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现状研究 - 图文
当作专业人员看待,教育工作没有被看作专业性很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技术 -.--
性工作·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另外在教育系统中,越往 低年龄段,对教师的准入条件也就越低。人们在观念意识中,也倾向于按照教育 对象的年龄将教师分成“三六九等”,并认为教育对象年龄越小,教师需要的知识 能力就越低;而幼儿教师的劳动最简单,幼儿教育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也最低。 事实上,“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整体功能定位仍局限在看护孩子、教孩子唱歌跳 舞认字等方面,,@。以下是访谈中几位老师的反映:“(村里的人)大多数都认为幼 儿教师是保姆的职业,不见得认为这是教师的职业,\老师);“他们都认为我们 幼儿园老师就是管孩子,带孩子的,‘孩子头’,反正就认为没有多大的能耐。\老师);“如果不能去教小学,他们觉得教幼儿园也还行。”(F老师);“大部分还 是喜欢把幼儿老师跟小学老师比较。”(H老师)。“幼儿教育不过是教孩子认几个 字、唱唱歌、画下画而已”、“只要识字都能当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就是哄孩子 玩”等观念在农村还普遍存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这些观念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成 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3.教师社会地位低,待遇差
虽然我国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 丁”,.教师职业也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在现实中,选择当农村教师 ①孔令梅.关于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T7.山东教育,2000 (9): 42-43 ②胡金t}.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FE.学前教育研究,2009 (8): 60
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的生活,意味着与跳出“农门”背道而驰。在理论和口号的光 环下,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偏低的。即使同为教师,与中小学相比,幼儿教师 的工作却被看作是保姆式的“简单劳动”,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则更低。据调查①, 在常见的100种职业中,大学教授的职业声望最高,等级排名为2,中小学教师 等级排名29,而同样为基础教育做贡献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声望等级却降至36, 与其他教师职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通过劳动获取合理的经济收入是人生存的需要,也体现着社会对劳动者所付 出劳动的肯定。经济收入水平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对幼儿教师 是否安心工作以及专业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公平理论认为,人们会对自己付出 的劳动和获得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如果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付出与所得 的比例高于他人,则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不认真工作, 消极怠工,甚至有可能离职。在当前,农村幼儿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间对自己和 小学教师在付出(如工作时间、工作量、承担的责任等)和报酬(如工资、奖金、 职位的晋升、外界的理解与支持、社会地位等)进行比较权衡。尽管《教师法》 明确规定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在现实中,幼儿 教师的待遇远比中小学低,尤其是中小学实施绩效工资后,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 教师在经济待遇上的差距更大了。访谈中就有5位公办园的老师反映‘。(绩效工资 实施后)小学老师工资涨了,我们幼儿园老师本来工资就低,干的活一点也不比 小学老师少,拿的钱却是两个级别,我们为什么没有绩效工资?一点也不公平。” 公办园尚且如此,民办、私立园教师的待遇则更差。 (二)教师培训机会少,且缺乏针对性
参加培训与进修是在职教师提高专业知能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教师法》明确 规定:接受继续教育,是教师的权利,同时也是教师的义务。然而,由于各地经 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短缺,师资配备不足,管理不
到位,教育管理部门尚未将农村幼儿教师列入培训计划,鲜有针对幼儿教师的培 训方案、培训课程,没有形成独立而完备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即使有进修要求, 也是参照对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而在计算机、英语方面做些要求,对教师专业知能 方面的进修要求则是空白。乡镇教师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村教师缺乏学习资源, 更少有提高教育质量所需的高层次、高质量的培训机会。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 培训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下 是几位老师的访谈记录:
A老师:你觉得那些培训很管用吗?你不觉得那些很书面化吗?学习那些东
陈金菊.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阻碍因素之分析[Jl.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 (1): 36 西,还不如让我到一个先进一点的幼儿园里去实习半年或是学习一年,可能那样, 我学的东西还多一些。去学的那些培训课,跟实际完全不搭界,我没觉得管用。 C老师:一个是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特别少;一个是没有请人进来。感觉 培训的机会很少。以前有个教科主任培训,我去参加了,但是那个是中小学的, 幼儿园是附带进去的。它只是一个对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的一种管理,资料的整 理,没有特定的幼儿教育方面的。对我来说,感觉学起来很枯燥,也不是很实用。 G老师:目前来说吧,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培训的机会太少,特别是近两 年,基本就没什么培训。
I老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太少,从我毕业以后就没再参加过专业的培训、讲 座那些。有继续教育,是跟小学一起的,学些电脑方面的,英语的。
从以上老师的反映可以看出,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培训 的机会少,教师渴望提高专业素养但缺乏理论工作者的专业引领;在培训的管理 上,尚未将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加以区分,缺失以幼儿教师为对象的专门培训; 在培训的内容上存在着“本本主义”,培训者不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只 注重理论的讲解,未能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知能;培训方式单一,不能调动教师的 积极性0’
(三)教师文化非良性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亚文化,体现着教师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 等。哈格里夫斯认为①,教师文化在内容上包括特定范围的教师集体共享的态度、 价值、观念、习惯、假设以及行为方式等;在形式上包括处于特定文化群体中的 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模式和联系方式;教师文化有四种类型,即个人主义文化、 派别主义文化、自然合作的文化、人为合作的文化。有研究②显示,教师文化与教 师专业发展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教师文化不仅是教师对职业生涯所面对的 内、外环境的一种能动的“映照”,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延迟教育事业整 体发展以及教师个体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进程③。由此,教师文化有良胜和非良性之 分。以下是几位老师的访谈记录:
A老师:对于专业学习,我们幼儿园的老师都是很积极的。如果有(学习)
机会,肯定都想去。因为既然从事了这一行,谁也不想落后,不想没有别人做得 好。至于教师之间,一般是在开例会的时候交流一下,还有公开课的时候,会给 上课的老师提些建议。在教研活动中,会有些研讨和合作。
邓涛等.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哈格里夫斯的教师文化观述评田.外国教育研究, ②陈金菊.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幼儿园环境因素之研究[D]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赵炳辉.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成长阴.教师教育研究,2006 (7): 6 2005 (8):
39
B老师:我们园总体来说学习氛围还是可以的,要是有外出学习的机会都争 着去。但是老师之间,我感觉老教师和我们年轻老师有时候交流起来有点难,毕 竟人家那么大年纪了,有时候观念有些不一样,我们也不好说的,所以我们年轻 老师之间交流的多些。
D老师:作为老师,自己去主动学习,去钻研的话,我觉得我们幼儿园还不 够。(老师之间就幼儿教育有关问题的讨论)这方面也很少。在基本技能,课堂经 验交流,孩子的表现这些方面的交流还是有一些,但更深层次的还不够。
E老师:一堂课下来,自己感觉那些方面比较成功,自己比较满意,老师一 般会下来交流,谈下感受。也不是园长要求的,一般都是跟关系比较好的老师说 说,跟她们能说得开。
H老师:只要有区教委活动支撑的话,学习氛围特别浓厚,上网查资料啊, 看书啊,相互商量、讨论什么的。要是没有这些活动的话,大家学习一般都没那 么积极。
由以上访谈可以看出,农村幼儿教师文化以人为合作和派别主义为主,教师 间的专业合作与交流主要是通过幼儿园教研活动、例会、公开课等正规的方式和 程序进行,在活动中教师能积极参与。另外,如B老师和F老师所言,派别主义 文化也在一些幼儿园存在。调查中没有发现教师个人主义文化的存在,笔者认为 这主要是因为“对幼儿教育而言,尽可能地加强教育的整体性,这是符合幼儿学习 特点和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间加强交流与合作,但当前的教师文化有其缺陷 性,是非ftlit的,远未达到最理想的状态—自然合作文化。 (四)幼儿园管理待改善
教师人数少,工作负担重。B老师:目前多数的农村幼儿园还不具备两教一 保的教师配备,班额也比较大,在我们这儿都是40个以上,基本能达到两个老师 一个班,但还没有完全实现。没有专门的保育员。所以老师还要同时兼任保育员。 从早上孩子入园到上课到午餐,午餐后还要一直守着孩子睡觉。如果下午有课就 还得接着上。特别每年才开学这一个月,我们都要轮流到小班去守着孩子。D老 师:我们幼儿园10个班,10个老师,一个园长。如果要出去学习的话,基本上 就抽不出来人。人手不够嘛,你要想抽某个老师出去学习的话,基本是不可能, 因为一个人顶一个班。G老师:从早上来到幼儿园以后,就没有哪个老师能歇一 歇,要不就是在上课,要不就是在看孩子,因为怕出安全事故,老师得一直跟着 孩子,连睡午觉都是这样。‘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教师编制不足不是个别幼儿园存 ①虞永平.幼儿教育整体观l月.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凤凰
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88
在的问题,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着教师缺编现象。缺编严重的一个班只有一位老 师,老师既要负责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还得兼任保育员,以致于老师“连病都不 敢生,,。由于教师人手不够,就使得她们整天简单而重复地忙于教育教学和照顾孩 子饮食起居等事务性工作,而无暇顾及专业学习、反思和自身素养的提升。 管理制度不规范,缺乏科学性。B老师:我觉得制度一旦定下来后,就应该 坚持,不要朝令夕改。因为定制度的时候,定的肯定都是好的,但实行的时候可 能就会有偏差。还有就是应该对事不对人。C老师:有时候教学任务的要求有点 过细。你必须要完成这些东西,必须要完成。我觉得幼儿教育就应该给你一个主 题活动,你老师自己去设计,选择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内容。这样,教师做的工
作可能要多一点,但是也更自由一点,也跟符合自己班上孩子一些。G老师:我 们是小学附属幼儿园,老师根多都是从小学下来的,年龄比较大,都快要退休了 才下来,年轻老师都在小学,不会来幼儿园的。除以上教师反映的问题外,在幼 儿园对教师的业务管理中存在着的单纯指导、统一模式、模仿学习等弊端①也制约 着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教师评价机制不合理。G老师:在评先进这些方面对我们幼儿园老师打击挺 大的‘我们是学校附属的幼儿园。在评优评先上,老师要跟小学教师在一起评。 小学按期末的优生率加分,幼儿园没有考试嘛,你分数就没有人家高,你工作千 得再好,年终考核都进不了优秀。你工作干得再优秀,你就不优秀!这一点吧, 我觉得对附属幼儿园老师的打击挺大。不光是年终考核,就是评职称,我们幼儿 园老师都成问题。I老师:你把你该上的课上完了,上边的一些检查你也达标了, 谁也没有出去参加什么比赛,谁也没有多参加培训,在考核上就比较均衡。这样, 大家也就没什么积极性往上走,专业提升的积极性也不高。G老师的言谈反映了 农村小学附属园在教师评价中以小学为标准而无视幼儿教师工作实际的做法,I 老师则反映的是幼儿园教师内部评价时存在的“平均主义”。这些不合理的做法与 评价主体一元化、评价标准数量化、评价目的功利化②等形成合力共同阻碍着教师 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培训机会被领导占有,分配不合理。D老师:就是有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学 校不愿意出经费,我们就那么一点工资,再拿去学习,这个有一定的难度。还有 就是,有这样的培训机会的话,学校总是让一些领导去看,一线老师去的机会很 少。学校应该给所有老师机会,让老师轮流去。而对于园本培训,被访谈的老师 都表示“不太了解”或是“没有专家指导,难度太大,没有开展过”。 ①朱萍.幼儿园业务管理的“三改”CJ7.早期教育,2006 (12): 26 ②张广荣.幼儿园教师管理策略研究—以长春市A园为个案研究对象【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21—23 (五)教师有职业倦怠
据冯晓霞教授对北京市幼儿教师的调查①,2.9%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 现,59.5%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职业倦怠倾向,基本无倦怠的教师只占37.6%。可 以说,职业倦怠已成为我国当前教师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在很大程度上 成为阻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的教师自身因素。‘油于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个体、 教育事业以及整个社会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②。
A老师:如果有机会我还是会考虑一下转行,不光是为了工资,还为了想体 验一下另外一种生活。在这儿待了巧年,有点厌了。
E老师:还是有可能(转行)。家和工作不能兼顾,很辛苦,太累了。早上一 大早就要赶到幼儿园,一待就是一整天,不是上课就是守着孩子,没有一刻能闲 下来,晚上回到家还有很多家务。天天如此,多少还是有点厌了。
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是繁琐的,她们不仅要负责教育教学,还要管幼儿的吃 喝拉撒睡等。日复一日地忙于这种琐碎的事务中,加之工作任务重、待遇低、工 作环境差、专业发展机会少、职业兴趣不浓、缺乏社会支持、教师人格特征等③一 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一些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进而“会使教师减少对教 学工作的信心与热情,,@,要么消极怠工,要么离职现象日益严重。一 (六)学习效率下降引起的教师专业学习不自信
在访谈中,所有教师都对通过专业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抱有极大的热忱,能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