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官员问责制的现状分析
江大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暨提纲
学号:915333970 姓名: 赵妮 专业:企业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官员问责制的现状分析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我国推行官员问责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推行官员问责制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构建
我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就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在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建设一个透明的、可问责的政府作为在未来的10年中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重要内容。 (2) 推行官员问责制有利于增强官员的责任心
官员问责制“有权必有责,权责对等”的基本原则则很好地彰显了对官员责任心的这一要求,有利于增强官员的责任心
(3) 推行官员问责制有利于完善干部的选拔机制
建立健全官员问责制度,通过对领导干部失职失误行为做出硬性的制度约束,疏通“能下”的渠道,让那些无所作为者下台,才能使那些有所作为、大有作为者上台,最终达到“能者上,庸者下”的目的,形成良好的能上能下、新陈代谢的用人机制。
(4) 推行官员问责制有利于整肃吏治
促使干部主管部门使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标准,选拔任用那些“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而且还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督促他们掌权为民,从而整肃了吏治,优化了官员队伍。 二、该题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
1.问责的相关法律法规日趋健全。
2003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公共卫生突发条例》相关的官员问责的规定,标志着当代中国官员问责制的诞生。随后,中共中央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官员问责的内涵、范围以及处理方式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2004年4月,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进行了规定。。目前包括《暂行办法》在内的“4+1”制度和《重庆市关于行政审批中违纪违规行为责任追究的规定》已经
在重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北京市也出台了《实施《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监督制度的若干规定》,规定凡市及市以下重特大突发事件、事故和灾情,应在事件发生后的3小时内报送有关情况,并及时续报事件进展和处理情况与后果,对重要情况瞒报、虚报、漏报、缓报或干扰和阻扰重要情况通报、报告者,将给予党纪处分。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中强调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健全质询、问责、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问责力度不断加强,促进官员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从官员问责制的实施到现在不过是短短的几年,被问责的人数不计其数。在这一制度的推行下我国的官员责任意识已经明显增强。从这次贵州毕节市五名闷死的流浪儿童引发多名官员问责事件可以看出如今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实施使问责措施更严,职责更为明确,官员责任意识更是加强了。
三、选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创新之处
针对目前我国官员问责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完善我国官员问责制度的举措: 1、 建构支持官员问责制的法律体系 2、 加强官员行政伦理道德建设
3、 完善被问责官员引咎辞职制度和救济制度
四、内容提纲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官员问责制的涵义与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官员问责制的构成要素与理论基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我国实施官员问责制的现状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西方和我国香港地区问责制现状及启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完善我国官员问责制的举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论文涉及理论知识面比较多,解决办法:大量上网查找各类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
六、主要参考文献
1.陈瑞莲、邹勇兵:《香港高官问责制:成效、问题与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11期。
2.〔 法 〕卢梭 著 何兆武 译:《社会契约论》,2004年10月。 3.付登舟.我国官员问责制的构建及完善[J].行政与法,2005(2)。 4.耿方方:《关于完善我国政府官员问责制的对策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6期。
5.胡云生.“引咎辞职”:中国走向干部“问责制”.人大建设,2004(7)。 6.洛克.叶启芳等译.政府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卢梭.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年。 8.毛寿龙.引咎辞职、问责制与治道变革[J].浙江学刊,2005 (1)。
9.沈蓓绯.“官员问责制”与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J].甘肃理论学刊,2005 (2)。 10.沈蓓绯.当
前官员问责制实施的主要困境[J].理论导刊,2005(5)。
11.施晓慧.移民作假休斯含泪摘乌纱. 人民日报,20040405(7)。
12.宋健.建立领导干部问责制若干问题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6 (1).58。
13.宋涛.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14.魏少妮:《中国官员问责制度化探析》[D],河南大学,2006年5月。 15.王宏伟.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J].经济师,2006 年03 期。
16.王学军.我国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困境及出路[J].中州学刊,2005(2)。 17.姚轶蓉.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反思与构建[J].前沿,2005(9)。
18.杨建军,潘怀平.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制度化建设思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 19.赵春晖:《香港主要官员问责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6月。
20.赵晖.官员问责制之价值及其在我国的实行[J].长白学刊,2006(2)。 21.张超.论“官员问责制”与建立“责任政府” [J].兰州学刊,2004 (4)。
22.张创新,赵蕾.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初始建构与效能提升[J].探索,2004(4 )。 23.张贤明.论政治责任[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24.周亚越.行政问责20制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版。 25.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J].北京:理论与改革,2004(4)
七、进度安排(参照本批次论文写作时间安排填写) 序 1 选题 2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并提交 3 准备资料、撰写修改并提交论文初稿 4 准备资料、撰写修改并提交论文二稿 5 论文定搞、打印装订并提交论文终稿 6 论文答辩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 起 止 日 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