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科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解析19~21题:该女婴出生后3天出现消化道、皮肤和脐带残端出血,生后未补充维生素Ki。故首先考虑经典型新生儿出血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正常即可诊断本病,故20题应选择A。应给予维生素Ki治疗,故21题选A。
解析22~26题:该患儿有拒奶病史、奎体:低体温、黄疽,脐部有脓性分泌物,肝脏增大,考虑新生儿脐炎并发败血症可能,因此需要做血培养明确诊断。因为患儿出现激惹,前囟张力稍高,故考虑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可能,需要做腰穿检查脑脊液明确诊断。目前治疗最基本的应该是选用抗生素静注控制感染。
解析27、29题: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突然出现面色青紫,呕吐血性泡沫样液体,考虑发生肺出血可能,因此需要做胸片助诊,肺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呼吸机辅助呼吸。 二、名词解释
1.指出生后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2.胎龄32周以下的早产儿,在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及小脑软脑膜下的颗粒层均留有胚胎生发基质,容易引起破裂出血,出血向内可穿破室管膜进入脑室内引起脑室内出血。血液外渗可扩散至脑室周围的白质。大多在生后72小时内发病,常表现为呼吸暂停、嗜睡、肌张力低下和拥抱反射消失。
3.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时易通过血一脑屏障,沉积于基底神经核、丘脑等部位,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导致的脑损伤,称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疽。
4.是一种因维生素K缺乏和而导致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Ⅱ、Ⅶ、Ⅸ、X因子)活性降低所致的自限性出血性疾病。经典型多数于生后第2~3天发病,早产儿可迟至2周。常见出血部位为脐残端、胃肠道(呕血或便血)、皮肤及穿刺处。一般为少量或中量出血,多为自限性,1周后出血者极少。
三、问答题(答案仅为要点,需结合相关知识进行阐述) 1.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鉴别(教材表5-1)
2.ABCDE复苏方案包括:A(air way):清除呼吸道分泌物;B(breathing):建立呼吸; C(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D(drug):药物治疗;E( evaluation):评 价。尤以前3项最为重要,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 3.1)毛玻璃样改变;2)支气管充气征;3)白肺。 4.1)吁吸道途径;2)血行感染;3)医源性途径。
5.1)早用药;2)静脉、联合用药;3)疗程足;4)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6.1)低体温;2)硬肿;3)多器官功能受损表现。
49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目的与要求】
了解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内容要点】
1.小儿口腔、食管、胃、肠、肝脏、胰腺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2.小儿肠道菌群和正常粪便的特点。 【内容难点和注意点】
1.3个月以下小儿唾液和胰液中的淀粉酶分泌不足,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2.婴儿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贲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 3.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肠管固定性差,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 第二节 口 炎 【目的与要求】
了解鹅口疮、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 【内容要点】
1.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由于各种感染而引起的炎症,主要由病毒、细菌、真菌或螺旋体等所致。
2.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所致,临床特点是在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治疗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局部涂抹制霉菌素。
3.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所致,临床特点为发热、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伴局部淋巴结肿大。治疗可涂碘苷或锡类散、西瓜霜等。 【内容难点和注意点】
疱疹性口炎应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萨奇病毒所引起,疱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不累及齿龈及颊黏膜。
第三节 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 【目的与要求】
1.熟悉 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2.了解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方法及鉴别诊断。 【内容要点】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人食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的称胃食管反流病(GERD)。
1.病因抗反流屏障功能低下,尤其LES压力降低是引起GER的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
(1)新生儿和婴幼儿以呕吐为主要表现。
(2)反流性食管炎常见症状有:①烧灼感;②咽下疼痛;③呕血和便血。 (3)其他表现:呼吸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精神神经症状等。 3.辅助检查食管pH值动态监测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4.治疗凡诊断为GER的患儿应及时进行体位、饮食、药物和手术治疗。 【内容难点和注意点】
因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出现相应症状就应及时考虑到GER的可能性,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第四节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一、胃炎
【目的与要求】
了解急、慢性胃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5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