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科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儿科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7:22:07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目的与要求】

熟悉儿科学研究的范围。 【内容要点】

1.儿科学的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儿科学的范围①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②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努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③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等;④研究儿童各种疾病康复的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地帮助这些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目的与要求】 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内容要点】

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总体表现出以下基本特点: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因此无论是对健康状态的评价,还是对疾病的临床诊断都不宜采用单一标准衡量。②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可以表现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较严重损伤的转归为自然改善或完全修复。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意外,容易因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因此应该特别注重预防、保健及干预。 儿科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几童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疾病诊断、疾病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详见教材)。 【内容难点和注意点】

1.由于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其生理和临床特点都体现出了变化和个体差异,注意儿童不是成人的简单缩影。

2.同一种临床表现或体征,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儿常有着不一样的病因。如:惊厥在新生儿首先考虑产伤、颅内出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个月以内应考虑婴儿手足搐搦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个月~3岁多为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岁以上的无热惊厥则以癫痫常见。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目的与要求】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内容要点】

小儿的生长发育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动态变化,是一个既连续又有一定阶段性的过程。根据解剖、生理、病理等特点,可将小儿年龄划分为7个时期。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正常共40周。此期应加强孕期保健及胎儿保健。

2.新生儿期从出生脐带结扎到28天为新生儿期。胎龄满28周至生后7天为围生期。这个时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应强调围生期保健,重视优生优育。

3.婴儿期从出生到满1周岁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此期为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应按计划免疫程序做好预防接种,预防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

4.幼儿期1岁至满3周岁为幼儿期。此期活动和接触范围扩大,应注意防止意外伤害和各种感染性疾病。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为学龄前期。此期体袼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智能发

1

育更加迅速,求知欲强,模仿性强,可塑性强。

6.学龄期从6~7岁至12~14岁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旺盛,是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关键时期。

7.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岁~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此期是第二次生长高峰,生殖系统也迅速发育,第二性征逐渐明显,应重视青春期保健、心理卫生和正确的性知识教育。 第四节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目的与要求】

了解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内容要点】

祖国医学儿科的发展。

1943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建立,是一部重要的儿科学参考书。

19~20世纪儿科学的发展和影响;我国政府重点防治的四病:小儿肺炎、腹泻、营养性贫血和佝偻病。

21世纪儿科学的发展:①政府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②扩大了儿科学的对象(从过去的0~14岁扩大到孕期~18岁);③儿科的疾病谱正发生变化;④医学模式正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现代医学模式转换。

【内容难点和注意点】医学模式转换对儿科学学习、实践的启示和要求。 一、选择题

(一)Al型题(答题说明:每道题下面有A、B,C、D、E共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

1.新生儿期的定义为:

A.自出生脐带结扎起到满1个月 B.自出生脐带结扎起到满7天 C.自出生脐带结扎起到满28天 D.自出生脐带结扎起到满15天 E.胎龄满28周至生后7天

2.我国政府重点防治的四病是:

A.小儿肺炎、腹泻、白血病和佝偻病

B.小儿肺炎、先心病、营养性贫血和佝偻病 C.小儿肺炎、腹泻、营养性贫血和软骨病 D.小儿肺炎、腹泻、营养性贫血和甲低 E.小儿肺炎、腹泻、营养性贫血和佝偻病

(二)Bl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组问题共用题前列出的A、B、C、D、E共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1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新生儿时期 B.婴儿时期 C.幼儿时期 D.学龄前期 E.青春期

1.上述小儿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2.上述小儿各年龄阶段,死亡率最高的时期:

3.上述小儿各年龄阶段,最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时期: (4~6题共用备选答案)

A.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消化紊乱 B.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2

C.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D.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完善 E.第二性征出现

4.学龄期儿童的主要特点是: 5.婴几期的主要特点是: 6.青春期的主要特点是: 二、名词解释 1.围生期。 三、问答题

1.试述儿科学的特点。

2.小儿各年龄分期的定义及其特点。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C 2.E (二)Bl型题

1.B 2.A 3.C 4.D 5.A 6.E 二、名词解释

1.围生期是指胎龄满28周至生后7天的时期。是胎儿经历分娩、生命遭受最大危险的时期;此期死亡率最高,应强调围生期保健,重视优生优育。 三、问答题(答案仅为要点,需结合相关知识进行阐述)

1.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总体表现出以下基本特点: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②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意外,容易因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儿科学特点具体主要表现在儿童的解剖特点、生理生化特点、病理特点、免疫特点、诊断特点、治疗特点和预防特点等。 2.小儿的生长发育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动态变化,是一个既连续又有一定阶段性的过程。小儿年龄分为7个时期,各期有不同特点。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正常共40周。此期应加强孕期保健及胎儿保健。

(2)新生儿期从出生脐带结扎到28天为新生儿期。胎龄满28周至生后7天又为围生期。这个时期发病率和兀亡率最高,应强调围生期保健,重视优生优育。

(3)婴儿期从出生到满1周岁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此期为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应按计划免疫程序做好预防接种,预防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

(4)幼儿期1岁至满3周岁为幼儿期。此期活动和接触范围扩大,应注意防止意外伤害和各种感染性疾病。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为学龄前期。此期体格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智能发育更加迅速,求知欲强,模仿性强,可塑性强。

(6)学龄期从6~7岁至12~14岁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旺盛,是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关键时期。

(7)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岁~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此期是第二次生长高峰,生殖系统也迅速发育,第二性征逐渐明显,应重视青春期保健、心理卫生和正确的性知识教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和要求】

3

1.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2.熟悉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内容要点】

1·生长发育概念生长指器官、系统和身体的长大,是量的增加。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改变。两者紧密相关不能截然分开,故统称为生长发育。 2.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近及远、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同时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各器官发育不平衡及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等规律。

3.影响发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受遗传、性别、营养、生活环境、疾病及孕母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的发育规律及骨骼和牙齿发育的特点。 2.熟悉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评价指标及评价内容。 3.了解青春期体格生长发育的特点。 【内容要点】

1·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有体重、身长(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及指距等;体重、身高的推算公式;各指标测量方法和临床意义。

2.骨骼(颅骨、脊柱、骨化中心)和牙齿的生长发育及临床意义。 3.青春期出现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4.体格生长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准确的测虽用具及统一的测量方法、定期纵向观察、参考人群值等。

5.体格评价的内容包括生长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匀称性。 第三节 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 2.熟悉小儿神经反射的发育特点。

3.了解小儿心理活动的发展与心理测试的主要方法,包括能力测验及适应性行为 测试。

【内容要点】

1.神经心理发育包括感知发育(视感觉、听感觉、味觉及嗅觉、皮肤感觉)、运动发育(平衡及大动作、细动作)、语言发育、神经反射发育及心理活动的发展。 2.心理活动包括感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性格等。

3.能力测试包括筛查性测试(丹佛发育筛查测试、图片词汇测试、绘人测试、入学合格 测试)及诊断性测试(贝利婴儿发育量表、盖泽尔发育量表、斯坦福一比奈发育量表、韦氏发育量表)。

4.适应性行为测试婴儿一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适用于6个月~15岁小儿社会生活能力的评定。 一、选择题

(一)Al型题(答题说明:每道题下面有A、B、C、D、E共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

1.发育最晚的系统为:

A.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运动系统 D.生殖系统 E.心血管系统

4

搜索更多关于: 儿科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目的与要求】 熟悉儿科学研究的范围。 【内容要点】 1.儿科学的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儿科学的范围①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②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努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③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等;④研究儿童各种疾病康复的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地帮助这些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目的与要求】 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内容要点】 儿童时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