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学案3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学案(7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能力目标:
1.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 通过学生亲手培育根尖和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让学生知道年轮的简单道理,培养学生初步收集、处理和运用图文资料的能力。 4.理解农业与生物学相互之间的关系。 5.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及组织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3.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对绿色世界的感情,增强学生的 环保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根尖各部分细胞的观察。 3.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
难点:1. 实验中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 根尖装片制作及观察。
评析:教学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展开叙述,做到了教学的认知性和思想的教育性的统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符合现代生物教育教学的理念,体现了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内容 一、情境引入
1、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否突破种皮,萌发长出成根、茎和叶?一颗树种如何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呢?
2、你平日注意观察过了吗?植株哪些部位生长的最快? 3、拓展反思:农民为了促进植株生长,运用哪些方法? 二、 知识回顾
1、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_____。_______或_____ 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后,________发育,突破种皮,形成_____。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______________。
3、根尖的结构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起到
承上启下的作用,采用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学习任务一:幼根的生长 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知识准备:仔细观察植物的幼根可以发现,在根的顶端有 状的结构,是根冠;根冠向上很短的一段颜色 、呈半透明的部分,叫分生区;向上部分颜色 的部分是伸长区,伸长区向上长有 的部分是成熟区。 探究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自学教材 《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回答:
1.探究思路是,要找出根生长的最快部位,首先要了解根的结构,然后观察和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需要对 做标记,并对 进行测试。
2.选取怎样的根合适?如果所选的根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就难以观察,所以,要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对不同根的部位做标记?选幼苗的一条幼根放到 ______,用钢笔轻轻地自 向上等距离画4条线。幼苗放到 中培养。
4.怎样进行测量?第二天测量 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分别以A、B、C、D)表示,记录下来,与第一天的记录进行比较,看有什么变化。 5.交流讨论: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上面的讨论题,最后得出结论: 通过分析观察记录可以看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________。
(2)与周围的同学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看一看大家测量的数据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请分析原因。 。
(3)当几位同学获得的数据不一致时,为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对这些数据应当怎样处理? 。
(4)如果这项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 。 为什么? 。
6.得出结论:
(1)若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会发现伸长区下部细胞_______,越往上细胞越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出根生长的原因: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通过采用观察,自学,分析,讨论等形式,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让学生从宏观上知道根是怎么长长的,产生求知的欲望,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为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创造机会。教师设计的意图是想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宏观上知道根的生长过程,层层深入学生要想知道根的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紧接着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让学生观察根内部各
部分细胞的特点,这样学生便容易理解根的生长过程是根内部细胞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包括分生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目的增多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使细胞体积的增大。建议这个探究实验课后让学生做一下,让学生从微观上掌握“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以及根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细胞的变化,教师上课时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制作课件动画演示的效果,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学会了像科学家那样的工作方法和思维的方法。
(二)学习任务二: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1.思考一下,枝条是怎样形成的?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有____发育来的
2.自学教材,讨论芽是怎样发育成枝条的? 芽在发育的时候,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______ _____和_____组成,枝条上的_____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3.如小麦、水稻等植物的幼茎上,幼叶着生部位的上方存在一些细胞,这些细胞从茎的顶端 之后,到一定时期又恢复分裂活动, 不断增多,从而使茎急剧 ,这些细胞称作 ,这种生长现象叫做 。
4.拓展反思:春天到来新芽绽放,植物的芽都是发育成枝条吗?____________ 。
评析:结合幼根生长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学、反思了解“芽能发育成枝条和绿叶,是因为芽内有能发育成枝条和绿叶的基本结构,这种前后连贯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很容易就能描述出根的生长过程和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又渗透了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和植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三)学习任务三:木本植物的茎是怎样加粗的?
1.用解剖针扎一扎木质部和髓,比较硬的是 。
2.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 、 、 、 。其中,形成层由 构成,细胞具有旺盛的 ,向外分裂产生新的 ,向内分裂产生新的 ,茎才能逐渐 ,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3.取一段生长三到四年的杨树茎,横向切开,会发现几个 。 同一年形成的木材,颜色逐渐变深,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 ,这就是 。生长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木本植物的茎, 的分裂活动,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所以相邻的两个 之间相当明显。
4.问题拓展:仔细观察一下,你使用的课桌、家具、铁路上的枕木都是用树木的 做的。
评析:这些问题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用解剖针扎木质部和髓及观察杨树的茎,观察课桌,家具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兴趣入手,创设情境,开拓学生探究,求知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自主讨论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
(四)学习任务四: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调查中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自学教材,思考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机盐对作物的作用? 。
3.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正常的、缺氮的、缺磷的和缺钾的幼苗,请大家描述一下它们的症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悟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4.拓展反思
(1)农田中的化肥被雨水冲到湖泊、池塘中,鱼虾为什么会死亡? 。
(2)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又说 “粪大水勤,不用问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符合科学种田的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评析:从幼根的生长到枝条发育,再到木本植物的茎,然后讲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按照植株的生长发育过程,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同时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知识梳理
植株的生长
一、幼根的生长——生长最快部位——伸长区
根 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新细胞的数量 的
生 伸长区——细胞拉长,细胞体积增大 长
二、枝条是芽发育的 芽的幼叶——发育成叶 芽轴——发育成茎 芽原基——发育成芽
三、木本植物的茎是怎样加粗的——形成层 树皮 1.茎的组成 形成层 韧皮部 木质部 髓 2.年轮:
氮 四、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磷 钾 五.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活动中,几位同学测得的数据不同,为得到较真实的结论,应对数据怎样处理?( D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