氢键断裂
7、 DNA Tm值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 A G+A B C+G C A+T D C+T
8 某DNA分子中腺嘌呤的含量为15%,则胞嘧啶的含量应为( ) A 15% B 30% C 40% D 35%
9、寡聚dT-纤维素柱层析用于( )。 A 从总DNA中分离纯化质粒DNA B 从总核蛋白中分离出DNP
C从总RNA中纯化mRNA D 除去杂蛋白
10、双链DNA热变性后( )
A 黏度下降 B 沉降系数下降 C 浮力密度下降 D 紫外吸收下降
11、在普通介质中沉降离心时,DNA沉降速度与( )有关 ADNA的GC含量 B DNA的相对分子质量 C DNA形状 D 以上全部
12、对DNA片段作物理图谱分析,需要用( )
A 核酸外切酶 B DNaseⅠ CDNA连接酶 D 限制性内切酶
13、对DNA超螺旋的叙述,以下错误的是( ) A 在外加张力作用下,双螺旋DNA形成超螺旋 B 双螺旋DNA处于拧紧状态时形成负超螺旋 C 超螺旋DNA结构紧密有利于组装成染色体 D 负超螺旋比正超螺旋容易解链
14、snRNA的功能是( )
A 促进DNA合成 B 催化RNA合成
C促进mRNA 的成熟 D 使RNA的碱基甲基化
15、人类基因组DNA总长为( )
A 一微米 B 一毫米 C 一厘米 D 一米
16、胸腺嘧啶除了DNA的主要组份外,它经常出现在下列哪类RNA中( ) A mRNA B tRNA CrRNA D5SrRNA
17、人免疫缺损病毒(HIV)引起艾滋病,这种病毒是( )
A dsDNA病毒 B ssDNA病毒 C dsRNA病毒 D ssRNA病毒
18、将RNA转移到硝基纤维素膜上的技术叫( )
ASouthern印迹法 BNouthern印迹法 CWestern印迹法 DEastern印迹法
19、用寡聚脱氧胸苷酸(oligo dT)纤维素柱层析分离mRNA是属于( ) A 分配层析 B 交换层析 C 亲和层析 D 薄板层析
20、检测DNA片段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常用的技术是( )
A Southern杂交 B 凝胶电泳阻抑分析 C Western印迹分析 D限制性图谱分析
四、问答题
1DNA的Walson-Crick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是什么?
2DNA在纯水室温下放置时,为什么线状双链DNA 会分离成它的组成链?
3 预测所给样品各组成部分的相对迁移速度或相对沉降位置.
(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某质粒DNA的环状、开环形、线形和变性无规则线团的混合物。 (2)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长度相同的两种DNA的混合物,A来自一种嗜热菌,B来自大肠杆菌。
4 下列哪些物质能降低双链DNA的Tm值?并解释它们的作用方式。 SSB;核组蛋白;氯化钠;甲酰胺;碱
5 某细菌DNA相对分子质量为4.0×108,求(1)此DNA分子长度;(2)此DNA分子的体积;(3)此DNA分子含多少个螺旋?
3
6 某DNA分子的浮力密度是1.699g/cm,求其含(G-C)%?
7 试用酶学方法来区别:(1)单链DNA和双链DNA;(2)线状DNA和环状DNA
8 现有如下种类的核酸混合物,假设每一种核酸都是从一种噬菌体或病毒中得到,大小和组成是均一的,相对分子质量几乎相同。设计一个方案分离并鉴别它们。
①φχ174DNA(单链环状);②双链线状DNA;③双链线状RNA;④其中一个末端带有发夹环的线状双链DNA;⑤单链线状RNA
参 考 答 案
一、填充题
1磷酸 含氮碱 戊糖 含氮碱 嘌呤 嘧啶
2.腺嘌呤 鸟嘌呤 胞嘧啶 尿嘧啶 胸腺嘧啶 稀有碱基 3.9 1 糖苷键 嘌呤核苷 4.CAMP cGMP
5.三磷酸腺苷 脱氧二磷酸胞苷
6.多核苷酸链 双螺旋 三 叶草
7.二氢尿嘧啶 反密码 TφC 额外 氨基酸臂 8.与氨基酸结合 辨认密码子 9、5’GGCAT3’
10、连接核糖与磷酸、连接两个DNA链、将碱基连到戊糖上、连接核苷酸残基。
11、长度 12、识别并结合核糖体小亚基,启动蛋白质合成,保护3ˊ端免受核酸外切酶作用;增加mRNA稳定性
13、腺嘌呤 3位=N-H,4位C=O 14、胞嘧啶 1位=N-H,2位-NH-H
15、用酸性(钅瓜)盐/苯酚/氯仿抽提 用酸性(钅瓜)盐/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
二、是非题
1错 2对 3对 4错 5对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
三、选择题
1A 2D 3A 4C 5B 6D 7B 8D 9C 10A 11B 12D 13B 14C 15D 16B 17D 18B 19C 20B
四、问答题
1DNA是含两条多核苷酸的双螺旋分子。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彼此按碱基配对形成氢键;两条链彼此缠绕,形成右手螺旋(B型螺旋体直径2纳米,碱基对0.34纳米,螺距3.4纳米,10对核苷酸/螺圈);磷酸核糖骨架在外,碱基对平面垂直于核糖平面,即垂直于螺轴,并层叠堆积在内;螺旋体表面形成两个沟,一条大沟(major groove)和一小沟(minor groove)。
2 失去一价阳离子的稳定作用,DNA的解链温度Tm降低。 3 (1)无规线团>环状>线形>开环 (2)浮力密度A>B
4 SSB:单链结合蛋白
甲酰胺:强烈的氢键竞争者
碱:增加碱基电荷 5 解:(1)DNA分子中碱基对平均相对分子质量=670,则 此DNA分子中含碱基对为(4.0×108)/670 = 6×105则 每对碱基的纵轴距离是3.4埃
此分子的长度=6×10×3.4埃=0.0204(cm)
(2)DNA分子直径为20埃,则
υ=πr2l=3.14×(10×10-8)2×0.0204=6.40×10-16 cm3
(3)DNA分子每10对碱基形成一个螺圈 6×105/10=6×104个
6 解:(G-C)%含量与DNA的浮力密度之间呈正相关,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ρ= 0.100(G-C)% + 1.658 (G-C)%=41%
7(1)S1核酸内切酶只作用于单链DNA;(2)核酸外切酶不能作用用环状DNA。 8 解
(1)溴乙锭-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别。按照沉降速度,单链线状RNA>φχ174DNA(单链环状)>双链线状RNA>双链线状DNA>其中一个末端带有发夹环的线状双链DNA。测定各分级成分在波长260nm处的光吸收(A260);加热时,A260光吸收变化如下:单链线状RNA(不变);φχ174DNA(单链环状)(变化很小);其中一个末端带有发夹环的线状双链DNA(增加);双链线状RNA(增加);双链线状DNA(增加最大)。
(2)琼脂糖凝胶电泳(pH7)和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按照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迁移速度的大小,单链线状RNA>φχ174DNA(单链环状)>双链线状RNA>双链线状DNA>其中一个末端带有发夹环的线状双链DNA。与非变性凝胶电泳相比,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单链线状RNA 由于仍维持单链,位置不变;双链线状RNA变性,两链分开,原位置条带消失,在相对分子质量减少方向出现新带;φχ174DNA(单链环状)不发生变性,位置不变;双链线状DNA发生类似双链RNA的变化。其中一个末端带有发夹环的线状双链DNA变性后互补区拆开,为一条单链,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减少,但是构象改变,迁移速度增加,因此原条带消失,出现新带。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