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含七套中考模拟卷)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18-2019学年中考语文一月一模拟试卷
成长中,无数有温度的话语,伴随我们一路走来。 请以“有温度的话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 、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一.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10分)(1)(6分)①物是人非事事休 ②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池上碧苔三四点 ④北斗阑干南斗斜 ⑤背灼炎天光 ⑥人迹板桥霜 ⑦何日遣冯唐 ⑧潮平两岸阔
(2)(4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9分)
(1)萧 涤 yān (共3分。各占1分) (2)拖起 托起 (2分)
(3)滋润,滋养; 愚顽,愚钝(共2分。每空1分) (4)比喻 拟人 (2分)
3.名著阅读 (4分 每空一分,性格和情节答出一点即可得分。) (1)林冲 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 武艺高强 有勇有谋 (2)孙悟空 大闹天宫 三打白骨精 三借芭蕉扇等。
4.(1)(4分)喝酒不驾车,驾车不喝酒。(对联句式 2分,内容2分)
(2)(4分)酒驾具有严重的危险性;酒驾严重漠视他人生命;酒驾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列出两种同时通顺即可满分)
(3)(4分)(1)印发宣传手册。(2)开展“杜绝酒驾”主题演讲。(3)举办“酒驾”事故图片展等宣传活动。(每种方式给2分)
二、阅读(55分) (一)(20分) 5.(3分)
16岁时,自卑的我因为一位美术老师的欣赏和父亲的鼓励而树立自信,从而改变人生方向并学有所成。(能准确概括文章内容,2分;表达,1分。) 6.(4分)
美术课之前“我对自己的认识”:学习成绩差,不如其他同学聪明……//美术课之后“我对自己的认识”:(对艺术美)挺有悟性,不会比其他同学差(比其他同学还聪明)…… 7.(4分)
例一:你终于真实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了。当年,我的美术老师告诉我,有机会一定要到法国奥赛博物馆亲眼看看《睡莲》的真迹,今天我终于实现了夙愿。你的光影亦真亦幻,你热烈而含蓄,你温和而美丽,当我第一次看到你就被你深深吸引。当我怯怯说出对你的观感时,美术老师夸我有悟性时,你难以估量,我有多欢喜,从此我不再自卑,不再惰怠。你改变了我的人生。
例二:老师,您是否知道,正是当年您充满欣赏意味的话语,我才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正是您对画作意趣盎然的解读,我第一次受到了艺术的洗礼。难忘那一段如凤凰涅槃般的心路历程。如果没有那一节美术课,可能我仍是一个
在慵懒、懈怠的泥沼中难以自拔的人。感谢生命中有你。
8.(4分)能自选一个角度(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作批注。内容2分,表达1分。
【A句参考角度】①用排比的修辞,写少年的汗味,写老树,写蝉儿,写市音,渲染夏日午后昏昏欲睡的氛围……②用拟人手法,写老柳树懒得摇曳,蝉儿高调地唱老歌,强调了夏日午后的无聊、慵懒……③用“蝉儿唱歌”、“远处市音繁忙”来衬托夏日课堂的单调……
【B句参考角度】①运用心理描写。当听到轻蔑的话语,“我”的心猛烈地跳动,“住嘴”二字差点脱口而出,
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我”的内心因同学窃窃的笑声与私语而产生了一股压抑的愤怒……②运用动作描写。“攥紧”,“低头”、“再低头”、“埋进”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自卑的“我”因同学的嘲笑而显得窘迫和无助……
【C句参考角度】①运用动作描写,“看我一眼”、“点点头”,传神的写出父亲对“我”开始热爱美术的理解……
②用语准确,“意味深长”、“郑重其事”两个形容词,体现父亲对“我”的理解与坚定的支持…… 9.(5分)
例一:我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但有时,成长只是瞬间的事。如文中的“我”,因为美术课上得到老师的赞许,因为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从此由一个学习成绩差,内心自卑的孩子变成一个拥有自信,克服惰怠,努力追求理想并学有所成的人。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也曾因一次竞赛获奖而重拾信心,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瞬间长大了。
例二:我不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某一次经历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但真正的成长是在一次次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肯定中完成的,所以我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中的“我”虽在经历一次难忘的美术课后瞬间成长起来,但在后来很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依然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成功。又比如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在演讲比赛中获奖。(观点明确,结合文本,2分;生活感悟,2分;表达,1分。)
(二)(20分)
10.(3分)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是公平的!对生活要心存感激。
11.(4分)作者用我们熟知的诗句有力地阐明了“人生,有时也需要一些起伏才显得更加有意义,才更懂得如何去珍惜并努力争取!”(生活中难免有的是起伏)这个道理;增加了文采。
12.(4分)比喻论证;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生活是美好和富有希望的,人生是精彩而美丽的。 13.(4分)第⑥段阐释了生活中的困境与失败也是一种美景;从如何对待失败与困境的角度论证了我们应该感激生活,使论证更全面周严。
14.(5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唯一答案。参考示例:我比较喜欢本文的观点,《痛快》中对待生活追求的是一种自由与享受,本文中强调的是面对生活应充满热爱,心怀感激,两者相比,本文的观点更积极些。 (三)(15分)
15.(4分)(1)编次(2)屡次、多次(3)字条(4)通“倡”首发 16.(4分)略
17.(2分)置书鱼腹 故作狐鸣
18.(2分)陈胜是一位深谋远虑、有很强的洞察力及很强的领导才能和组织才能的农民。
19 .(3分)(1)这种做法可以理解。陈胜、吴广所处的时代,愚昧和落后导致人们思想上的局限,他们依靠“行卜”这种做法来威服众人,以达到起义的目的,情有可原。(2)这种做法不对。“行卜”是用占卜来预测吉凶的一种迷信活动。陈胜、吴广两人应适时发动起义,而不可把如此重大的事情寄托在卜算上。
三、写作(55分) 20.略。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用正楷或行楷字将下列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4分) 厚积而薄发。
▲ ▲ ▲ ▲ ▲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桑梓( ▲ ) 刹( ▲ )那 迁xǐ ( ▲ ) cù( ▲ )不及防 .. 3.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学而时习之, ▲ ? (《学而》)
(2)老骥伏枥, ▲ 。 (曹操《龟虽寿》) (3)大漠孤烟直, ▲ 。 (王维《使至塞上》) (4) ▲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5) ▲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6)等闲识得东风面, ▲ 。 (朱熹《春日》) (7)山朗润起来了, ▲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
(8)美国在韩国部署反导利器“萨德”,别有用心,可以说是“ ▲ ”,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填《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
(9)好一场春雨啊!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 ▲ , ▲ ”的诗意便涌上心头。
4.下列有关作家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自由颂》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我们学过他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B. 巴金是现代作家。他的“激流三部曲”是长篇小说《家》《春》《秋》。 C.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我们学过他的散曲作品《天净沙·秋思》。 D.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马说》是他的散文名篇。 5.平时与人交流,王海同学特别喜欢引用学过的古诗文。以下就是他曾经说过的话,其中 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2分)
A.一次春游,看见满园盛开的梨花,王海情不自禁地说道:“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呢!”
B.去年年底,陈欣同学随父母转学外地读书,王海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 游人。’陈欣,多多珍重啊!”
C.好朋友丁文学习上比较马虎,不求甚解,王海常提醒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
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呀!”
D.昨天上课,老师让说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他随口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参照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用“固执”造句。(2分)
例句: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
(摘自魏巍《我的老师》)
造句: ▲ 7.名著阅读。读下面片段,完成问题。(4分)
“婚礼中止了,”我们背后的嗓音补充道,“我能够证实刚才的断言,这桩婚事存在 着难以克服的障碍。”
A 听了置之不理。他顽固而僵直地站着,一动不动,但握住了我的手。他握得 多紧!他的手多灼人!他那苍白、坚定的阔脸这时多么像开采下来的大理石!他的眼睛 多么有光彩!表面平静警觉,底下却犹如翻江倒海!
沃德先生似乎不知所措,“是哪一类性质的障碍?”他问。“说不定可以排除—— 能够解释清楚呢?”
“几乎不可能,”那人回答, “我称它难以克服,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说的。” 说话人走到前面,倚在栏杆上。他往下说,每个字都说得那么清楚,那么镇定,那 么稳重,但声音并不高。
(1)这段文字出自小说《 ▲ 》,选文A处的人物是 ▲ 。(2分) (2)对于这桩婚事,存在的“难以克服的障碍”是什么?(2分) .......
▲
二(38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3分) 【古诗阅读】
堤上行 唐·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注:①“连樯”,形容船只很多。②幽轧(yà):拟声词,指划桨声。
8.这首诗描绘了江中商船来往不绝、江边居民安居乐业的兴旺景象。试品味“幽轧”一词 的妙处。(3分)
▲ 【古文阅读】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
①
②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