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公派教师培训方案(600课时)(上报版)4月6日-1-精品资料
附件1: 2012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
外派汉语教师岗前培训方案
为保证外派教师更好地胜任海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任务,提高教师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对象
2012年赴孔子学院任教教师及公派其他教学机构教师,计划700人。分春季、夏季两期。春季132人,秋季568人。
二、培训时间
春季班:2012年4月初至6月初;夏季班:7月-8月。每期为期2个月,共600课时。
三、培训目标
1. 增强岗前教师对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工作的“三感”、“三情”。
2.提高岗前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保证其赴外工作后能迅速适应海外工作、生活环境。
3.提高岗前教师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的综合技能,胜任孔子学院的各项工作。
4.提高推介国家汉办优秀国际汉语教材及教学资源的能
力和新汉语考试的能力。
5.明确岗位职责,做好赴任准备。 四、培训原则
1.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解决教师赴任期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培训目标。
2.以案例教学为核心。将案例教学作为主要培训方式,并贯彻于培训各个环节。
3.以提高针对性为重点。采取分类分层、分国别培训、针对性强的培训。
五、培训方式
1. 案例教学。以国际汉语教育典型案例为基础,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 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2. 实训教学。强化教学观摩、模拟教学、试讲等教学实践和实习环节,并与微格教学相结合,培训学员的实际教学能力。
3. 任务式培训。以任务引领教学,通过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及评估。
4. 自主学习。学员自学指定的阅读材料及知识性的课程。
六、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由8个模块构成,计划600学时课程。 模块一 孔子学院建设和职业道德
1.1孔子学院与国家软实力 --什么是国家软实力?
--什么是国家形象?如何打造国家形象?
--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孔子学院的任务、目标及发展现状? --外国人眼中的孔子学院是怎样的? --孔子学院开展哪些中华文化传播活动? 1.2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发展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 --一名国际汉语教师的使命和职责是什么? --如何保持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热情与激情? --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什么? --国际汉语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行为规范? --如何应对困难和挫折? 学时:30学时
形式:阅读材料、观看影像、专家讲座、小组讨论、座谈交流、案例分析 阅读材料:
1.刘延东国务委员在第一次全国孔子学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刘延东国务院为在第六届孔子学院大会上的讲话;
3.孔子学院发展规划(对外版); 4.第六届孔子学院大会各专题会议材料; 5.第六届孔子学院大会中方承办单位总结材料。 影像资料:
1.CCTV-4〈文明之旅〉栏目专访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孔子学院-中国给世界的惊喜》(2011年7月25日)
http://news.cntv.cn/program/wenmingzhilv/20110726/100114.shtml;
2.新华网访谈实录——《孔子学院的教与学:许琳谈中华文化走出去》,(2011年11月10日)
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1-11/11/content_378555.htm。
主讲专家:
许琳
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副部级)
马箭飞 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 王永利 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 胡志平 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 静炜
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
赵启正 全国政协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 张九桓 前驻泰国大使 李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张媛媛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赵延风 北京大学副教授、前日本立命馆孔子学院院长 张笑贞 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前喀麦隆大学孔子学院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