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25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新人教版(2)(1)
1. 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
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双选)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降低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答案 AD
解析 肌细胞浸泡在组织液中,与其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图中X是组织液,与组织液进行“双向”物质交换的是血浆Y,则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A项错误;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部分蛋白质)可通过淋巴进入血浆,B项正确;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降低,C项正确;内环境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项错误。 2.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
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 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选项A中呼吸频率加快是为了获取更多的O2;选项C中人体无论在O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O2的条件下,细胞都以有氧呼吸为主;选项D中进入血液的乳酸,被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CO2)。
( )
( )
9
3.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答案 C
解析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即免疫分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能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1.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基础及相对稳定状态的含义
调节机制 协调活动 相对稳定状态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主要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是指内环境的各项指标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 2.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中涉及的物质分子及其来源和靶细胞或作用部位 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物质分子 神经递质 激素 抗体 淋巴因子 来源 突触前膜释放 内分泌腺细胞 浆细胞 T细胞 靶细胞或作用部位 突触后膜 相应靶细胞 抗原 B细胞 10
11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