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高考22题逐题特训9
.
高考22题逐题特训(九)
高考第14~15题 古代诗歌阅读(一)
1.(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出城 李贺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注:①李贺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此诗是李贺离京时所作。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李贺应举落第,离开京城时,写下了《出城》一诗,作者开篇写下了离京时的情景,内心十分落寞孤寂。
B.本诗前两联运用了侧面描写和借景抒情手法,通过“飞雪”“桂花”“啼乌”“朔风”“骑着瘦驴的诗人”组成了凄凉冷落的画面。
C.“关水乘驴影”一句中“影”字用的非常好,写出了诗人和驴子形只影单,只有倒映在水中的影子,衬托了诗人应举落第后的悲苦景象。
D.最后两联,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进京应考而不中,回家后的惭愧心情,而妻子不断安慰自己,没有责怪,表达了夫妻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的情感。
E.本诗最后一联直接描写了回家后的情景,用笔平实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体现了李贺朴实自然的诗歌风格。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B项,前两联没有运用侧面描写。D项,最后两联不是直抒胸臆,而是虚实结合,回家的情景是作者想象的。E项,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虚写,想象回家后的场景。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案] (1)AC 选A给2分,选C给3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遭馋落第后悲哀绝望的心情。(2分)“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是直接抒情,表达诗人矛盾的心情:回到家乡重温家庭的欢乐温暖,是值得欣慰的;但是入京应试,“被弹”而归,一事无成,真是可悲。(2分)“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则是虚写,猜想到家之后,和妻子相聚时的情状,进一步抒发自己悲苦的心情。(2分)
[诗歌鉴赏] 李贺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他怀着悲哀绝望的心情,
①
1页
.
黯然离开京城。诗歌前两联用白雪、桂花、啼乌、朔风、骑着瘦驴的诗人,构成了一幅情感哀戚、色调惨淡的画面,刻画了诗人在归途中的落寞孤寂的形象。后四句转入抒情,颈联书写了诗人矛盾的心情。回到家乡重温家庭的欢乐温暖,这是值得欣慰的;但是入京应试,“被弹”而归,孑然一身,一事无成,真是可悲。尾联,通过猜想到家之后,和妻子相聚时情状的描写,进一步抒发自己悲苦的心情。
[原味翻译] 大雪纷飞中的桂花树上花朵所剩不多,天空中被弹丸击中的乌鸦一边飞往巢中一边悲鸣。关水倒映着我这个骑着瘦驴回家的落第者的身影;萧索的朔风劲吹,我的帽带低垂。回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能够重温家庭的温暖;但是我如今一事无成,真是可悲。想象着妻子一定会问我考中没有,我无言相对,紧盯着镜子中默默相对的垂泪双眼。
2.(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南乡子 周邦彦
晨色动妆楼。短烛荧荧悄未收。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词的上片写景,用词生动形象。从时间上看,前两句写夜尽晓至,后三句写冬去春来,具有明暗冷暖交替的特点。
B.从空间上看,本词上片后三句从眼前的风帘写到远处的融冰,由近及远,布置巧妙。 C.词的下片,作者没有转而抒情,而是直接描写了诗中主人公的动作,本来起的很早,却又不愿去梳妆。
D.“早起怯梳头”,“怯”字用的很传神,它巧妙地写出了主人公早起后对即将开始的一天生活的惆怅,内心悲凉。
E.全词上片写景,从时空两个方面入手,丝丝入扣,作者寓情于景,为下篇的抒情和写景做了铺垫。
(2)词的下片前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D项中“它巧妙地写出了主人公早起后对即将开始的一天生活的惆怅,内心悲凉”,“怯”字表现的是主人公不愿梳妆而已。E项,“丝丝入扣”无中生有,没有寓情于景的手法。(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 (1)DE 选D给2分,选E给3分。
(2)①前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孤独苦闷的愁绪。②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和动作来表现。清早起来原本不想梳头,迟疑之后,刚刚打算绾起秀美的长发,却难以抑制内心的忧伤,精
2页
.
神有些恍惚,不觉又停了下来。(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诗歌鉴赏] 上片描写了女主人公早晨所见的景色和个人感受。第一、二句,写晨光和室内的烛光。第三句到第五句,写冬去春来的景色。词的上片,从时间上看,写了夜尽晓至,暗示了女主人公夜尽晓至还没有休息,所以在早晨的时候还有残烛。同时,上片还描写了冬去春来的季节特点,风还冷飕飕的,但河上的冰已经开始融化。从空间上看,前两句是由外及内,后三句是由近及远。下片写女主人公的忧愁烦闷之情。第一、二句写她清早对梳妆的迟疑不定,原本不想梳妆,但还想着能够把秀发绾起。后三句,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凉,这时她沉吟不语,凝眸沉思,看到的是镜子中忧愁的双目。
[原味翻译] 明媚的阳光照在梳妆楼上。昨夜的残烛还发出荧荧的亮光。打开窗帘,有飕飕的冷风吹来。但远处河面上的冰已经开始融化。
早起很害怕梳头,想着把秀发绾起又停下手。不会说出自己内心的忧愁,只能凝眸。镜子中,满眼都是忧愁。
3.(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登夏州城楼 罗隐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注:①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境内,唐代属边塞要地。②罗隐: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才华出众,然历十余年不第。③晋英雄:五胡乱华,大夏建国于夏州后,晋朝与之战于夏州,边塞战士死伤极多。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开篇两句“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写出了诗人登上城楼的心情,“寒”“猎猎”“独”“危”等,渲染了苍凉、高阔、孤独的意味。
B.“独倚危楼怅望中”中“怅”字集中点出主人公此时的心情,既引出下文,又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C.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一联集中展现了诗人的胸怀,为了万里江山,自己要像魏晋英雄一样,争取早日为国家建功立业。
D.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一句由上联联想到自己,离家万里,而又功业未成,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希望边塞的鸿雁能帮助自己,把自己的消息传回家。
E.最后一句“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作者要脱掉一身儒服,弃文从武,手持长弓,到边疆建功立业。
3页
③
②①
.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项,解读错误,这里表现的是作者眼前所见,心头所想。D项中不含有拟人的表现手法,诗人由鸿雁而产生了思乡之情。(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感情的能力。
[答案] (1)CD 选C给2分,选D给3分。
(2)吊古悲今,满腔忧愤。一、二句,诗人登上夏州城楼,有感于自己屡试不第、怀才不遇,凭栏眺望,心中一片怅然。三、四句是由今而吊古,五、六句又吊古而悲今,皆为追怀英雄,自叹自伤之意。最后两句设想投笔从戎,并非抒其壮志,而是儒生之路屡屡不通的满腔忧愤。(6分)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抒发怀才不遇、功业难成的激愤之诗。首联写登上城楼的心情。“寒”“猎猎”“独”“危”等,渲染出苍凉、高阔、孤独的意味;而“怅”字则集中点出主人公此时的,心情,既引出下文,又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颔联写眼前所见、心头所想。登高远望,眼前这万里河山,是我大唐的土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壮美的山河令人不禁想起晋朝为保卫边塞而血洒疆场的英雄。他们的魂魄将与大地永存。颈联由历史想到自己:离家万里之遥,而又功业未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听到战马嘶鸣,看到鸿雁南飞,都会想起久违的家乡与亲人。尾联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百无一用是书生。”要建功立业,看来就得弃文就武,手持长戟强弓,跟从校尉到边疆立功了。全诗吊古伤今,慷慨激越:由眼前的江山想到历史英雄,再由英雄的功业想到自己的落魄,最后发出看似雄壮、其实无奈的呐喊。可谓慷慨苍凉,沉郁顿挫。
[原味翻译] 寒城之上,军旗被风吹动,猎猎作响;我独自登上高高的城楼远望,心中怅然。眼前这万里山河,是我大唐的国土;想当年为保卫它,晋朝多少战士牺牲在这里,他们的英魂将千年不散!而我为求功名,离家万里,却功业无成!思乡情切,以至不忍听战马嘶鸣;抬头问边塞的大雁,可曾告诉我故乡的消息?既然做儒生怀才不遇,我好想脱掉这一身儒服,手持长戟强弓,做一名赳赳武夫!
4.(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万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的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以清高被人推崇。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李清照的诗词以婉约为主,此首《摊破浣溪沙》却和她的主体风格不太相同,不是写的婉约之情。“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采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桂花的花和桂
4页
②
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