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4年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⒃七天之后,是个星期天,下午三点,妻子下楼,上来的时候,没进门,就喊:妈,信到了。
⒄岳母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了信封。她第一个阅读,好像信里通报了最新感人信息。她说:这是外孙的字迹了,还是那么幼稚。
⒅我一眼扫过信的内容,说:题材雷同。两封信竟是同样的表达,只是附了一张课程表。岳母说:要学那么多东西呀?别用伤了脑筋。
⒆妻子说:他什么时候用功过。我说:玩电脑他不是很投入吗?不写信了,你们牵挂;来信了,你们又挑剔。岳母说:该写得具体点。好,字迹已经端正了。
⒇我打电话去,表示祝贺,还鼓励了一番,传达了外婆读了信的反应。我说:看到了你的信,外婆睡觉都在笑呢。我要求儿子隔一个月,给外婆来封信,题材不限,随便写点学校生活就行。儿子说好吧,我尽力。他那口气,似乎是我硬把他往纸媒时代拽。
21.小说围绕“一封家书”展开,具有现实意义。请根据作品内容,从儿子的角度简要归纳本文的主要情节。(4分)
22.小说主要通过哪些手法来塑造“外婆”这一形象?结合文本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5分)
23.对于小说中的“儿子”,有人认为他对“外婆”不孝,有人认为他对“外婆”孝。你的看法是什么?请在小说中找到相应的依据来说明。(3分)
2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收到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的第一封信,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尽管信的内容非常简单,但是“儿子”能主动来信问候家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喜。
B.“儿子”的这封信在家里引发了一场争论,“我”的岳母和妻子怀疑信不是“儿子”的笔迹,“我”为了宽慰想念外孙的岳母,坚持说就是“儿子”的亲笔信。
C.因为长期习惯于敲击电脑键盘而陌生了纸和笔,小说中的“儿子”才会迟迟寄来家人尤其是外婆热切盼望的第一封家书,也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字迹太丑,他才会请人代笔。 D.小说情节起伏不大,语言也较平实,“儿子”的简省和外婆的啰唆对比鲜明。从请人代笔到亲自写家书,我们能感受到“儿子”从一点不懂亲情到珍惜亲情的成长。 E.小说通过塑造盼望收到外孙亲笔信的“外婆”和习惯用电脑而疏于纸笔的“儿子”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了网络时代老年人与年轻人在亲情的维系与表达上的观念冲突。 25.网络时代和纸媒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有着不同的方式。假如你即将升入大学,就如何更好地维系这份亲情,请简要谈谈你的设想。(4分)
语文试卷 第9页 (共10页)
六、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他第一次出现便使众人情不自禁地爆发出了一阵阵戏谑的欢笑。他满脸涨红,眼中打着泪花,一路走到了最右面的角落,成了我的同桌。
他的刻苦与奋进让我觉得有些惊异。对于上课连课本都不会翻开的我来说,他的聚精会神,常常让我觉得他是在睁着眼睛打瞌睡。因为,最后一排的学生,不是问题少年,就是终年无法突破倒数的防线。这么一群被众人忽视的可怜儿,似乎常年都看不到阳光。我们从不曾想过努力,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种类似于无用功的挣扎。
没过多久,他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上课无精打采,下课生龙活虎。我们之间,没有一个人忘记他是瘸子。所有游戏里边,只要是沾有跑步的,我们一律不让他参加。
开学,班主任强行实施一项极为民主的政策——班委竞选。我们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段可以安睡的甜美时光,殊不知,他竟然厉声宣布,每个同学都必须上台参加竞选!于是,原本死气沉沉的后排男生,忽然热血澎湃地准备起来,忙得不亦乐乎。
轮到我的时候,我在台上结巴了半天,硬是没说出一句话来。最后走下讲台的时候,班上同学忽然大声来了一句:“你到底要竞选什么职务?”我想了半天,还是没找到合适自己的位臵,只好顺口说了一句:“劳动委员!”然后,狼狈地在一片欢笑声中下场。
他还未走上讲台,班上的同学就已笑倒了大片。他像个受伤的战士,一瘸一拐地向前方阵地逼近。他等了很久,直至笑声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戛然而止,他才缓缓地念出自己的演讲词:“亲爱的同学们,我今天竞选的职务是体育委员。健全的你们无法体会到,我有多么渴望自由自在地奔跑……”
没有一个人再笑他,他以一种慷慨激昂的方式,重重地叩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门。 他想,自己是不可能当上体育委员的。可让他想不到的是,班主任不仅让他做了体育委员,还让他成为了自己的科代表。
“老师,你不觉得我有问题吗?我可能胜任不了这两个职位。”他有些沮丧地说。 他艰难地伸出了自己的一只脚:“老师,我是个残疾……”
“哦,原来是这样。但是,我觉得这无关紧要。难道,你觉得它很重要?” 请全面理解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试卷 第10页 (共10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