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实践考核表

社会实践考核表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1:13:25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 践 课 题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个案研究报告

姓 名 李彩霞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 20091370010230 省级电大 山东

专 业 教育管理 分 校 济南

指导教师 张建新 教 学 点 章丘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践单位(基地) 章丘市绣惠镇茂李小学 实践活动时间 2014年3月----5月 实践情况 实 践 单 位 意 见 出勤情况 实践态度 实践能力 实践课题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个案研究报告 实践效果 实践单位(章): 年 月 日 教师指导情况 姓名 工作单位 济南电大章丘分校 学历 本科 专业 教育管理 张建新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成绩 教 学 点 初 成绩 审 指导教师(签章): 年 月 日 复审意见: 终审意见: 初审意见: 盖章 市 级 电 大 复 审 盖章 成绩 省 级 电 大 终 审 盖章 成绩 审核人(签章): 审核人(签章): 年 月 日 审核人(签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个案研究报告

一、 前言

在任何社会组织中,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最具影响力。家庭的结构,家庭的功能,家庭的历史传承,家庭的种族、民族背景,家庭的宗教信仰,家庭的时代地域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文化含量,家庭的人际关系,家长的综合素质及其教养态度、教育能力、教育方式等对儿童的心理行为的形成乃至人格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可以说,正是上述诸因素的混同效应在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社会组织中大量存在的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结构残缺或家庭教育功能发生障碍,使得他们子女在其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与非单亲家庭子女更为复杂、严重的心理异常与行为异常,成为诸多儿童个性心理不健全以至发生畸变的根源。如何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已是当前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就要以几个单亲家庭案例为切入点,综合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结合详细的调查统计材料,客观而系统地探讨一下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状况、对策做一系统综述。以期引起全社会对此问题的重视,使中小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有序和谐的发展。

二、 个案描述

案例一:李某女12岁,小学生,父母离异,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是化肥厂职工,但工作不踏实,好逸恶劳。对李某态度更是两个极端。他会给李某买昂贵的游戏机、天文望远镜,宠她。他的观念是:人家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还要更好的。对待她的学习,他的期望值很高,认为女儿像他非常聪明,不学坏,考学绝对没有问题。因此,对于平时的学习,他父亲几乎不管不问。李某在学校沉默寡言,不与别人交流,消极地看待自己,,从不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整天闷闷不乐。

案例二:张某男15岁,初中生,母亲去世,和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在家务农经济条件较差,父亲对他不管不问,疏于管教。他易怒常和同学打架、索要别的同学钱物。有一次因为同学没有钱给他纠集二名其他同学对该同学进行殴打,造成该同学脸部和胸部多处受伤,赔赏医药费并受到学校的严厉处分。

案例三:王某某男12岁,小学生,父母离异,与母亲一起生活。母亲对他生活、学习都非常关心,时常在家教育让他好好学习。但他对母亲的教育置之不理,存在逆反心理,时常和母亲大吵大闹,在学校打架斗殴,惹是生非,出现矛盾不能与人沟通,考虑问题简单,行为粗暴,不计后果。为此家长到校与教师协商解决方法,教师对该生也时常进行了教育,但王某某却屡屡不该。

案例四:赵某某女13岁,小学生,父母离异,与母亲一起生活。性格内向,焦虑、多疑。回家时常给母亲讲某某同学说她坏话。在校也常常赵老师反应某某同学怀疑她,议论她。为此家长多次来校向老师反应,老师调查发现根本是无有之事。

三、个案分析

(一)几种常见的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

家是驿站、港湾,是孩子成长的一块沃土,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的发展之端。单亲家庭对孩子来说,在心理上必将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对生活失去勇气,对社会充满敌意。于是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综合上面案例不难发现:

1.孤独、冷漠。单亲家庭,往往让孩子在内心深处产生被遗弃的感觉。特别是在看到同龄孩子都有父母陪伴的时候,就更容易感到内心的孤独。同时,单亲家庭.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还

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这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他们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甚至会觉得不满和冷漠

2.自卑、自责。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里,他们时常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境遇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抑郁、易怒。单亲家庭常常给孩子带来心情上的郁闷累积。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情绪暴躁、遇事易冲动的个性。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没有安全感。于是对同伴永远保持距离,对别人的关心表现出极为的冷淡,在挫折面前非常脆弱,经不起风雨坎坷。稍有不顺心就容易冲动,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

4.妒忌、憎恨。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是每个孩子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憎恨。

5.逆反、粗暴。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他们也渴望尊严、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另外,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心理安全感较弱,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为消磨时光,时而挑起事端,打架斗殴,惹是生非,出现矛盾不能与人沟通,考虑问题简单,行为粗暴,不计后果。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的成因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的成因较多,其中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个体对家庭情感缺失适应困难、学校教育的误区、社会舆论的影响,是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

家庭教育环境与子女性格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不同类型的单亲家庭,教育形式也不尽相同,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单亲家庭的父母,常对子女产生爱的极端,要么是溺爱有加,要么是爱的贫乏,这两种极端都会使孩子的情绪情感生活受到严重破坏,出现种种如自卑、孤独、抑郁、放任、暴躁等心理缺陷,造成身心不良发展。

2.个体对家庭情感缺失适应困难

单亲家庭对其子女的心理、学习与品德的形成都有消极的影响,尤其在心理方面。因为家庭生活的变化以及家庭情感的骤变,使他们的精神受到巨大的创伤,他们自身还不成熟的心理在短期内还无法适应。他们从内心深处自认为是被抛弃的孩子,不少人有沉重的精神负担,自卑自怜,对外界的态度过分敏感,导致他们或自暴自弃,或对社会有对抗情绪,戒备心强,难以与人合作,由此造成种种心理问题。

3.学校教育的误区。

在学校教育中,有些教师不注重因材施教,对于性格内向或单亲家庭子女,没有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去教育管理他们,加之这样的学生感情都很脆弱,教师的严厉批评与指责,会被他们认为是教师对学生的偏见,看不起自己,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心理问题。

4.社会舆论的影响。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遭到社会上一些人的歧视,他们对周围人的态度比一般人更敏感。孩子自己往往没有价值评判的标准,他们的是非观是参照周围的人,以及社会包括媒体的态度来确定的。周围人的取笑、议论,媒体有意无意的评论,都会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强烈的反应,他们会认为父母的离婚使他们产生羞耻感,惟恐他人谈起自己的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单亲家庭存在的歧视和偏见,使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压力加重,表现出冷漠、敌对、自卑等情绪。

搜索更多关于: 社会实践考核表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 践 课 题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个案研究报告 姓 名 李彩霞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 20091370010230 省级电大 山东 专 业 教育管理 分 校 济南 指导教师 张建新 教 学 点 章丘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践单位(基地) 章丘市绣惠镇茂李小学 实践活动时间 2014年3月----5月 实践情况 实 践 单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