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赠汪伦古诗表达的意思
有那么深吗?没有是夸张的修辞方法。这里又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2、既然李白舍不得汪伦为什么还要离开汪伦呢?)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朋友之间总是要离别的。(3、汪伦把李白骗过去,为什么他们还能成为好朋友?因为汪伦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李白,所以他们才能成为好朋友。) ④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
师:听到没有,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样送吗?
7、师:你肯定在家里就要这样送了,是不是。你们这时候就做了汪伦,猜想猜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几种可能呢?(小组讨论)
①李白是不辞而别,汪伦知道这个情况后匆忙来送。
②一般亲人是在家里送,汪伦故意不在家里送,特别安排走的时候送,这样给他留下非常深的印象。
③可能因为李白喜欢喝酒,而汪伦是酿酒,他在家里特地为李白酿了酒,李白要走了,他才酿好急急忙忙地给李白送了过去。 ④我认为是他们一起去过酒店了,已经为他送过去了,他觉得把李白送走还不够。我是写一封信把人家骗来的,现在人家走了,我就这样送别不行?再次赶到桃花潭边踏歌相送。一送李白上路,二送李白上船。
⑤我觉得可能因为李白的名气很大,所以汪伦想组织全村人都来踏歌相送。就象现在的追星族一样,那个场面是了不得,李白坐在船上,本来都要走了,突然听到一阵歌声传来,李白坐在船上还坐得坐不住,他会说些什么?(汪伦你对我走是太好了,我一介书生,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于是写了一首诗送给汪伦,我们吟诵一下好不好(有感情的朗诵)朗诵时注意什么? ①第一句说明了心情沉重(舍不得离开, 心情郁闷) ②听到歌声,心情高兴(带有高兴的语气)
③后两句怎样朗诵才能体现出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指导朗读
8.是啊,桃花潭的水你纵有千尺深,也深不过汪伦对我的感情啊,在家送一下就有感情了吗?送过了再送,不是我一个人送,把一个村的人都组织起来送,抬着美酒,踏歌相送,这才能感动李白。起立,一起摇头晃脑地吟诵一下。 9、我看这里,能不能背下来,可以动起来做动作也可以。 10、请坐,这首诗是谁送谁?(汪伦送李白) 汪伦用什么形式送的?(踏歌相送)
11、我们了解了古代诗人是多重情意啊!我这节课马上就要下课了,同学们就要和在座的领导和老师告别了,你想怎样送别啊?可以随意,先想想,你用什么方式都可以。
(你可以跟在座的某一位老师告别,也可以跟所有的老师告别。唱歌、跳舞、朗诵、画画、表演等。)
12、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要友谊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航船。齐诵古诗《赠汪伦》 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枯燥腻烦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现以古诗《赠汪伦》为例,说说我课后的感受。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在这一堂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对李白有那些了解?在复习的基础上,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还使学生懂得学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即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所以我使绘声绘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学生在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的。 三、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主体,教学中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体,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伦分别的场面:“假如你是李白,会对汪伦说些什么?”这样更能使学生领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整堂课中,我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倾听,教学效果却很明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如板书设计太不合理,朗读古诗时,把整首古诗出示在黑板上,指导朗读全更好,如尾如果留个小练笔,改写这首诗就好了,当然,还有个别地方教师语句啰嗦等毛病也出现过,希今后能在这方面多训练,多学习就好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