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土建工程设计毕业论文
3.2.3路基宽度 .............................................. 57 3.2.4路基边坡坡度 .......................................... 58 3.2.5路基压实 .............................................. 58
3.3路面结构设计 .................................................. 39
3.3.1设计原则 .............................................. 39 3.3.2设计步骤 .............................................. 59 3.3.3交通量分析 ............................................ 59 3.3.4路面结构的破坏模式与设计指标 .......................... 67 3.3.5计算设计弯沉值 ........................................ 70 3.3.6确定路基回弹模量 ...................................... 70 3.3.7拟定路面结构 .......................................... 71 3.3.8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 71 3.3.9方案比较 .............................................. 73
4 排水设计.......................................................... 74 4.1 排水量的确定 .................................................. 74 4.2 排水结构的确定 ................................................ 74 4.3 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排水系统材料及施工要求 .................. 74 4.4路基地面排水设计 .............................................. 76 4.5 路基地下排水 .................................................. 77 4.6路面排水 ...................................................... 79 4.7中央分隔带排水 ................................................ 79 5 桥涵设计.......................................................... 80 5.1桥涵设计的一般规定 ............................................ 80 5.2位置及尺寸 .................................................... 80 6结论 .............................................................. 81 参考文献............................................................ 82 致 谢.............................................................. 84 附 录.............................................................. 85
第一章 绪 论
1.1 引言
50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公路技术等级看,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还有近20万公里等外公路,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4.4%,西部地区更高,达到21.8%,技术等级构成不理想。从行政区划分布看,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公路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总的来看,东部地区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公路的比例也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
因此,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重点提高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公路技术等级,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扶持西部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本世纪末以至下世纪初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
1.2 DICAD PRO技术
自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E.萨瑟兰德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交互式图形生成技术的概念以来,CAD技术(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地成长起来,成为一门实用的技术,在机械、电子、建筑、化工、能源、交通土建等工程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把人从许多重复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CAD技术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公路设计手段、设计方法甚至设计理论都产生了重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交通土建行业的技术进步,成为道路勘测设计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互动式道路及立交CAD系统专业加强版-DICAD PRO是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刘洪波老师继DICAD之后的又一力作,DICAD PRO全面摒弃华而不实的方法和功能,更注重实用功能的研究与开发。
1、加强辅助成图功能,变速车道、收费广场、桥梁涵洞等自动成图,高质量、高效益。
2、增加辅助桥梁功能,保证路线与桥梁设计整体进行,提高整个项目的设计效率。
3、强化智能更新功能,平、纵、横面图及端部高程图数据自动刷新,变更设计不再烦恼。
4、丰富自动成表功能,增加EXCEI表格形式,改善图表效果且利于后续处理!
5、提高设计效率,使道路及立交的设计效率至少增强一倍,给您带来更多便捷、更多效益、更多享受。
6、方便学习掌握,DICAD PRO更具可学习性、易懂性,适合所有设计人员使用。
1.3拟建项目地区概述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处北纬31°-39°35'东京105°29'-111°15',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接壤。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约200-500公里,土地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145%。因位于陕原以西,故名\陕西\。 陕西境内山塬起伏,河川纵横,地形复杂。其本特征是:南北高,中间低。以北山和秦岭为界,全省可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三大地貌区。 陕北黄土高源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东西长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秦岭在省境内东西长400-500公里,南北宽120-180公里,海拔1000-3000米。巴山们于本省最南部,长约3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秦巴山区是林特产的宝库,汉江谷地土质肥美,农产丰富。
陕西地处内陆中纬度地带,形成显著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从北到南跨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
1.4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几十年来,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以及汽车性能的不断改善,再加上高新技术在公路运输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公路运输越来越快捷、安全、舒适、方便,公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拟建公路对于拉动沿线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路的建成可以改善沿线城镇的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可以加快这些城镇的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可以有效地促进公路沿线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沿线经济的快速发展。
1.5沿线地形地质及自然环境
1:地形特征 西安以北,陕甘黄土高原边,由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应,共同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自然屏障。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关中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形成,因而又称渭河平原。它西起宝鸡,东到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 :2:气候 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平均为219~233天。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1.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4℃~26.9℃;年平均气温13.3℃。年降水量平均为507.7毫米~719.8毫米。年平均湿度为69.6%。年平均降雪日为13.8天。 :3:矿产资源 西安地质发育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秦岭山区大片的火成岩、变质岩以及渭河盆地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层,为各种金属、非金属以及能源资源的集聚奠定了基础。现已查明的各类矿产共47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2种,能源矿产2种,其他矿产2种。主要金属矿有:铁、锰、铬、钛、铜、铅、锌、锌铜、钼、金、钨、铀和高铝矿物原料。非金属矿主要有:大理石、长石、白云岩、水泥灰岩、石墨、建筑砂砾、脉石英、“蓝田玉”、砂线石、硫矿等。 4:自然资源 西安的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直接侵袭,尚保留若干第三纪古老的孑遗植物,如银杏、水青树、连香、马甲子等。秦岭山地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垂直分布有高山灌丛草甸、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等自然植被类型。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计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属、2224种,为中国种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库”之一。渭河平原主要为大田农作物、蔬菜、果园和城市绿化等栽培植物类型。野生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有兽类55种,鸟类177种,包括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秦岭亚种、鬣羚、大鲵、黑鹳、白冠长尾雉、血雉、金鸡等珍稀动物。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境内已建立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