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平望镇体规划说明书
吴江市平望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2020年,平望镇全镇最高日用水量为15.04万m3/d。 (三)区域给水规划
平望镇近期仍由水厂供水,远期根据市域水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在平望镇实现统一供水工程,供水水源为位于七都的区域供水厂。
(四)平望水厂规划
保留平望水厂作为蓄水池,满足应急和调峰功能。
(五)给水管网规划
1.区域给水管主要沿原227省道和原318国道布置。
2.镇区内给水干管成环状布置,确保供水安全,便于各地块用水从多方位开口接入。中心镇区、平望社区内各形成一个主要的给水环网:
中心镇区沿平一路-平运路-南北快速干线-平望大道以及滨湖支路-平望东路-平运路-南北快速干线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给水主干环网;
平望社区沿规划227省道-平运路-通运北路-平望大道形成的主干环网(Φ600-Φ1000); 另外,中鲈工业区和梅堰工业集中区的给水干管形成独立的供水环网。
3.村庄给水由沿到各居民点道路铺设的给水管供水。
4.给水管道一般沿道路敷设,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下。给水管道敷设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5. 工业用水与其他用水实行分区供水,根据不同需要调节水压、水量、水质,与其他区域互不影响。
二、排水设施规划
(一)现状概况
现状平望镇共有污水厂3个,原平望镇区1个,日处理能力3万吨,主要服务于其南部工业区,主要工业污水排放企业包括喷水厂和印染厂。原梅堰镇区污水厂2个,规模为1200T/日和4000T/日,主要服务于梅堰北部工业区。
现状平望镇两个镇区的排水系统均不完善,雨污合流,污水仅经初步处理或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企业污水少量由厂家处理后排入水体,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农村居民点大都为生活污水,无集中处理设施。
现状存在问题如下:
1.镇区排水收集管道建设不完善,以合流管道为主,不利于进行污水的收集;
2.镇区暂无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对水体和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3.部分区域排水不畅,遇暴雨出现集水现象,影响正常的生活、生产。
(二)排水体制
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
(三)雨水系统规划 1.规划原则
遵照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的原则,避免设置雨水泵站节约工程造价。 (2)规划措施
A.镇区内分为八个雨水汇水区域。
B. 规划利用现状河网密布的有利条件,根据地形、地势划分雨水排放区,雨水就近排放到内河,再通过提升泵站提升后排入外河。
C.雨水提升泵站结合排涝泵站设置。
D.雨水管敷设在道路下,道路宽50米以上者两侧布置,其余为单侧布置,分别在路西、路南。 E.雨水管布置不跨河,降低敷设管网的成本。
(三)污水系统规划 1.污水排放量预测
给水日变化系数取1.5,那么镇区近期平均日用水量约为4.97万m3
/ d,远期平均日用水量约为7.85万m3
/ d。
本次规划城市污水排放系数取0.80,污水处理率为100%,因此,镇区近期平均日污水排放量为3.98万m3
/ d,远期平均日污水排放量为6.28万m3
/ d,其中中心镇区及梅堰社区平均日污水排放量为2.28万m3
/ d,平望社区及镇南工业区平均日污水排放量为1.74万m3
/ d,中鲈工业区平均日污水排放量为2.26万m3
/ d。
同上,梅堰工业集中区平均日污水排放量为1.39万m3
/ d。
由此得到,2010年镇域平均日污水排放量为6.13万m3/ d;2020年镇域平均日污水排放总量为8.02
万m3
/ d。
2.排污设施规划
(1)遵循污水处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和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原则。
(2)规划保留原镇南及中鲈污水处理厂并扩大原有污水处理规模,取消原梅堰污水厂,同时在中心镇区南部新建一处污水厂。
中心镇区的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2.5万m3
/ d,处理梅堰社区及中心镇区的污水;中鲈工业区内的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2.5万m3
/ d,处理中鲈工业区的污水;镇南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3.2万m3
/ d,处理平望社区、镇南工业园及梅堰工业集中区的污水;
(3)镇区内共设三个污水提升泵站。
(4)镇区内分为五个汇水区域,通过主干管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5)主干管敷设在中心镇区的平运路、平望社区的莺湖路以及中鲈工业区的发六路等主干道路。 (6)规划的镇域农村集中居民点的污水将排入污水管网,之后汇入镇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考虑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操作的可行性、经济性考虑,近期距镇区较远的农村居民点可采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处理村民的生活污水。
3.污水处理
A. 对于工业污水,企业应根据其污水成分经预处理达到城市污水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内。
25
吴江市平望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有条件的企业可考虑污水循环利用,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
B.污水处理厂尾水必须达到一级标准才能排放入水体。规划区内污水受纳体为天然河流。尾水直接排入河道。
C.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应集中作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达到环保要求的污泥作为农业肥料。
三、电力工程规划
(一)现状概述
现状平望镇用电电源由吴江供电局提供。原平望镇共有两个变电站。原梅堰镇有一个变电站。
(二)规划原则
新建与改建相结合,供电工程的供电能力适应负荷增长的需要,结构合理,便于电网建设的实施和过渡。
城镇供电工程设施符合城镇环保要求,减少对城镇的污染及其它公害,同时与城镇其他基础设施相配合,统筹安排。
(三)负荷预测
本次规划采用“负荷密度法”预测用地用电负荷的近远期控制性指标。确定用电负荷采用用地性质分类法。
用电负荷近期 远期 用地性质 指标 (万用地面积综合用电 用地面积综合用电 kW/KM2) (KM2) 负荷(万kW) (KM2) 负荷(万kW) 居住用地 3 2.39 7.17 4.12 12.36 公共设施用地 3 0.79 2.37 1.26 3.78 一类工业用地 2 0.66 1.32 1.31 2.62 二类工业用地 3.5 1.89 6.615 2 7 仓储用地 1 0.2 0.2 0.14 0.14 道路广场用地 0.002 0.95 0.0019 1.26 0.00252 对外交通用地 4.2 0.01 0.042 0.09 0.378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0.08 0.2 0.016 0.41 0.0328 绿地 0.001 0.84 0.00084 1 0.001 总计 17.74 26.31 表9-2 镇区用电负荷预测
由此镇区内10kV总负荷2010年总计17.74万kW,2020年总计26.31万kW,10kV按最大利用小时4000小时计算,2010年10kV电量为70960万kWh,2020年10kV电量为105240万kWh。
农村用电负荷按人均用电负荷指标预测,2010年村庄用电总负荷为8.58万kW,10kV电量为34320万
kWh;2020年村庄用电总负荷为3.95万kW,10kV电量为15800万kWh。
梅堰工业集中区10kV总负荷总计4.20万kW,10kV电量为16800万kWh。
则平望镇2010年镇域用电总负荷为30.52万kW,10kV电量为122080万kWh;2020年镇域用电总负荷为34.46万kW,10kV电量为137840万kWh。
(四)变电站设置及配电网规划
规划保留平望电厂作为平望镇区、中鲈工业区及梅堰工业集中区供电电源。规划保留现状莺湖110KV变电站、庄田110KV变电站和原梅堰镇区35KV的变电站。
由此,镇区内共有110KV变电站两座,庄田变电站主变容量组为2×63 MVA,莺湖变电站主变容量组为3×63 MVA,规划占地面积均不大于5500平方米;35 KV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组为2×31.5 MVA,规划占地面积不大于3500平方米。
庄田110KV变电站的10KV出线主要服务于中鲈工业区及周边村庄,莺湖110KV变电站的10KV出线主要服务于中心镇区、平望社区和梅堰工业集中区及周边村庄。梅堰35KV变电站的10KV出线主要服务于梅堰社区及周边村庄。
各变电站引出10KV配电线沿道路至各村庄。
(五)变电站选址原则
1.变电站规划设计应节约用地,考虑城市景观。 2.交通运输方便,避开易燃、易爆区和大气污秽区。 3.便于进出线的布置,交通方便,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4.远离通信设施,避免电网发生接地故障时变电站电位高升对临近的通信设施产生影响。
5.符合防洪、防震等防灾有关规定。变电站的所址标高,宜高于百年一遇的洪水位;35KV变电站的所址标高,宜高于五十年一遇的洪水位。
(六)线路铺设方式的选择 1.直埋敷设
适用于市区人行道、公园绿地及公共建筑间的边缘地带,最简便的敷设方式,投资少,易受外力机械破坏。 2.浅槽敷设
使用于电缆较多、不能直接埋入地下且无机动负载的通道。 3.排管敷设
使用于不能直接埋入地下且有机动负载的通道,如城区道路及穿越小型建筑。
(七)线路铺设方式
为了确保城市用电的安全性,规划区内远期高压配电网均采用地下敷设。在不同的地段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电缆分别采用直埋敷设、沟槽敷设、排管敷设。
(八)电力电缆线敷设的安全要求
1.变电站的建筑风格、立面造型、色彩与周边的环境、景观、城市风貌等要相协调。
26
吴江市平望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2.直埋电力电缆之间,直埋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通信电缆、地下沟管、道路、建筑物、构筑物、树木之间的安全间距要满足《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的有关规范。
3.电力电缆与电信电缆异侧布置。
四、燃气工程规划
(一) 现状概述
现状平望镇的气源种类为瓶装液化气。目前镇区有三处瓶装液化气供应站,分别位于小西村、莺湖村和新南村。
(二)用气量预测
居民生活用气指标选2200MJ/人.年,燃气低热值按20MJ/Nm,则居民生活用气定额为0.3立方米/人*日,则镇区至2020年居民生活用气量约为3.0万立方米/日。居民生活用气量占总用气量的60%计算,则2020年镇区总用气量为4.9万立方米/日;2020年农村生活用气量为0.8万立方米/日;则平望镇2020年全镇总用气量为5.7万立方米/日。
(三)输配系统规划
1.燃气气源近期规划以瓶装液化气为主,远期改为管道天然气。
2.远期以区域性西气东输的天然气为气源,在中心镇区设置2个调压站,平望社区设置一个调压站。 3.平望镇输配气管网采用中压B二级管网系统。燃气管网工作压力0.2~0.4Mpa。
4.燃气管线沿道路布置,采用环状和支状管网相结合。规划要求,配气管道应按规划管径一次建设到位,以保证供气连续性。
5.燃气管线沿道路铺设至农村居民点,再于居民点中设置配气站供应各户居民。 6.进一步改善用气结构,降低用气成本。
7.加强燃气管道的安全防护。按现行规范,高压管道至建筑物基础最小水平净距6m;中压管道距建筑物基础最小水平净距2m。
四、电信工程规划
(一)现状概述
现状原平望镇区邮电局位于通运西路14号,2004年邮政业务量为260万件。现状原梅堰镇区邮电局位于梅新路,2004年邮政业务量为18.9万件。全镇电话普及率为36%,电话交换机容量为29000门,电话容量19000门。
现状平望镇广播电视台位于莺湖公园内,有线电视普及率为92.07%,其中农村普及率为65.06%。
(二)电信容量预测
镇区按照住宅电话每户1.5部电话,户平均人口3.5人/户,公用电话按5部/千人,非住宅电话占住宅电话的1/3,电话局、站设备容量的实装率按85%计算,则2010年镇区电话装机容量为2.97万部,2020电镇区电话装机容量为4.84万部。
农村按照住宅电话每户1.5部电话,公用电话按5部/千人,电话局、站设备容量实装率为80%,则2010年农村电话装机容量为1.98万部,2020年农村电话装机容量为0.91万部。
由此得出2010年全镇电话装机容量为4.95万部,2020电全镇电话装机容量为5.75万部。根据电话出
局管道孔数为设备容量的1.5倍,出局电缆的对数平均为1500对,得出电话出局管道孔数,近期为50孔,远期为58孔。
(三)规划措施
1.保留原平望镇区的邮政局,规划将邮政局和电信局结合布置,同时在中心镇区西部大龙荡西南侧新建一处邮电局,占地面积为3000-5000平方米。规划还将在新行政中心东侧建设一处邮政服务网点及电话模块局。
2.平望镇通信主网发展方向为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镇区通信建设的战略重点是完善宽带网络的建设和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规划进一步拓宽整个的骨干带宽和分支节点带宽,逐步实现光纤到户。宽带网络将IP网和ATM网相互融合,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同时依托吴江市城域网的建设和发展,将出带拓宽至千兆。积极推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到网络资源的综合利用,全面使用多媒体通信、图象传送等宽带业务组成的信息化高速公路。积极推进政务信息网、教育网和社会信息网的开发和建设。
3.鉴于公用通信网规划容量能满足发展需要,从有利于合理安全使用通信设备、保证全程、全网通信质量、避免重复建设考虑,规划确定规划区内除有特殊要求的部门以外,原则上不发展专用通信网(用户交换机)。
4.为提高通信质量和改善规划区景观,规划要求规划区内各类通信线路一律采用地下管道敷设,并共用管道走廊。通信管道走廊敷设于道路人行道下,与电力电缆沟分别置于道路的不同侧。
(四)有线电视
大力发展有线电视,规划区有线电视普及率达100%。增加有线台转播节目。 规划有线电视线与电讯线共沟敷设。
27
吴江市平望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十章 环境保护规划
一、环境保护
(一)现状分析及评价
平望镇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新的污染源不断出现,已对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威胁。污染源主要可分为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音等。
目前,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由于环保意识不强,镇区内排污系统不健全,环卫设施数量不够,环境质量不高。平望镇现状水资源调度措施跟不上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等原因。工业有机废水和生活水污染防治是平望镇的环境保护中的主要工程。
大气污染仍以粉尘污染为主,同时机动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
(二)规划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2.坚持防治污染与调整产业结构、技术改造、节约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贯彻环境综合整治方针。 3.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和“污染者付款”的原则,强化政府职能,加强科学管理。 4.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主要环境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规划目标和措施。
(三)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遏制环境污染发展的势头,保持规划区的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大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 远期目标: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改善和提高规划区环境质量。基本实现环境清洁、优美、安静、生态良性循环。
(四)环境保护措施
1.全面规划,搞好城镇空间布局
城镇环境与城镇建设密切相关,它既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又是各项事业发展综合效益的反映。为了改善平望镇的环境质量,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要对城镇用地、人口及发展规模适当加以控制,根据自然、社会条件和生产力布局规定各种功能区域,对不同的功能区规定不同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建设布局和环境质量,保留足够的绿化空间,对不符合要求的现有生产、建设项目要予以调整,对新工业区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开发建设,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严格控制城镇水源上游、上风向地区工业企业的发展。
2.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防治工业污染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严格遵循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分区进行建设,尤其是新建工业的选址,应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具体的工业布局建议按以下原则进行:
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集中在工业区建设。 有一定大气污染的工业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工业区中的一类工业只布置无大气污染,噪声较小的工业,靠近社区的工业用地只宜布置既无大气污染,噪声又小的工业。
对污染严重、就地改造不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目前不再对其发展,并逐渐迁
出。
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间设防护林带,采取透风式、半透式和密闭式三种混合布置形式,透风式绿化布置在工业区上风向,而不透风的绿化布置于工业区下风向,有利于有害气体顺利扩散。
对重点工业污染源进行治理,对重点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必须做到有效控制。
3.加强城镇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措施
现状镇区的雨水、污水合流明渠应按照规划进行改造。镇区内要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对于一些排放含特殊成份工业废水要在厂内先进行处理,可回收一定量的工业原料,以减轻城镇污水厂的处理压力,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系统。水污染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划区水体控制标准见下表。
表10-1 规划区水体控制标准 第一类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二类污染物排放标准(mg/l) 污染物 排放浓度mg/l 排放浓度 标准 总汞 0.05 PH 6-9 烷基汞 不得检出 色度 50 总镉 0.1 生化需氧量 30 总铬 1.5 化学需氧量 100 六价铬 0.5 石油类 10 总砷 0.5 挥发酚 0.5 总铅 1 氢化物 0.5 总镍 1 铜 0.5
4.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解决城镇大气污染,要大力开展节能工作,严格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按行业和部门下达节能及耗煤指标,实行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总量控制。规划区大气环境质量应力争达到高于国家一类标准。
要努力增加煤气、电力等二次能源供应量;控制汽车的尾气污染,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的汽车污染监测管理机构,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完善监测管理手段和方法。镇区大气污染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镇区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允许标准详见表10-2。 表10-2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允许标准 污染物 单位 锅炉(65T/H) 炉窑 其他 烟尘 mg/nm3 250 100 二氧化硫 mg/nm3 1200 850 550 烟尘黑度 林格曼度 1 1 氟 mg/nm3 6 9 颗粒物 mg/nm3 120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