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中心规划设计报告
目标函数表达式min?n?1i?1j?i?1?cf?x?xijijinj?yi?yj?(2?8)约束条件xi?xj?1hi?hj??dhij?21?vi?vj??dvij2i?1,2,3,?,n?1j?i?1,i?2,?,n(2?9)yi?yj?i?1,2,3,?,n?1j?i?1,i?2,?,n(2?10)11L?hj?x?hj2211B?vj?y?vj22定义:
j?1,2,3,?,n(2?11)j?1,2,3,?,n(2?12)
4.3 SLP概述 4.3.1 SLP设计原理:
1) 对各作业单位(设施)之间的物流和非物流的关系分别作出分析,建立作业单
位相互关系表;
- 19 -
2) 综合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与非物流关系,得到综合作业单位关系表; 3) 根据各个作业单位之间的综合密切程度,决定它们之间的距离远近,从而绘
制出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4) 通过把每个作业单位的实际占地面积与位置图结合起来,形成作业单位面积
相关图,并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正,得到一些实际可行的布局方案;
5) 采用专业的评价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打分评价选择,最佳布置方案为得分最
高者。
4.3.2 SLP的基本要素:
SLP的基本要素有5个:
1) 物流对象P(Production) 2) 物流量Q(Quantity) 3) 物流作业路线R(Routing) 4) 辅助服务部门S(Service) 5) 物流作业技术T(Technique)
4.3.3 SLP布局规划实施步骤
SLP布局规划实施步骤流程图如下:
一、物流关系分析
- 20 -
物流关系是指从从生产开始直到消费前物质资料的全部流通过程。我们通过物料流量的比较,可得出区域物流关系,判断各区域的关系程度。我们亦可依据各作业区域之间的物流量编制从至表来判断各区域间的物流关系。
物流分析是指用物流相关表和物流强度来表示各作业区之间的物流关系强弱的这一过程。通常我们通过优先选择物流量大的区域来布置。物流分析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采用从至表来对区域之间的物流量进行计算分析。
下面我们给出以下定义:
把某一定时间(周期)内的物料移动量称为物流强度。
在SLP中将物流强度划分成五个等级,分别用符号A、E、I、0、U来表示。 作业区域间的物流强度可根据物流线路比承担的物流量的比例来确定。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
物流强度等级
符号
物流路线比例(%)
承担的物流量的比例(%)
超高物流强度 A 10 40
特高物流强度 E 20 30
超高物流强度 I 30 20
超高物流强度 O 40 10
- 21 -
超高物流强度
U 二、 非物流关系分析
与物流关系分析不同的是,非物流关系分析主要有以下4点:
⑴程序上的关系:如由物流与信息流相互传递信息或人员、设备之间的流程关系。
⑵组织和管理上的关系:为便于管理应把同一部门组织的功能区紧密布置。 ⑶功能上的关系:各作业区之间因功能相近或根据需要而形成的关系。 ⑷环境上的关系:从操作环境和安全需要考虑而应当保持的关系。
一般将区域间的相关程度分为6个等级,分别用符号A、E、I、0、U、X来表示。
作业区相关关系等级理由表 编号
接近理由
编号
接近理由
1 2 3 4 5 6
人员接触程度 共用相同人员
文件往返程度或配合事物 使用共同的记录 共用设备
共用相同的空间区域
7 8 9 10 11
进行相似的活动 物料搬运次数的考虑 作业安全的考虑 提升工作效率的考虑 改善工作环境的考虑
作业区相互关系等级表 相关程度等级
相关程度说明
相关程度等级
相关程度说明
A 绝对重要 O 一般重要
- 22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