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注重实效 全面提高教
全方位的发展。所以我们科组坚持每学期进行两次批改作业检查,要求老师及时批改及时纠错,同时注意布置一些培养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作业给学生做,培养学生的能力。
②每学期末,我们都检查教师们的听课情况,并要求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学校规定数,教师们都能通过互相听课、外出听课等渠道超额完成任务。并且每次听完课后,科组老师都能及时进行集体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培优及后进生辅导
各年级培优扶后工作全面开展,每次活动时间、内容、人员都有记载。每学期活动十余次,每次1-2小时。培优和辅导后进生的工作,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培养学生后劲,在的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产生了明显效果。由于我校生源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面比较大,我校在高考和统考中取得的优良成绩,离不开数学组全体老师在辅导后进生方面所付出的艰苦付出。
这几年,数学教师能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经常写教学札记反思,有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具体的教学效果,我们及时总结课改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在完成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课程专家指导、市教研室教研员专业引领等多种形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增进了解,扩大教师知识视野,提高教研水平。科组先后外出与广州市培正中学、华师附中、梅州东山中学、中山实验中学、番禺市桥二中、潮阳一中、潮阳实验中学、潮州瓷都中学等10多所兄弟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同时也接待了中山实验高中、潮州瓷都中学、湘桥区南春中学、濠江区教育系统骨干教师、汕头市东厦中学等20多所学校、单位的领导和教师来我组交流。
3、教学研究
①立足校本,优化教学
校本教研是实施课改,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的主渠道,也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关键。三年来,数学科组在学校的领导和组织下,深入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为提高活动的质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数学科组在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时,按“制订方案——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反思总结”步骤开展。而且在制订方案时把教学设计、上课、说课、评课列为评比内容,并制订出评分细则。经过三年来的摸索,逐步形成了“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横向学习,拓宽眼界——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听评结合,讲求实效——总结反思,表彰先进”的校本教研模式。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们上、听、说、评、思的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②教科研成果丰硕
“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生命线”,而加强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新课改过程中,数学科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结合本校的科研课题进行教研工作。目前数学组每个人都有一个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一个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课题,不少相关课题可以构成一个有机的研究方向。近三年进行的研究课题有:
国家级“十一五”课题——新课程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子课题:基于新课程的学生学业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子课题小组长:朱穆翔、丁安华) 省级课题《开发数学建模与数学游戏校本课程,发展学生创造力》(已结题) 区级课题《07新高考》(全员参加,学校统一组织)
校级课题《新课程下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中期结题) 校级课题《面批”对提高学生成绩作用的探讨》(课题组长:丁安华、朱穆翔)
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坚持“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的工作方式,加强学习、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读好一本教学专著、写好一份学习心得、设计好一份教案、上好一节优质课、写好一篇教学论文)、组织研讨会和交流会等措施,深入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寻找新的结合点,探索自己的教研之路。通过几年的学习研究,科组的每一位教师均树立了新课程理念,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以发现和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个性施展提供了充分空间。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理念,数学科组的教科研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近三年有20篇论文或教学设计获市级以上奖励或发表在各级刊物上。 ③建立数学网站与题库
2002年,由庄春威老师负责,数学组在建立了本科组自己的数学网站—《聿怀数学》,现已经输入了大量数学资料,目前已经有了可观的访问量,它将是数学组对外交流的平台,相信对今后教学教研能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该网站也于2006年获得汕头市教学网站评比三等奖。
2007年,经过长期积累和搜集精选,数学组建立起校本教学教案集和多媒体教学支持系统,它将使数学组的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并能大大提高老师的选题范围和编卷质量,减轻教师的负担,使老师有更多的精力研究学生、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4、教学评价
①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完成自我评价和教学反思,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差异及不同发展需求。
我们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为了促进教师不断认识自我,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学生健全发展。
②数学科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较高,听课评价优良课比例不少于80%,其中优秀课不少于60 %。 (四)教学效果 ①课程达标
根据《课标》和《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我们制定了《聿怀中学数学课程开设规划》,完成5个数学必修模块的学习,并获得10个必修学分,在此基础上,文科学生选修1-1,1-2,3-1,4-4获得6学分,理科学生选修2-1,2-2,2-3,3-1,4-1,4-4,4-5获得10学分,对《数学史》结合我校教学实际,采取与必修一同学习的方法进行定性考查方式,落实学习情况。
②数学模块学分认定
按照《广东省普通高中数学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和《聿怀中学学业成绩测试及学分管理方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教学中,我们高标准、严要求,学生学业成绩优秀,模块考试合格率均在95%以上,(重修后合格率100%),优秀率保持在40%以上。
③高考统考成绩骄人
能使所有学生的数学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我校学生入学成绩列汕头市第六位),数学学习后进生的转化率达80%以上;优秀生培养率高于市平均水平。近三年来,我校数学科在高考方面取得了好成绩,2005年高考中,数学科平均564.8分(市平均分503.9)列汕头市第三位, 2006年高考中,数学科平均563.7分(市平均分506.5),列汕头市第三位,2007年高考,文科数学平均109.9分(市平均分82.4),列汕头市第三位,理科数学平均104.1分,(市平均分88.7),列汕头市第四位。06、07年数学科在汕头市统考中大大超出市的平均分,(07年市统考,高一87.2(市平均分70.4),高二文科88.7(市平均分63.4),理科93.6分(市平均分76.7),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突显了我们数学科组对学生较强的“加工能力”。 (五)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伴随学校的快速发展,数学科组取得了优良的业绩。但对照《广东省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严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主要表现在:
1、我们整体重视新课改理念的学习与实践,但个别老师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式
方法未能发生根本转变。根据要求开够了选修模块,但为了与高考内容相适应,未能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2、虽然我们为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平台,但学校尚未装备数学实验室,也没有确定用于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场所。
3、教师的专业成长任重道远,青年教师占了一半以上,存在着教学经验缺乏,教学基本功不过硬的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开展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不够多,近三年有部分教师未能发表教学教改文章。
4、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数学教师队伍。
(2)及时积累课改资料,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 (3)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工作,力争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提高。
当然,成绩代表的是过去,而未来的路更是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对于志气昂扬的数学科组老师而言,抓住高中教学水平评估的契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我们人生奋斗的最高目标!我们会乘风破浪,争取更好、更强的成绩回报社会与家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