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齐河九年级语文第二次练兵试题及答案
二0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齐河二练)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28分)
1、书法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欣赏以二十四节气为题材的书法作品,下面是小茗同学对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其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隶书“夏至”二字,横长直短,敦厚大气
B、楷书“大暑”二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匀称端庄
C、篆书“霜降”二字,线条婉转通畅,古朴大方 D、草书“清明”二字,笔画繁复,飘逸潇洒
2、选出下面语段中加点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 )(3分)
车驶近了,我却呆滞( )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zhèn( )撼了我。霍金确是不幸的,在fēng( )华正茂时遭遇........
了罕见的疾病,但身体的牢狱没能禁锢住精神的驰骋。他的思维穿越时间和空间,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隐秘( )。 .
A、dài 震 丰 mì B、zhì 振 风 bì C、zhì 震 风 mì D、zhì 震 丰 bì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客人。
B、齐河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现在社会上的一些诈骗手法别具匠心,令人防不胜防。 ....
D、那些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又称“散曲”“曲子词”,也叫“绝句”“长短句”等。
B、“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说的是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C、古人将“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作阴。 《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南面”。
D、儒家经典《论语》,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道家经典《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5、默写。(8分)
(1)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典故表现作者渴望被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 ? (4)古代诗人常借“禽鸟”意象来传传情达意,如刘禹锡在《秋词》中,用鹤儿冲天展现对生活的乐观: , ;杜甫在《春望》中,用花鸟感伤时事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 。 6、名著阅读(8分)
(1)下面是《水浒》《西游记》中三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分别写出打虎英雄的名字。(3分)
A.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十七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了鲜血。 ( )
B.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哪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得脑浆迸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 ( )
C.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老虎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老虎粪门。……那老虎朝他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老虎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老虎颔下。 ( )
(2)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坐在堂中间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 。(2分)
(3)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选文中的“我”是 (人名)。在苦难中“我”逐渐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联系全书内容回答)(3分)
二、阅读(50分)
(一)夜归丁卯桥①村舍(9分)
许浑②【唐】
月亮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太和六年进士,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 7、这首诗的颈联写了那些景物?(2分)
8、赏析颔联的写作手法。(3分)
9、简要分析“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两句诗中流露出作者情感。(4分)
2
(二)虽有嘉肴(6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0、下列加点词与“不知其善也”中“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知其旨也 B、人恒过 C、攘除奸凶 D、名之者谁 .....1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3分)
(三)辛弃疾(9分)
①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①,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②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②,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③,斩安国于市。
③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成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有删减) [注释]①掌书记:隶属节度使,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②缘:因为。归朝:归顺南宋朝廷。③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弃疾间与之游。 ( ) ②何以复命?( ) ..13、翻译句子。(3分)
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14、概括选段中辛弃疾的事迹。(4分)
(四)乐(樂)从何来(6分)
①乐,是个多音多义字。音乐、乐府、奏乐等的“乐”读“yuè”,皆与悦耳的声音有关;而快乐、乐土之类的“乐”要读“lè”,主要指人的一种愉快心理状态。乐又是姓,读“yuè”。此外,乐还可读“yào”,表示喜爱之意,如“乐山乐水”,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②为什么“乐”,既是“yuè”,又是“lè”,还可读“yào”呢?这就得追溯到“乐”字的
3
本来面目和造字的初衷了。
③现在的“乐”是简化字,它的繁体是“樂”,下面从木,上面从幺幺中间加一个“白”。小篆作:。《说文》的解释是这样的:“五声八音总名。像鼓鼙木,虡①也。”从意义上说,“乐”的本来意义是各种乐器和乐音的总名。从字形上说,“樂”是个会意字。
④甲骨文的乐字中间并没有“白”,而仅作丝附木上之形:。一般认为,这是琴瑟之像。即乐字所从的“白”并非其必不可少部分,而是后来加上的。据郭沫若等学者意见,(白)本是拇指的象形,置于中,代表以拇指拨弄琴瑟之弦也,所以又引申为奏乐意。
⑤作为姓氏的乐,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起初,乐器或乐曲的制作者亦称“乐”,后来乐成为掌握乐政的一种官名,久而久之,官名就成为姓氏名,这与史、祝、巫等姓相似。
⑥音乐给人带来欢乐,人们生活中的乐趣,有一部分来自乐。我国古代一些钟的铭文表明,古人铸作乐器之目的,就在于使父兄宾客或先祖快乐。《诗经·关雎》说:“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⑦世间万物总是相对的,“乐”也不例外。有乐音,也就有噪音;有欢乐,也就有悲哀和忧伤。“乐”的反面是悲、忧。“乐极生悲”是众所周知的成语,也是生活中的客观规律之一,违背不得的。
【注释】①虡(jù):古时悬钟鼓木架的两侧立柱。 15、.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乐”?(3分)
16、文中引用《说文》中“乐”的解释和《诗经·关雎》中的句子有何用意?(3分) (五)宋朝的雨(20分) ----陈富强
(1)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2)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3)我建议你去苏堤。
(4)雨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5)呈现在你眼前的是l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泅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6)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7)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l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西湖十之二三,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于是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诗意。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