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劝学 导学案 学生版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高一级语文导学案
高一必修4文言文单元
《劝学》导学案
年级:高一 编写:杨漩 修改:邓锦云 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 日期:2013年4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文章背景资料。
2、梳理全文字词,积累通假字、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而”的用法。 3、了解文章大意,背诵第一自然段。
4、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论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根据课文注释进行字词解释,疏通文意。 2、 通过讨论、展示解决重要字词。 3、 反复诵读,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深入体会作者提出的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激发学习动力。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荀子,名况,又名卿,古籍中也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他学识渊博,重实践,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他反对迷信,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和“性恶论”,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教育的重要性。
荀子从战国时期的残酷征战中看到统治者人性的残暴无情,因而提出“性恶”的主张,认为人本身带有“性恶”的一面,因而应该用“礼义”来加以控制,荀子的“礼义”实际含有“以礼治国”的含义,“礼”在古代实际是与“法”相同的东西,所以后来,荀子的学生韩非和张仪,都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荀子本人就是一位勤学的榜样。六朝北齐学者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说明他是一位从小至老都在勤奋学习的学者,他的这篇《劝学》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2、 背景资料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原文相当长,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问题。本文共三段,节选自原文前一部分,它们在原文中是不连贯的,但各段的内容基本上是完整的。
荀况著有《荀子》,现存三十二篇,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其文笔雄辩,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又善用比喻,有独特的风格。
3、文言虚词“而”的常见意义与用法
(一)用作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递进、修饰、转折、假设、因果、目的等关系。下列各句中“而”表示什么关系?请指出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高一级语文导学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表示 承接 关系。可译为 然后 。 ) 4.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表示 转折 关系。可译为但是 、却。 ) 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呼尔而与之,行道 之人弗受。(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与谓语。) 7.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表示目的关系) 8.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表示因果关系)
(二)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 \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第一课时
一、 课前学习
1、注音
木直中( )绳 虽有( )槁( ) 暴( )
参( )省( )乎己 跂( ) 须臾( ) 假舆( ) 君子生( )非异也 跬( )步 骐骥( ) 驽( )马 锲( )而不舍 金石可镂( ) 二螯( ) 蛇鳝( ) 2、解题:
“劝学”——
二、课堂学习
1、研读第一、二自然段,结合课文注释解释加点词语和句子(要求:小组讨论字词,梳理大意,将难句写在黑板上。)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
青,取之 于 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
请概括本段大意: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高一级语文导学案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请概括本段大意: 2、背诵第一自然段(A级)
3、翻译重点句子(A级)(学法指导:注意句式特点和重点字词的落实)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三、课后作业:
完成课文P93第二、三题。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高一级语文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课前学习
1、解释加点词语(A级)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请概括本段大意: 2、翻译重点句子(A级)(学法指导:注意句式特点和重点字词的落实)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整理“而”字用法 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本文中相同的句子是: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本文中相同的句子是: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 本文中相同的句子是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