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1年小学六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2011年小学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
【本卷70分】
基础积累-----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
一、读拼音,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写词语。(5分)
wán qiánɡ shū jí ēn cì d?nɡjiānɡ fěi tú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应选的读音上打“√”(2分)
徘徊( huí huái ) 暖 和 ( hé huo hu? ) .. 摩平( mā m? ) 目瞪口呆( dēng dèng ) ..
可见一班( ) 百练成钢( ) 轻于红毛( )
张灯结采( ) 无原无故( ) 标新利异( )
三、找出下面各词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6分)
四、给下面每小题选择一个准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8分)
1、经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世界 的成果。
A、瞩目 B、刮目 C、拭目 D、注目
2、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中的“其”正确的解释是 A、他,指前一个人 B、其中 C、那个,那样 D、他的,指后一个人 3、“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是 的名言。 A、马尔克斯 B、肖洛霍夫 C、戈尔丁 D、海明威 4、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易经》 B、《论语》 C、《诗经》 D、《唐诗三百首》
五、填空。(第1题把句子补充完整,第2题按原文填空,第3题按要求填空。)(9分)
1、 ,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 ,我的日子滴在 , 没有 ,也没有 。 (《匆匆》)
3、按原文(题目、作者、内容)的顺序,把正确的序号填在相对应的横线上。
①〔唐〕杜甫 ②〔宋〕王观 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⑤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⑦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⑧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⑨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⑩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阅读理解-----投入地读,体会文中情趣
(一)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节选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1分)
1、画横线的语句中列举的真理是指 、 、 。 2、联系全文想想,“司空见惯的现象”在课文中具体指 、 、 。 3、句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这里的“?”指的是 ,“!”指的是 。作者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 4、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二)人类的保健卫士
①当你望着那无边无际、郁郁葱葱的森林,心中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为什么人们都喜爱森林呢?如果说啄木鸟是树木的保卫者,青蛙是农作物的卫兵,那么,我要说,森林就是人类的保健卫士。
②森林对人类贡献是很大的。当你走进森林,就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它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原来它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人们需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你就会感到舒心、惬(qiè)意。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公斤的氧气,足够七八百
【温馨提示:背面还有试题】 人一天吸用。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猛增,人们感到城市里的噪音大,森林却 又具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所以它又是净化城市的功臣。还有组成森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有一技之长,它们都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有人测验,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内可放出五十公斤植物杀菌素,所以
森林内的细菌很少,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多也只有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空旷地方每立方米空气就有细菌三四万个。可见,森林卫士的本领还真大呢。 ③森林有这么多妙用,难怪城市里的人们都要邀请森林这个家族的成员到街道旁、公园里、花圃中安家落户,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都来植树造林,迎接这人类的保健卫士到我们身边来安家落户吧!
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第1、3、4、5小题为单项选择题,第2小题为多项选择题。)(11分)
1、人类的保健卫士是 。
A、啄木鸟 B、森林 C、青蛙 2、森林的本领是 。
A、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B、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吸收噪音、消除污染 D、放出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 3、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作比较 4、概括第②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是 。
A、森林对人类的贡献很大。 B、森林是净化城市的功臣。 C、森林是氧气制造厂,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 5、最适合呼吁人类保护森林的宣传标语是 。
A、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B、封山育林,严禁砍伐。 C、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三) 铁杵(chǔ)磨成针
①唐朝的时候,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李白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创作了大量流传至今的诗篇,人们尊敬地称他为“诗仙”。
②李白能成为我国伟大的诗人,主要是他坚持刻苦学习的结果。 ③李白小时候,父亲把他带到四川,并把他送到一所学堂去读书。( )李白那时年龄小,认为读书太枯燥,每天捧着书本读啊背啊,似乎永远也读不完,( )他常常逃课,跑到外面去玩。
④有一次,他又偷偷地跑了出去。他在外面东游西荡,看看花,追追鸟??很自由地走来走去。当他走到一条小河边时,他看到一位老奶奶坐在河边,手里拿着一根很粗很圆的东西,正低着头在石头上用力地磨。李白感到很奇怪:“这是什么呀?”他好奇地走近才发现原来是根铁杵。
⑤看着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聚精会神地在磨铁杵,李白更奇怪了,他问老奶奶:“您磨铁杵干什么呀?”
⑥老奶奶抬起头看了看李白,回答说:“我在做一根绣花针。”
⑦李白听了大吃一惊:“什么?这么粗的大铁棒子要磨成绣花针?这要磨到哪一天啊!”老奶奶对他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我坚持下去,今天磨一点,明天磨一点,每天磨掉一点,天天不断,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
⑧李白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想读书也一样,没有耐心是不行的。于是,他不再到处闲逛,而是回到学堂里继续读书。从此以后,李白就一直把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记在心间,认真而刻苦地学习,读了许多书,最后终于成了伟大的诗人。
1、填空。(4分)
_____朝诗人 ,被人们尊称为 。他一直把 这句话记在心间,勉励自己的人生。
2、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词语,写在横线上。(2分)
①内容贫乏,单调无味: ②一下子完全明白或觉悟过来: 3、选择一个恰当的关联词填入第③自然段中的括号里。(2分)
与其??不如??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4、文中画“——”的句子是对老奶奶 、 的描写。(2分) 5、“他在外面东游西荡,看看花,追追鸟??很自由地走来走去。”句中省略号表示( )。(2分)
A、引文的省略 B、列举的省略 C、说话断断续续
6、第④自然段中写到“李白感到很奇怪”,他感到奇怪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第⑤自然段中写到“李白更奇怪了”,他感到更奇怪的原因是什么? (2分)
7、读了这篇短文,有什么感想?请你写下来。(2分)
【祝贺你完成了答题,可别忘了认真检查哦!】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